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潮流加入传媒的。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堪称中国的“都市报元年”,当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8月1日《大河文化报》(现名《大河报》,下简称“大河报”)在郑州创刊,这两张报纸在中国的都市报阵营里都很有代表性,而后者则还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媒体。可以说,正是都市报的兴起使我有机会加入新闻业,并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2.
综观郑州报业市场,1995年之前,郑州市委机关报——《郑州晚报》以其机关报和都市报双重身份位居霸主地位,无人能敌。这一切随着1995年8月1日《大河报》的创刊而迅速改变。在《大河报》的强烈冲击下,《郑州晚报》步入危机。2002年,不肯认输的《郑州晚报》奋起反击,《郑州日报》复刊,履行机关报的职责,而《郑州晚报》完全改版为都市报,从此郑州报业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3.
1993年8月,贵州省委机关报创办了全国第一家都市报《贵州都市报》。次年1月,《三秦都市报》在西安问世。时隔一年后的1995年,《华西都市报》、《大河报》、《南方都市报》、《三湘都市报》相继创刊。1997年,《楚天都市报》、《海峡都市报》诞生。之后,全国省报除少数省市区外基本上创办了省级晚报都市报。都市报群体在全国兴起。经过10多年的发展,都市报群体不断壮大。时至今日,都市报业发展中出现了某些转折,其突出表现是都市报群体分化特征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报业市场继80年代初期的晚报复兴和90年代初期的扩版狂潮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兴市场经济的热潮之时,迎来了第三次快速发展时期。自1995年1月《华西都市报》在四川成都创刊开始,《燕赵都市报》、《楚天都市保》、《三秦都市报》、《大河报》、《华商报》等多家都市报应运而生。这批新兴的都市报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清新可喜的风,  相似文献   

5.
陈翔 《新闻界》2005,(6):84-86
以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1995年1月1日创刊为起始标志,都市报在中国报坛持续走强已逾10年。根据都市报的发展历程、表现形态、竞争态势、运营特征以及都市报格局的演变轨迹,可以把都市报划分为三个阶段:草创阶段——报业精英引领“前都市报时代”,原始积累阶段——都市报竞争陷入混乱,优化竞争阶段——都市报进入“后”时代。  相似文献   

6.
王丽萍 《青年记者》2007,(14):30-31
近年来,一个被统称为情感倾诉类的栏目先后登上了多家都市报的版面。如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开设了“讲述”栏目,郑州的《大河报》开设了“都市倾诉”栏目,《东方今报》开设了“男左女右”栏目。该专栏一经出现,就备受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青睐,阅读率较高,市场效益看好。短短几年,该专栏就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7日,入狱8年的原山西青少年报刊社记者高勤荣刑满释放。媒体很快给出了充满敬意和同情的高调报道来迎接这位“受难英雄”。在网络上有评论者把高称为“反腐斗士”,“一个注定会载入中国新闻史册的人”“中国的脊梁”等。12月14日《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同时刊登了对高勤荣的专访(《南方周末》:一个记者牢狱8年;《南方都市报》:高勤荣专访:莫须有的罪我不认,我不过是说了句真话)。再次掀起对于高勤荣事件的激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几乎与网络在 中国的迅猛发展同 步,都市报在全国 各城市异军突起, 呈现出一派勃勃生 机。自1995年元旦, “一报在手,尽知天 下事”的《华西都 市报》创刊起至 2001年,《楚天都市 报》、《南方都市 报》、《燕赵都市 报》、《江南都市 报》、《大河报》等 在各地竞相开花, 目前全国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楚天金报》创刊5年,发行量不断攀升,利润指标连创新高,成为全国第二代都市报中的佼佼者。11月19日,在“《楚天金报》创刊五周年暨全国第二代都市报发展研讨会”上,“金报现象”引起了来自全国部分第二代都市报的老总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995年8月1日,对亿万中原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一个全新的都市报,一份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生活类日报——《大河报》犹如一匹报业黑马凌空出世了。十载春秋,《大河报》已从当年的报业幼苗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2005年8月1日,《大河报》将迎来自己十岁的隆重生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根植于黄河文明及中原腹地的《大河报》,从创刊之日起就牢固树立了新闻立报的宗旨,把“传播信息为主,努力办成党、政府和人民都满意的主流媒体”作为不懈的追求。《大河报》关注民情民生,紧抓时代热点,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感…  相似文献   

