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基于对现有企业信息管理的策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应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企业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分析提供指导,提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维度模型,对企业信息价值评价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粟湘  郑建明  吴沛 《情报科学》2006,24(5):691-696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信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出信息的价值,特别是那些过去被认为无用的数据有可能会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分析了信息生命周期的概念、特点,提出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三个层次(包括存储层、管理层、应用层)和六个阶段(从信息的创建、采集和组织管理、开发、利用到最后清理),最后提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信息只有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才能实现其最大价值。安全信息更好地有序地流动,就要对它进行必要的管理。本文主要对安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信息价值即信息客体与人类主观欲望需求的作用与关系,依据其作用领域与表现形式分为多个层次,从而表现出复杂的运动规律。文章从劳动价值论角度分析了信息作为劳动产品与信息商品所具有的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二重性,进而结合信息生命周期中价值运动的价值形成、价值转化与迁移、价值实现3个阶段,阐述了信息价值在信息生命周期中的多种运动形态,从而揭示了信息生命周期中信息流动、迁移与利用背后复杂的客观价值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5.
廖利文 《现代情报》2006,26(12):8-9
根据数字馆藏的特点,通过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生命周期比较,阐述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与传统的三线典藏制之间的联系。提出在数字馆藏管理中引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从而指导图书馆在数字馆藏管理中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的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6.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颖 《情报科学》2012,(6):953-958
通过对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考察,结合信息生命周期的特征与管理背景,联系EMC等专业信息服务公司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实践,讨论了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在数字环境下的应用。在梳理大量信息生命周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信息生命周期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朱水莲  刘春年 《现代情报》2011,31(11):17-20
本文在分析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并对教育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及关键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网络信息极其不稳定性、数量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激增或速减、内容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等复杂特征,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网络信息生命周期演化模型,利用效用价值的变化轨迹表示网络信息生命周期的演化过程。利用模拟软件Anylogic 6.5实现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的不同参数值,反复模拟运行,探讨各因素对信息生命周期演化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问题和企业信息门户的技术特点,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信息门户概念,分析了其作用和功能特点,并构建了产品生命周期信息门户体系,它以过程为核心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活动、人员、信息、软件等资源有机地集成起来,使生命周期参与者通过一个单一的门户来访问所需的产品生命周期资源,实现在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统一调控下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0.
政府决策过程的重要基础在于高效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政府决策的效果.在分析信息层面的政府决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政府决策的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并指出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的微观与宏观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文献增长和老化研究作为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渊源,考察了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并结合数字信息资源的特征与管理背景,联系EMC对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实践,讨论了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在数字环境下的应用.该应用主要集中于数字信息资源特征研究、数字信息资源开发机制研究、数字信息资源治理研究、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与网络化信息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的易逝性及动态性等特征给网络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探讨网络信息价值的流失规律是信息生命周期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已往相关研究未曾系统地解决网络信息的失效判据及失效模型的构建问题。本文在运用主客体价值关系分析模式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首次以网络信息为研究对象,将Pareto/NBD模型引入网络信息失效研究,并选取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数据进行分析,对Pareto/NBD模型在网络信息失效判别分析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信息资源分级存储实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广思 《情报杂志》2007,26(1):12-14
信息资源分为在线、近线和离线三级存储是存储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管理软件实现不同级别之间数据自动迁移,实现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体现信息在其不同生命阶段中的不同价值,降低数字图书馆建设成本,促使馆员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深层次信息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具有反映事物及其运动的本体论含义和感知事物及其运动的认识论含义,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从这两个含义出发,具有信息本身的生命周期管理和反映领域活动生命周期的两重性.数字化科研背景下科学数据与科研领域活动密切相关,注重科研过程的科学数据管理具有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两重性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5.
政务电子邮件日渐成为政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首先阐述了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及其六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务电子邮件信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策略,并提出了政务电子邮件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实施的建议。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政务电子邮件管理策略为政务邮件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施规范。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理论与技术促进了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大数据与信息生命周期理论的契合显示出“信息消亡”观点的片面性.对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下信息生命的延续问题,提出“信息休眠”的概念,并就其理论依据和现实脉络进行了论述,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应用、信息长期保存、信息增值实践以及提高全员信息素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将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定义为网络信息从产生到失去效用价值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和整个过程,选取中文学术资源网、外文学术资源网、论坛网站、新闻网站和大型网站为研究对象,采取引文分析法和链接分析法,对网络信息的生命周期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了一般意义上网络信息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和特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引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金 《现代情报》2009,29(7):67-69
分析高校图书馆各类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并对数字资源在其信息生命周期如何降低管理成本获得最大信息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具有研发、引入、成长、成熟和退化等生命周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角度分析了农业技术信息传播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农业技术信息传播效率的对策措施,即结合技术的生命周期规律,制订详细的传播计划,增强农民抵御技术风险能力,同时,要努力创造利于农业技术信息高效传播的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种信息分级存储策略,可以优化存储、降低成本。本文针对当前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信息资源建设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建设模型,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分级存储和分级服务,解决用户需求变化时没有价值的信息仍占用存储介质的问题以及资源信息存储的无序性等问题。最后,对模型实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Abstract:
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as a strategy for information hierarchical storage,can optimize storage and reduce cos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the present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and then proposes a model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based on inform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which can fulfill the hierarchical storage and hierarchical servi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torage media taken up by the information with no value as the user demand changes,and the problem of out-of-sequence storag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Finally,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ng th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