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7月27日,杭州某都市报开辟了“虚拟真新闻”专栏,公然宣称“新闻太可乐,虚拟更可乐”,专栏主持人的笔名为“天天愚乐”,并以“路边社记者某日报道”为开头写文章。这家媒体标榜“创新”的做法,受到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严厉批评。这其实是从网络衍生而来的“恶搞”,属于一种低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正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期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媒体如何作为?作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民生新闻专栏,黑龙江省《生活报》的“王帮办热线”对此作了积极的探索。人本:为百姓办实事“王帮办热线”专栏曾得到省委书记的赞扬,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得到万千读者的认同,原因在哪儿?读者给了回答:“能给老百姓办事”。“王帮办热线”将自己定位为报道民生新闻,新闻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仅仅一年多的时间,“王帮办热线”就接听热线电话3.2万多个。专栏用语“有难事儿,找…  相似文献   

3.
1999年底,扬子晚报改版,原来的言论专栏《市民茶座》改为《新市民茶座》,并设置了虚拟主持人张凯。新茶座开张后人气快速上升,该专栏在运作一年后,获得了2000年度江苏省好新闻专栏二等奖,张凯也变成了名噪一时的“名人”。  相似文献   

4.
齐世明 《记者摇篮》2008,(12):57-58
“《世明圈点》是辽沈文化新闻界的一个创造,是本世纪以来文化新闻版办得最有影响的一个名专栏。”这是曾从事20多年新闻工作的辽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学者彭定安对沈阳日报《世明圈点》专栏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最近从2003年第十期《新闻战线》上看到“第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目录”。笔者大概统计了一下,总共38个获奖专栏中,纯粹是新闻评论的栏目就有14个,并且这样的栏目多集中在中央级的新闻媒体中,比如《人民日报》的“人们论坛”,新华社的“新华视  相似文献   

6.
从近期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的改革走势看,其特点之一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更多地见诸版面。这既是报纸新闻时效观转变的一种反映,也是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直接体现。如《大众日报》在一版辟有“昨日新闻”专栏、三版开设了“京城传真”专栏,《深圳特区报》四版开设了“最后消息”专栏,刊发当日国际新闻。有些报纸不仅开设了此类时效性强的专栏,还开展了征文比赛。如《福建日报》一版就设有“昨日快讯”月赛,引导记者、通讯员树立新的时效观。这些专栏的开设,较之过去报纸上常见的“新闻集锦”“新闻简讯”类,对读者显然有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7.
媒体报道动向是新闻实践努力的集中体现,观察研究媒体报道动向,不仅为新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各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适应媒体竞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借鉴。从本期起,本刊约请专职调研队伍开辟“媒体报道观察”专栏,作为本刊提高质量、改进服务的措施之一。欢迎读者来信来电提出要求、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市报人》2007,(8):24-25
3月5日,《嘉兴日报》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关注。为了让“嘉兴评论”真正成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嘉兴日报社副总编辑杨自强在嘉兴在线新闻网站的“嘉宾访谈”中,就进一步搞好“嘉兴评论”这个话题,与网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下面就是这次访谈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9.
<正>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是每一个新闻人追逐的光荣和梦想。华龙网成了追梦人中的幸运儿。2023年底揭晓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从“第一”到“第一”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和网络专题《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都获得一等奖。至此,华龙网连续11年1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8个一等奖,包括新闻专题、网页设计、新闻专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知识》今年开辟了“得奖新闻采写谈”的专栏,我所熟悉的通讯员和新闻爱好者看了后,都说:“这个专栏开辟得好”。我也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媒体功能——求讧.正在悄然兴起。最早发现“求证新闻”是在人民日报上。2011年1月,人民日报推出了一个名为“求证”的专栏,其中有句类似专栏宗旨的表述:“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过了一年,笔者所在城市的宁波日报,在“都市新闻”版上新设了专栏“求证新闻”,发的也是对澄清网上不实传言的报道。以后陆续看到浙江、江苏一些地方的报纸、电视、电台,也办起了类似栏目。这些以“求证”为主旨的新闻,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冯并专栏》是经济日报新春奉献给读者的“小礼物”。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在我国尚不多见,堪称新闻界之新闻。《冯并专栏》开篇《先说“南蛮”盗宝》出手不凡,读来如嚼橄榄,很是醒脑。对于这种专栏尽管还有异议,但它毕竟为我国新闻评论园地吹进了一缕新风。笔者也爱磨笔头,偶有“雕虫小技”见报,也期望我国新闻评论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曾斗胆投书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精确新闻”在报刊上渐渐流行起来。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报刊在自己的专版或专刊上刊载精确新闻报道,如《中国信息报》的“统计新闻”、《光明日报》的“图表新闻”、《解放日报》的“百分比新闻”等, 许多报刊还专门开设了精确新闻专栏,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栏、《文汇报》的《文汇财经·商业街区》专版之《新闻来自数据数据产生新闻》专栏等。《北京青年报》除了  相似文献   

