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社会思潮,主要有解构学派、文化批评学派、激进民主派和批判解释学派四种理论类型。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一是肯定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理想价值,二是主张完全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马克思主义应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化或者说是后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在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认识与批判资本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会因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和批判而无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解放叙事并没有失去信誉。正确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面对剧烈变化的政治与理论环境,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对新变化作出新解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的后现代走向,由此对经济、文化和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新的解释,重新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和解放叙事的威信。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源于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它在批判和解构现代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种种弊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后现代思维、方法与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与借鉴作用。后现代视域下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建设性批判原则、历史进步的乐观主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4.
生命政治学作为后资本主义时代兴起的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开辟了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的新逻辑,延续了马克思的资本权力理论路径,近年来已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向的热门领域。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可以从总体上揭示国内马克思主义生命政治维度的研究现状,聚焦于探索生命政治学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批判继承、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视域的继承以及数字技术所蕴含的生命政治现象等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于构建新的研究范式与面向中国问题,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构建服务于中国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生命政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经历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它们有着各自的哲学依据、理论关注点及理论独特性,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遵循了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批判——资本主义父权制制度批判——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演变逻辑。厘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演进的历史脉络、演变逻辑和演变趋势,可以明确其理论界属、理论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5,(4):59-65
德勒兹通过"精神分裂症"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对人的深层控制,以及可能给人类带来的毁灭。他用"块茎"理论拆解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树状思维"模式,用"解辖域化"鼓吹革命性、解放性和颠覆性,释放对资本主义具有威胁的精神分裂者、块茎、游牧者等后现代主体的能动性,建构能够让"游牧者"自由驰骋的"千高原",重绘人类解放新议程。德勒兹用后现代理论解构马克思主义,又通过批判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建构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 Marxism)是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论表达。本文拟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出发探讨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危机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人与自然的关等基本观点进行的批判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思想流派之一,它以探索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追求生态社会主义理想为基本内核。梳理和分析近十年国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学界对这一领域高度关注,并集中聚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未来学界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加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注重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以及促进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埃内斯特·曼德尔(1923—1995)是当代"第四国际"即托派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家,对当代晚期资本主义和传统官僚社会主义的批判是其思想之两翼,革命理论则是联结这两翼的枢纽。对马克思主义异化论的阐发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层面,曼德尔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出发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四种异化形式及其根源;在理论层面,曼德尔分析了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矛盾性的发展与转变,并据此揭示了对马克思异化论的各种错误理解背后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曼德尔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观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和彻底革命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着重从文化层面去分析和批判西方殖民历史及其延续至今的影响,极具洞察力,但其文化主义倾向导致了对种族政治与资本主义扩张之本质关系的忽视。马克思主义的后殖民理论因此对之进行了再批判,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模式,指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才是产生种族政治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解构主义以来的后现代思想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重新思考马克思总体性哲学的思想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政治对话的理论重建能力,是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解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包含复杂的思想矛盾,对之应该予以深入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主义的出现彻底动摇了传统翻译研究范式下的"作者中心说"和"文本中心说",它强调译者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和阅读过程的开放性,与当代盛行的各种翻译理论构架有直接理论渊源。通过分析解构主义范式下当今翻译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指出翻译研究不能只看到解构主义颠覆、拆解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解构之后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它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的政治、法律、文化诸意识形态进行深入批判,找到一条消解资本主义的新路。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策略偏向,因而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资本主义学说是产生于80年代一种以儒家文化传统解释东亚经济增长的流行学说。它自称引申了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命题,修正了韦伯关于儒家伦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看法。本文通过对该学说一个分论点:“勤俭论”(主张传统儒家的“勤俭”伦理,促进了二战后东亚经济的发展)论证逻辑的剖析,指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其实只是在比附韦伯理论,并没能提供东亚经济增长的有效解释。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与21世纪的资本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危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生态危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张和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扩展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解释力,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在现实中的演化趋势,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经济危机没有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生态危机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结论,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结论的。生态资本主义、绿色凯恩斯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因而是有局限性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受技术驱动的绿色投资措施,不能成为摆脱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核心政策。"生态革命"从而"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危机论”甚嚣尘上,西方学者面对历史的深刻变化努力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反思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就在这个时候,拉克劳与墨菲公开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陷入了危机,“不可能从遭受的打击中清醒过来”,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向后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致命缺陷———本质主义的解构与清除,是走出危机的新选择”,我们通过对观点的质疑得出结论:后马克思主义的反本质主义理论主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而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全面否定。  相似文献   

17.
胡风与七月派的现代性处于主流政治话语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夹缝中,其现代性价值一直未能得到恰如其分的揭示。胡风与七月派艺思想和创作一方面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启蒙传统,一方面从人如何实现作为自由自觉活动的复杂精神个体的维度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当下中国现实,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反思性特征,与主流政治话语和现代主义之间产生一种既疏离又接近既出走又回归的延异关系。本在胡风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及胡风关于读主体的论述方面有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视野中资本主义的新装与“两个必然”的坚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资本主义出现了科技革命、自由市场及政府改良等新视象。在迷惑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剥去其皇帝的新装,透视到资本主义并没有真正地解决其基本矛盾,自然地坚定对"两个必然"思想的坚持。  相似文献   

19.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理论工作者必须开拓视野,以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两个必然”的思想。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是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关键。本文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视角考察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深化了对“两个必然”客观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