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内涵,界定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构成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发展中的问题构建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主要省会城市2015年的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比较和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四方面的分项比较并据此将城市分类,得出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发展不平衡,内部差异明显等结论.最后,针对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居环境领域的研究和建设得到不断发展.综合中西人居环境理论,理想的人居环境应该具有安全、健康、方便和舒适等特征.对人居环境特征的量化评价具有测量、评估、比较和预警等功能.当前,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研究相对薄弱.必须注重对人居环境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在研究和建设城市人居环境的同...  相似文献   

3.
维护城市生态景观良性发展过程及其建设格局的连续性是保证城市人居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合肥市为例,分析其由“园林城市”向“生态、景观城市”合理过渡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是南宁市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是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基础设施各项指标中,南宁市与广州、大连、昆明、新加坡、胡志明市等城市比较,公共交通、信息化水平、运输能力方面的总体指标都有较大的差距,但城市环境指标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发现当前南宁市城乡"二元结构"显著。因此,统筹南宁市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促进南宁市各县区协调发展,是实现南宁市"跨越式"发展与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与广西"首善之区"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受日益兴起的人居环境学研究的启发,提出了建立系统的人居文化学的构想,认为真正的舒适宜人而又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人居文化思想作指导,如钱学森先生的“山水城市”理论的提出,得益于中国传统山水诗画园林的艺术构图;吴良搞先生的“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思想,充分考虑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目前国内开展的古村落文化、乡土建筑等方面研究,也是人居文化学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因此,新兴的人居文化学将以和谐观、生态观、适宜观、可持续观和责任观为指导原则,有力地推进人居环境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优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区1998-2003年人居环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西安市区人居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改善,但改善速度仍稍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更为缓慢.针对这些问题,从城市规划、城市居住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西安市区人居环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人居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城市的"生态化"、"宜居化"产生了迫切的需要.本文在人居视角下通过对泉州市目前生态市建设指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在生态建设中尚存在的问题,认为其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尚未全面达到功能区要求、尚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强调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近岸海域水环境管理以及加强环保监管能力等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是城市的主宰和主体,城市因人类的必要而诞生、发展,城市的建设发展归根到底要针对人的各种需求进行,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便是创造满足人们各种必要的活动空间和人居环境。城市建设是一种本领,而人生存、发展需求的满足是目的。所以,对于城市本质的认知,城市规划应坚持“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必要”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的生存发展必要为出发点,创造满足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人工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南宁市创城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市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逐步提高,城市环境不断美化,但因相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城市功能区规划不完善和监管工作的部分缺失等,导致环境信访问题日益突出,必须研究对策,以免影响和谐宜居南宁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南宁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直接影响到经济区的建设。通过设置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南宁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困境,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南宁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财政体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南宁城市实现科学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关键是要积极探索发展的路径,实现科学发展。针对南宁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从发挥南北钦防城市内聚功能、积极融入南北钦防都市圈经济、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南宁城市科学发展,以此深化对城市科学发展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对于南宁发展的比较优势,要站在中国—东盟战略的高度进行审视,在客观分析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优势,加强规划引导,确定好城市发展的重点,做好产业发展与衔接重点,加快软环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入手,理顺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与有效途径,改善民生是推动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基本着力点和关键突破口。要准确把握"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践要求,增强推进改造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分类推进"城中村"改造,有效激发城市"城中村"改造动力,增强"城中村"改造合力,巩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根基,优化城市现代化建设环境,推动首府南宁城市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议南宁“城中村”问题存在的原因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村落,“城中村”的存在有多种原因,而我们只有针对“城中村”的成因才能有效地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通过“城中村”存在的原因、改造的出路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在中国—东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的大背景下,提出了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社会发展水平是国际性区域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目标,包括城市概况、生活质量、医疗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南宁市与国内外区域性国际城市比较,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有一定的差距,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和恩格尔系数较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但也有一些指标存在优势,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大,高等教育发展较好,社会管理秩序良好。  相似文献   

18.
南宁市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积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中国绿城"建设的脚步还未停歇,近年来又在着力打造另一个城市形象——"中国水城"。"中国水城"和"中国绿城"的双城定位是基于其生态共通性的,强调的都是绿色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两者并行不悖。对于南宁城市形象建设和传播,一方面应强调在"绿城"里做好水文章,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城市地理环境,保护和利用已有水资源,挖掘和创造增量水环境,进行科学和创新的双城形象传播。另一方面,应强调在"水城"里打好绿色牌,着力打造"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效果,水绿相宜,水绿相映,水绿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