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细节,细微的环节和情节,象人体的细胞,是构成文学艺术作品的最基本的单位。恩格斯有句名言:“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大量文艺作品表明,真实的细节描写正是描绘典型环境、刻划典型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孔乙己》,文字不满三千,只通过小伙计的见闻,描写了孔乙己一生中几幅生活画面,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连贯的情节,但是它的时代特征极为鲜明,它的人物形象栩栩如  相似文献   

2.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足见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那么,成功的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一、刻画人物性格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最小组成单位。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的确,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刻画孔乙己  相似文献   

3.
教学《孔乙己》时,从小说情节入手,抓住描写孔乙己和他身边人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主题。整节课,由"孔乙己其人"开始,初识主人公形象;到"孔乙己的故事",了解小说情节;再到"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逐步体会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由讨论"谁是凶手"来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各个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4.
读过鲁迅《孔乙己》的人,恐怕都无法将那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从记忆中抹去。可是,《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那么,它有什么魔法呢?这就是细节描写的功劳。正如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作家李准也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传神,人物的个性就越鲜明突出。这一点,在鲁迅的众多小说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虽然历经数十年研究、探讨,但的的微妙细节仍然没有挖掘出来。对孔乙己排出的“大钱”,孔乙己最后欠的二九个钱,孔乙己的偷书,这几个细节的深入探究,对鲁迅作品的语言魄力、鲁迅小说的特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孔乙己》中"粉板"的细节描写,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而且和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似无多大关系,然而就是这无足轻重的小粉板,却是孔乙己潦倒、落魄以致被旧时代折磨死的物证。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生动细致的描绘。它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小说家写小说,要在具体的情节中刻画人物、传达情感、呈现主旨,而细节描写几乎是小说刻画人物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通过细节才能充分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才会形成鲜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季靖 《语文天地》2011,(6):16-17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先生生平得意之作。作者将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孔乙己不幸的人生。 在教学中,我结合小说的特点,以人物为中心,概括成“三笑三现”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注意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深刻理解文章蕴意。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尤其是《祝福》中一些细节描写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细节描写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等进行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它在小说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有重要作用。前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说过:“没有细节,便没有情节的生动性、形象的鲜明性、主题的深刻性”。它虽只是“故事”中最细小的一部分,但“描写得出色的细节,且能使  相似文献   

13.
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典型形象、推进情节发展、开拓独特意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是艺术以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不可忽视的手法。鲁迅小说《风波》中的细节描写对深化人物性格、揭示小说主旨具有潜移默化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徐志清 《现代语文》2014,(2):143-145
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称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点睛之处,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在文章中,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情节更加明朗,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不能没有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或者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或者使情节发展更加生动,扣人心弦。通过细节描写,读者就能够体会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它是理解深入化的有效抓手。这也是好多文学爱好者喜欢看小说而不愿看根据本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考试》2008,(Z1)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为满意的一篇小说,也是艺术功力和艺术技巧很高的一篇小说,“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显露,有大家作风.”(孙伏园转述鲁迅语——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鲁迅之所以能“不慌不忙”地既描写了孔乙己贫困潦倒的一生,又写尽了社会对孔乙己的冷漠,其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就是艺术地留下了“空白”.《孔乙己》全文仅二千八百字,其中又有五分之一的篇幅描写了减亨酒店,在剩下的极短文字里,作者详写了顾客们逗笑取乐;孔乙己教小伙计认字;分豆;断腿后来喝酒四个镜头,略写了孔乙己代人抄书:偷书挨打;屡试不第;被打断了腿等几个情节.这些描写就为下面留下“空白”做了基础.因为,孔乙己虽然读过书,却又捞不到半个秀才,又不会营生,好喝好喝懒做,没有任何生活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以简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从边缘人及其自身的孤独与虚无的自我表达角度简要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连同标题、标点、写作时间在内,一共只有2500余字。但在这短小的篇幅里,鲁迅小说却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了出来,讽刺又不很明显,确实不失为世界文豪之风范。在谈到文本创作的主题时,鲁迅先生说,写孔乙己的主要用意是"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奚落"。  相似文献   

19.
肖义 《初中生》2007,(12):34-36
所谓细节描写,即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人们往往认为细节描写是存在于小说或记叙文的概念,其实不然,我们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时,分析细节更有助于深入透彻地把握和理解诗的蕴涵。  相似文献   

20.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下面作者就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