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 《家庭教育》2010,(1):58-59
无论是惩罚教育,还是赏识教育,其背后都暗含着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只有如实把孩子真实的表现告诉他,孩子才能认识自己,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接纳自己。最后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2.
保生林 《宁夏教育》2007,(7):144-145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情感的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说出“你真行…‘你真的做得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同享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们知道的"赏识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是在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周弘认为,所谓"赏识教育",无非是要看得起自己的孩子,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孩子,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其实准确地说,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4.
杨蕴芳 《山东教育》2004,(15):39-40
在孩子与同伴的冲突中,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不放心让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常常包办解决冲突。实际上,家长应该理解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孩子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必要的,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提供机会,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或失败,并在其感悟中成长。  相似文献   

5.
个性与理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过于干涉”的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父母这样做也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父母们容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  相似文献   

6.
话语     
《天津教育》2009,(6):3-3
对于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我只有三个期望:期望他们身心健康、正直善良、能享受创造的快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作了“中国文化与生命体验”专题演讲。在现场听众提问的环节中,她回答了为大家所关心的子女教育和学校教育问题。于丹还与在座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目标——活在时下,人生最大的成功是“终于和自己相逢”。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有弱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强烈地认识到这是自己的弱点而丧失自信心。琦琦就是这类学生。刚一接班,家长就当着她的面和我说孩子在数学方面很差,孩子当时不敢看我。“不会呀,这么乖巧的孩子,认真学一定没问题。孩子,我相信你没问题,你呢?”我摸着孩子的头亲切地说。她试探地抬了抬头,偷看我一眼,点了一下头,我想,对于琦琦我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她不再怕数学,让她轻轻地和我交流。自信——教育成功的妙方@陈千举  相似文献   

8.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诗——用“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许多听过李老师讲座,或者看过李老师著作的教师,都热切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像李老师一样,驾轻就熟地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2004,(6A):41-41
把孩子培养好,首先家长要有自信心,要充满成功的信念。家长对孩子抱有更多的信心时孩子也会对自己更有信心,就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品读     
<正>当下中国,很多家长都向孩子灌输一种所谓的成功教育观念——希望孩子长大后"当大官、发大财"。为了这一目标,不惜扼杀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事实上,这样的"成功"是一剂"毒药",它建立在功利的基础上,以挣钱多少、官位大小作为评判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样的家庭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凯丝琳·布路 《成才之路》2009,(33):M0003-M0003
不管我多么努力,孩子爱力克带回家的成绩单上总是写着C。我开始怀疑起自己——为什么我没办法激发他或是助他成功呢?我觉得他若无法念好书。肯定无法创造自己的生活,无法养活他自己,更无法建设以后的家庭。  相似文献   

12.
张爱珍 《河北教育》2006,(11):44-44
我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教育孩子,当很多父母在感叹自己严厉的惩罚对于孩子却好似搔痒时,我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把惩罚变得美丽一些,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哪些方法可以让惩罚美丽些呢?  相似文献   

13.
别伤着学生     
武斌 《师道》2004,(3):40-40
自称为生活家的刘墉,写了一本《靠自己去成功》的家庭教育图书,这本书目前在市场上很是畅销。当刘墉签名售书时,有个记问他: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他笑着说,那就把眼睛瞪大一点,孩子就明白了。他又说,千万别吼孩子,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音量调低一点。他特意强调说,对孩子,其实应该是讲理的,而不要动辄诉诸情绪和暴力。  相似文献   

14.
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来说,主导者是家长或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在营造自己家庭的家庭教育氛围时是否和谐、成功,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脾气、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15.
“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因此我觉得它既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适合我们教育学生,同时也适合教育我们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要想做成功的父母,就应当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有助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18.
乐善耀 《家庭教育》2013,(11):30-31
自信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自信是每个人成功的前提。自信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挫折,也不会动摇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  相似文献   

19.
陈莉丽 《教育》2006,(8):30-33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成功与失败,路在何方?读罢“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后,定会顿悟一一科学并不神秘,艺术亦不高深。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家庭教育之成功即在脚下,失败与成功仅一步之遥。李圣珍老师,在教育“学困孩子”“问题孩子”方面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正是由于她有那颗神圣而珍贵的平常心。本刊记者用自己朴素的文笔,记录下这篇精彩的“李圣珍给家长的建议”,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圣珍教育图谱”。我们,并所有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们,在此向李圣珍老师表示深深谢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的孩子勇于进取,自信的孩子能创辉煌。那么,如何教孩子树立自信呢?有一种立马见效的方法——教孩子改变姿势和表情,从中体验自信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