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师资短缺的现状 师资的短缺已经是困扰西部农村学校的普遍性问题,相关的报道也经常见诸于各类报刊和网站。据统计,西南的广西、四川、重庆、贵州、西藏和西北甘肃省区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短缺。从2001年到2003年,除重庆农村小学教师增加外,广西、四川、贵州、西藏和甘肃五省区农村小学教师均为减少;贵州省目前农村小学的缺口是29400人,聘请的小学代课教师人数是26713,加上代课教师还有近2700人的缺口。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研究》2016,(3):122-128
多元因素促成发达国家或地区把代课教师作为临时替代性师资,在城市薄弱学校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广泛使用,尽管存在职业归属感不足、专业素养整体不高、难以有效组织监管等问题,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都在通过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提升薪酬待遇、给予持续职业发展、转正优秀代课教师等措施,来维护代课教师的劳动收益权和职业发展权,并通过拓展招聘路径,积极补充并留住优秀代课教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师基本特征、工作状况、专业发展、福利待遇等方面对湖北省随州市的代课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代课教师年纪轻,教龄短;学历达标,教学能力过关但工作任务重;收入偏低,获得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在不能马上"清退"代课教师又不能弥补"清退"代课教师后的师资缺口的情况下,笔者认为,代课教师还是必要的选择。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对他们"素质低下"的刻板印象,明确聘用主体,实行"代转公",提供培训机会等,真正公正、合理、有效地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相似文献   

4.
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代课教师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不够,而工资低廉的代课教师恰好解决了农村特别是偏远的西部省份的农村学校师资严重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上个世纪80年代末是中国代课教师群体增长最迅猛的时期。《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刺激了适龄受教育者的激增,也凸显了师资力量的短缺。代课教师成为基层教育的救命稻草,他们原先是农民,然后被称作"民办教师",后来改为"代课教师"。这是一位被清退的西部代课教师,他在贫瘠的苗乡山村任教了26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学校门前的那棵白杨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2009年,这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选课走班制度的全面实施,教师请假难的问题愈加突出。本文以美国中小学代课教师制度为研究对象,从概念内涵、准入资格、职责任务、申请方式、收入水平五个方面立体展示该制度的全貌,在梳理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提出构建师资补充替代机制、拓宽代课教师来源渠道、提高代课教师职业素养、强化代课服务考核督导、加强代课教师服务保障等建议,以期为我国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代课教师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师资问题:困扰西部多年的难题一是总体数量不足,流失较为严重。以某县为例,该县共有专任教师1652人,其中代课教师465,占教师总数的28.15%,而且农村教师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与此相对应,农村学校迫于教学需要,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而代课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教学水平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美国农村中小学面临着严重的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教师离职率高,某些学科教师短缺,偏远贫穷学校招聘不到合格教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州和学区尝试了多种解决办法,其中“替代认证”、“培养自己人”、“新教师入门指导”和“针对性激励”等几项措施应用比较广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措施分别针对潜在教师群体、新入职教师和在职教师所设计.这些对策可在设计思路、教师培训主体、学校支持和薪酬制度设计上为我国解决农村教师短缺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唐彪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93-95,118
我国农村代课教师是由原先的农村民办教师转变而来的,其角色的演变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农村代课教师曾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他们负担沉重、待遇低下、处境尴尬、缺少培训、流失严重,这些问题亟待妥善解决。政府应该为农村代课教师职业的发展创设更好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农村代课教师、农村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2000年以来,农村学校教师严重短缺、师资水平低下和教师专业发展落后的状况,美国农村学校和社区联合会以密苏里州为模本,从2001年起进行了为期5年的教育更新区(ERZ)计划。该计划以高等教育机构为中心,联合全州的教师和技术支持组织,希望建立一个解决农村教师供给、培训方面问题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各方的广泛参与,更新农村教师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