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点,充分的吸收我国医学的有效之处,也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在近五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和普及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都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认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寻找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推动中西医结合教育逐步发展向更成熟、更规范化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才能稳步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范式理论,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实践和理论形成过程。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范式已经初步形成,中西医科学存在的共性和互补性以及实践的需要是新范式形成的基础,医学科学的实践优位而非理论优位是中西医结合新范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梁健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现任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院长,兼任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消化专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临床新医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微创医学》等杂志编委,广西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广西八桂学者(广西有突出科技贡献者)。  相似文献   

4.
文学进入美国医学院的课程体系始于1960-70年代的医学人文运动,其结果是产生了"文学与医学"这一"学科"。在最初的三十年,文学与医学一直在寻求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却始终徘徊在医学教育的边缘。2001年卡伦创造了"叙事医学"一词,才使文学与医学真正在医学教育及实践中扎下根来。本文主要旨在探究文学与医学的发生发展史,及其转向叙事医学的过程和缘由。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学的本质差异及方法论比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乾利 《大众科技》2008,(2):135-136
从东西方文化发展历程、环境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中、西医发展历程及方向的不同,分析、总结出导致中西医学差异的文化、环境、历史原因及正确评价中医、西医的方法论,并借此进一步展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较深刻的揭示了中西医学差异的本质,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循证医学思想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医学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中已经表现出巨大的作用,我国医学生的教育模式亟需完善,应逐渐使高学历与高能力得到有机的统一;循证医学是21世纪新出现的医学教育模式,给医学生教育带来了挑战,循证医学成为21世纪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服务于人,服务于生命,立志做生命的守护者,秉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品质。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人文教育的五条路径,即加强人文教育的理念引导、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人文教育贯穿中西医结合医学终身教育、强化人文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8.
元极医学是人天性命整体医学。它的特点是以中西医为基础,以道德启迪人的心灵,运用三元能量,使人体中脉及窍穴与自然相互产感作用,达到整体阴阳平稳。使疾病在整体调和中痊愈,达到“不求病愈而自愈,不求身强而自强”的独特效果的目的。8年来临床显示,元极医学对各类慢性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等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方法。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元极医学治病机理,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研制出元极医药系列产品。国际学  相似文献   

9.
美军再生医学研究所将为受伤士兵带来梦想中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李廷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呼吸、中药临床药理以及循证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日,记者专访了从医五十余年,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李廷谦教授。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认识方法迥异,中国生命医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结合,决不能视为技术上的简单叠加,更不是知识兼并,近50年来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已证实了这一论点,真正中西医学理论层面上的结合不但有待于现代基础科学前沿的发展,更有赖对科学哲学的再认识:认识到人类科学体系发展的多元性结构,承认至少它有东西方的两个源、两个流,摒弃以西方现代分析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为评估科学发展取向的唯一标准.唯其如此,东西方科学文化才能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求同存异,才能成功地构筑互相结合的"融通走廊",建立公平、兼容的科学评价体系,才有可能熔东西方医学为一炉,在新的世纪里,创建人类统一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12.
2016年7月30日,输血医学正式成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输血医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点。然而目前,输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且依然参照既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来执行,处于定位"模糊"和断档状态。因此,亟需建立一个新的输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输血医学专业人才,抓住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契机,拓展输血医学的发展空间,让输血更好地迈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专家,张敏州有着许多丰硕的业绩。开中西医介入治疗冠心病之先河张敏州曾留学日本,主修心脏介入治疗,回国后,他立志以心脏介入为主攻方向。1997年张敏州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医学领域: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随后,他在全国中医院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工作,改变了传统中医院单纯依靠"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与当代医学严重脱节的面貌,在中医院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和中医相结合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22日—24日,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将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传承、创新、和谐、发展。旨在"总结、交流世界结合医学及我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实践成果,展示结合医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研讨结合医学发展前景,探索结合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丁丽娜  钱琳 《科技风》2014,(13):229-229
市场经济体制下,每年大规模的扩招,医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随之也带来了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医学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当今世界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革命,在医学中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17.
减肥,是世界中、西医难题之一,我们发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药学》,试用他研究减肥医药。我们先简介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全世界多年提出《生物医学必须二次革命》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之路、几十年来,无一成功。我国党和国家提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经科技部主办《中医药现代化专题》多年研究证明中医是科学的,中医是“系统医学”,它可以将中西医药优势溶为一体,使世界医学实现第二次革命,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它就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成果之一,成绩是党和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响应坚决打赢新冠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要求,我国迫切需要重视国际医学科学领域发展前沿和趋势,有预见性的开展科研攻关。文章运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国际奖项构建衡量医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的获奖指数(指数与比例),运用1901—2021年649位获奖者及其获奖成果相关数据,对国际医学三大领域及其下属46个子领域进行分析,揭示121年间世界医学科学研究领域重心阶段性转移规律,并进行趋势预测。研究发现:(1)世界医学科学三大领域内部呈现“小聚焦,大分散”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少数子领域始终占据研究前沿,其他子领域呈现阶段性显现特征;(2)世界医学科学三大领域间重心由非传染性疾病与生物化学两者相持,转向重点关注生物化学领域,传染病呈现阶段性显现特征;(3)预测世界医学科学研究领域内及领域间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重心偏移现象。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医学图书馆工作的管理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给医学图书馆工作带来了冲击,网络环境下的医学图书馆在医学文献载体、医学参考咨询服务、读者获取信息方式、服务方式与服务观念、读者教育方式等管理方面发生了变革。对信息时代医学图书馆工作的管理变革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并就医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梅  王伯秋  马红月  牛小芳 《现代情报》2009,29(7):126-127,132
本文阐述了和谐医学图书馆3-3平衡要素"人、机、信息"的组合关系,是和谐医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出了理论的平衡要素图,并分析了平衡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好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读者利用信息资源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