11.
董黎丽 《青年记者》2006,(10):65-66
近年来,一直是党报重头戏的“两会”报道引起了众多都市报的重视。不管都市报注重“两会”报道是为了实现自身“做主流大报”的目标,还是别的缘由,“两会”报道已成了都市报报道的新亮点。平民化的办报路线在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笔者以郑州两大都市报《大河报》和《东方今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舆论监督相对增大的今天,在“熟人社会”日渐发育的温州,《温州都市报》成功探索出一条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刚柔结合的富有“温州特色的新路子”,从而不断增强媒体公信力,赢得市场的青睐。目前创刊不到6年的《温州都市报》,以1.5亿元的年广告收入和31万份的发行量,在温州报刊市场独占鳌头,并跻身中国十大创新都市报行列。  相似文献   

13.
毛光勇 《新闻前哨》2006,(12):33-34
“提供线索最高奖1万元”。9月6日在江城横宅出世的《长江商报》,效仿3年前创刊的《新京报》,向读抛出这个“大绣球”,并在创刊首日,奖励一名提供入室盗劫杀人案线索的报料人2000元,颇有“千金买马骨”之势。《楚天都市报》迅速回应,奖励武汉一铁路组编站建设遭不法分子阻挠的新闻报料人现金3000元,并承诺对提供独家重大线索的读,给予最高达1万元的奖励。两天后,《武汉晚报》宣布“今起万元悬赏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4.
周末版的兴起和都市报的出现是90年代中国报纸副刊变革中的重大事件。1991年,周末版热潮兴起。90年代中期,面临危机的省委机关报纷纷创办都市报,走上“小报养大报”的路子。《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等发展势头迅猛。有研究者认为,如果说晚报是中国的“半大众化”报纸的话,都市报则是中国真正的“大众化”报纸。  相似文献   

15.
《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报。其定位是担负社  相似文献   

16.
《厚重河南》是《大河报》的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版,创刊于2002年12月2日,其前身是该年11月4日创刊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是《郑州解读》在全省范围的扩展与延伸,在这里谈《厚重河南》亦包括了前期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从创刊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和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6,(7):30-30
据近日《燕赵都市报》报道:《燕赵都市报》已走过十年的风雨历程,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从创刊伊始的周报,到拥有3个刊号发行百万的日报,现成为华北区域颇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传媒。《燕赵都市报》推出了“我的都市报”读征、十年老读征集、读开放日、“书香门第”征联、“一个人和一张报纸”等一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8.
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 《青年记者》2006,(4):66-67
1998年3月,《华西都市报》作为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在创刊3周年时,席文举有感于《华西都市报》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理论观点,并全面诉诸办报实践。随后,《南方都市报》在2003年春季改版时骄傲地标出“主流,就是力量”的口号,《新京报》也提出“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这3家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小报大报化”,使自身成为主流报纸。目前,有学者称我们进入“后都市报时代”,而都市报向主流媒体演进则是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①。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都市报“主流化”从本质上讲,是我国报界经…  相似文献   

19.
彭波 《传媒》2008,(11):84
2008年10月24日到26日,由中国都市报研究会主办、《重庆晨报》承办的2008中国都市报研究会总编辑年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都市快报》等全国38家强势都市报的高层人员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  相似文献   

20.
赖正斌 《传媒》2006,(12):70-7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报界过了十几年的"太平日子".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报业的平静被打破,竞争的激流开始汹涌起来.一批完全市场化的报纸迅速崛起,比如名扬中原的《楚天都市报》、《大河报》,声震西北的《华商报》,称雄西南的《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横跨珠三角的《南方都市报》等,在报业市场上掀起一浪又一浪的竞争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