14.
张筠 《传媒观察》2013,(2):11-12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相比陆定一1943年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范长江提出的“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可能更适合报纸等传统媒体。《平凡人不平凡事》是扬子晚报的一个草根专栏,中宣部曾为此专栏专门发表新闻阅评称:“专栏里描述的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发掘的是我们身边伟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报纸中简单的专栏、专刊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发展:报纸的专栏、专刊在内容的单纯划分之外,已经出现以受众的社会属性为基础的划分以及立足于某类受众爱好的划分。各个报社纷纷在这个基础上,力图使报纸专栏、专刊“多元化”,专栏、专刊的内容更加“品牌化”。并且以专栏、专刊的“品牌”为核心,来牢牢锁定目标读者群体,培养目标读者群体的忠诚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冯并专栏》是经济日报新春奉献给读者的“小礼物”。以作者名字命名的评论专栏,在我国尚不多见,堪称新闻界之新闻。《冯并专栏》开篇《先说“南蛮”盗宝》出手不凡,读来如嚼橄榄,很是醒脑。对于这种专栏尽管还有异议,但它毕竟为我国新闻评论园地吹进了一缕新风。笔者也爱磨笔头,偶有“雕虫小技”见报,也期望我国新闻评论能有一个飞跃。于是曾斗胆投书评论界名人:“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个李普曼?”美国这个沃尔特很有两下子,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主办《今天与明天》专栏长达36年,其专栏文章被世界200多家报纸转载,以致这一专栏成了20世纪美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内容最广泛的专  相似文献   

17.
沈阳军区《前进报》推出的《新认识新举措新气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砚生动一例》专栏,自2008年12月推出以来,至今已在一版显著位置和二版头条位置刊发文章100篇。专栏稿件新闻性强、导向性强,特别是编辑为每篇稿件配发的编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思想深刻,为专栏增色不少。专栏连续3年在辽宁省新闻“名版名栏”评选中被评为“优秀专栏”,栏目中的一些优秀新闻稿件多次获奖。多篇稿件被军报转发。  相似文献   

18.
视野     
《视听界》1995,(4)
据5月10日《新闻出版报》,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名节目的评选于5月8日在京揭晓,7家新闻单位的10个专栏、节目获奖。这种专门以新闻性专栏、节目为对象的评选活动在我国属首次。获奖的10个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的“每周经济观察”、光明日报的“今日话题”、中央电台的“午间半小时”、中央电视台  相似文献   

19.
“云采访”作为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新闻采访方式,通过虚拟交流和多媒体呈现,拓展了采访对象的范围、近距离接触和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在融媒体时代得以兴起与发展。本文从采访对象的广阔范围、近距离接触的优势和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创新策略包括强调挖掘新闻真相、坚守新闻专业精神、加强沉浸式体验与交互、构建“云采访”终端平台。研究表明,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云采访”应当紧随时代潮流,积极革新工作理念与方式,本文研究旨在为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的采访实践中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上半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搞了名专栏(名节目)的评选活动,七家新闻单位的十个专栏(节目)获奖,此类评选活动在我国属首次。可惜“专栏作家”尚未见评,想必今后会搞的。 专栏与专栏作家是一种什么关系? “专栏”是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打开我们的报刊,各种专栏形形色色,丰富多采。就言论专栏而言,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经济日报的“王府井随笔”,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北京晚报的“百家言”,文汇报的“虚实谈”等等,都在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