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上海媒体近日公布网上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中学生课外书阅读量太少,有72.27%的学生在一年中阅读的课外书不到10本,其中有5.94%的学生表示在同期间并没阅读任何课外书。调查还发现,许多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学生对经典名著感到陌生。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5.51%阅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而大部分  相似文献   

2.
“一本好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目前图书市场上的图书种类繁多,家长和孩子往往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学生读的大多是教科书,被大量的作业挤占了读课外书的时间。如何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书?读什么书?在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多种探索:精选作业题,少布置作业,留出相当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此外,还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书。  相似文献   

3.
最近看到两组数字,一个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兰州9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17%的学生一年中未购买一本课外书,8%的学生几乎未进过图书馆。另一个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读书,  相似文献   

4.
毛衣     
2003年秋季,笔者在本校高二年级菜一班级中,开展了一项“建造班级课外小书库”活动。从暑假开始,要求每一个学生买一本课外书,读一本课外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开学后,每一个学生都“奉献”出了一本课外书,很快就“建成”了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型“阅读书库”。  相似文献   

5.
蔡清艳 《考试周刊》2013,(34):41-4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缺少生活经验,导致阅读量少,阅读主动性不强。那么,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呢?下面我结合自  相似文献   

6.
“老苏”的话失灵了学校订了不少少儿读物:《百科知识》、《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小溪流》、《课堂内外》。把它们置于读书长廊,也新鲜一阵,热闹一阵,过后也就过了,读书长廊冷冷清清凄凄切切,书们都耷拉起脑袋,琢磨这小主人们怎么丢下我们不管了呢? 这事引起大家注意是好事。谁都不会说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是坏事。问题是怎么让学生读起来,有兴趣地读起来。这问题其实不用我们多想。领导早有了主意一这学期每个学生配发一本课外阅读摘记本,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7.
据专家研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只有20%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规定“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于是,中考题阅读的比例越来越大,有些省、市统考干脆不考别的,就只考阅读和写作两大块,而阅读文段大多是课外的。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师通过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指导阅读方法、进行读书检查等等来督促学生阅读课外书,一时间学生课外阅读的气氛渐  相似文献   

8.
读书,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幼儿时代就已经开始看各式各样的小画册,读一些写有诱人故事的小人书。那现在孩子们的读书情况又怎样呢?一位老教师的话令人深思:“现在很少学生孜孜以求地去读一本课外书,读书就是看热闹,图好玩,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热衷于那些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书,书中人物都是怪怪的,从中很难感受到人物形象的美,思想情操的美。”两年前,东莞市凤岗镇中心小学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首先,85%的学生有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需求,所阅读的课外书范围广泛,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儿童读物、报…  相似文献   

9.
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中年级智障学生,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技能,提高认识能力,调动他们积极性。因此,为保证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如下方法:
  一、合理引导,激发学生“读”的欲望
  中年级智障学生识字量不多,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读多少书,就会使学生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李红燕 《河北教育》2008,(11):44-45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提高学生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学生怎样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意义非常深远。就“养成教育”式阅读,给朋友们提如下倡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在,广大的中小学生家长们人为地把孩子学习的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而读书也就相应地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为了满足应试教育要求,多数家长都过分强调课内学习的重要,而淡化和忽视了课外学习;为了应试分数,不让孩子看课外书成了多数家长的必然选择。在一次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反对孩子阅读任何课外书的家长的比例高达33.2%;不干涉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家长占8.5%;同意孩子阅读部分经过自己认定的课外书的家长占30.9%,这实在是一个误区。前不久,笔者就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走访了一些学生、家长、老师和专家,听听他们的看法,想必会…  相似文献   

12.
刘淑君 《江西教育》2023,(48):24-25
<正>“女孩子干不了农村的重活,只有读书走出去才能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打记事起,父亲的这句话就时常出现在我耳边。从内心深处而言,无论是去学校读书,还是在家阅读课外书,我都没有感觉。总之,我就是不喜欢读书。我收到的第一本书就是《新华字典》。虽然只是一本工具书,但父亲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每当我故意将字典弄坏,父亲就会再给我买来新的《新华字典》,而且无一例外地在字典的第一页写上我的姓名以及购书的地点和时间。那时的我除了崇拜父亲能写一手好字,从来体会不到他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3.
张德乾 《课外阅读》2010,(11):45-45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帮助学习课文内容,还使学生终生受益,然而,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进行广泛的阅读。而学生在进行课内学习时又经常运用到课外阅读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一则消息报道,如今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已经名不副实。北京青少年读书办公室针对北京部分8岁至16岁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诗歌、散文类书籍。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2003级学生不久前在福州的某小学和大学城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刻印仵他的意识里。”可见,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非常重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积极性,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快乐地读书。让书伴着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竺传强 《教师》2008,(5):29-30
一、现状透视 1.读书浮光掠影。语文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不但不鼓励学生读书,而且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并美其名目:为了学生的前途。  相似文献   

17.
单士兵 《上海教育》2005,(9A):59-59
近日一则消息报道,如今孩子们手中的“课外书”已经名不副实。北京青少年读书办公室针对北京部分8岁至16岁孩子的读书情况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愿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诗歌、散类书籍。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书籍。  相似文献   

18.
<正>“快乐读书吧”是教材中的一个特别的环节,它根据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整体阅读中开拓视野,丰富阅读量,扩充课外的文学储备。编排“快乐读书吧”的目的在于树立起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与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与一般文本不同“,快乐读书吧”注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中国民间故事》为落脚点,让学生通过阅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感受到中国古代的民俗、民风与民间智慧,进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真正爱上读书。  相似文献   

19.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经常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仅知识面较宽,理解问题的能力高于一般学生,而且他的精神世界、道德情操会高出许多。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集广义的好处。广泛而深入的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20.
谦谦君子、彬彬有礼、琅琅书声,经常被用作校园文明的代名词。而中国人一年的平均读书量仅仅是0.7本,韩国人是7本,日本人是40本,俄国人每5个家庭一套《普希金全集》……读书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改变中国人的读书窘境,必须从校园开始,从校长、教师开始。校长读书,教师才会读书;教师读书,学生才会读书;校园读书,整个社会才会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