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米脂赋     
米脂,北有无定河,南有流金河,两河握手言欢之处,山水间活脱脱崛起了一座城,一座被河水与黄土塑造起来的雄丽而又特殊的城。米脂,古称银州,因有流金河水,沃壤宜粟,米汁皙如脂,得名。在中国古代,因出过美女貂蝉和闯王李自成而家喻户晓。在中国现代史上,又因出过刘澜涛和杜聿明而遐迩闻名。我在米脂的十字街上,见高高伫立着李自成骑马征战的塑像,那风尘仆仆又威风凛凛的英姿令我钦敬。所以,我一到米脂县城,第一个拜谒的就是李自成行宫。李自成行宫建在县城西北约100米处的一个山头上,原名马鞍山,后称盘龙山。明嘉靖年间曾…  相似文献   

2.
辞与赋     
学界历来“辞赋”连称,但实际上“辞”、“赋”虽指同一对象,二者的涵义却大不相同。称其为“辞”主要是从语言特征上讲的,而称其为“赋”则是从吟咏方式上讲的。“辞”、“赋”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辞”乃经人为加工而形成的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而“赋”则是从“辞赋”的“不歌而诵”的特征讲的。  相似文献   

3.
郎溪中学赋     
天子漾月,石佛撑云;鸦山叠秀,胥河流韵;伍牙飞翠,南漪波粼;东南群山,无山不秀;西北诸水,有水皆灵。先人开埠,巧匠建邑。物阜民丰,文蓄气蕴。四方才俊云集,终见百业俱兴;徽商纷至沓来,渐成皖南重镇;镇有凤凰墩,墩上办学堂;凤凰栖高桐,吾校乃诞生。  相似文献   

4.
汉大赋的兴盛有其时代原因,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汉赋兴盛,客观上是汉代大一统的强大的封建国家为汉赋提供了描写对象;主观上,则是赋家在继承前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的独立创造。从创作论角度看,主体是汉大赋兴盛的关键因素,客观因素须通过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绿叶赋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它创造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一朵朵鲜艳娇美的花姹紫嫣红,婀娜多姿。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有人钦佩兰花的幽香沁人心脾;更有人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品质。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话题,写出了溢彩流光的千古佳作。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的确,如果世界上只有红、橙、黄、青、蓝、紫这几种色彩,单单没有绿色,哪能谈得上“美丽”二字呢?我喜爱绿叶的色泽青翠,更爱它不争名夺利的高贵品质,因此,我制作、收集了树叶…  相似文献   

6.
论欧阳詹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詹赋的题材内容涉及作者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士人的道德修养、前途命运,亲情乡情,风俗礼制等等,深刻反映了作者坎坷的人生、忠直高洁的品格,关心现实、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艺术上,善于学习、借鉴、融会和创新,形成赋文清新、活泼、流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初唐武德、贞观赋坛,以唐太宗为首的十九位宫廷赋家为主流,他们创作的赋在题材、技巧、体式、词采上对南朝宫廷赋有所继承,但在情志、思、格调上多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革除了南朝赋作的绮艳追求;二是显示出了刚直古拙之气;三是有了流畅壮大的情思。  相似文献   

8.
五泄水赋     
许昂 《中文自修》2006,(10):27-27
前些日子,心里颇不宁静,于是便往山水中逃了一回。 脚下是颠簸的甲板,甲板下便是起伏的人工湖水。对一般人来说,四周风光当属不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水外围着山,山中盛着水。然对我而言:山不及武夷之峻秀,水不及千岛湖的渺阔罢了。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是最为杰出的辞赋理论家之一。司马迁为辞赋家立传并在其传中大量录入辞赋作品。“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学思想,只有联系屈原屈作,才能全面理解“发愤著书”说的丰富内涵与深层意蕴。《史记》中首次出现了“楚辞”的名称。考察《史记》中“辞”、“赋”、“辞赋”、“楚辞”等概念的使用有利于我们了解辞赋名称在汉代的演变情况。在辞赋的功用问题上,司马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重于讽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始时期,存在着宗经与反经两种文化思潮,与此相对应,反映在赋学批评上,便是嵇康的《琴赋序》与傅玄的《七谟序》等。而成公绥的《天地赋序》与张华《鹪鹩赋序》等,则进一步表明,由于玄学思维的渗入,赋学批评在理论上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张振中 《教育文汇》2011,(10):56-56
东接省会合肥,西临新城上派。昔日乡村师范,柴门临碧水,翠竹映寒窗;今朝吾皖名庠,高楼溢春意,书声融花香。序至辛卯,六十春秋①;老校新颜,满目华章。  相似文献   

12.
清人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赋论,对于我们探究赋的源起、发展与学术的关联,具有启发意义。汉大赋博物有如史志与类书,以及唐以来科举考赋制度.客观上推动了赋体创作的学术化倾向。在赋学研究中,历代赋论更多地体现于实际批评的诠释与评价,注重的是赋家的才学与赋作的功用。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则与学术传统、文化制度及赋体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3.
皖西学院赋     
广袤皖西,厚重之城,皋陶封地,古来有名。先圣九族九德,天秩五礼五刑。春秋芍陂‘翎马泽,楚地沟浍丰盈。符坚淝水惊马,刘安八公显灵。更喜红色故土,征战将军如林。衮衮诸公刻史碑,郁郁青山坐春风。拂去尘封岁月,穿越历史时空,目及千顷沃野,情寄万里苍穹。看我皖西学院,顺天时,适地利,赖人和,诞于皖中。  相似文献   

14.
烟花赋     
每年的元宵佳节,总有烟花来助兴,今年也不例外。一到晚上,广场就被涌动的人群所挤满,几乎是全城出动,只为一睹那烟花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剑声 《教育文汇》2011,(8):59-59
烈烈相土,巍巍相山。泱泱相水,悠悠相县。地灵人杰,滋养于黄淮濉涣;物阜文明,经营自商周秦汉。传《诗》长卿,著《论》君山。清峻中散,博综贞简。读书种子不绝,人文气脉绵延。  相似文献   

16.
亳州一中赋     
张海 《教育文汇》2012,(6):59-60
帝喾都邑,商汤大邦①;星界房心②,地畿汴梁。粼粼涡水③,源河洛④而注淮流;灼灼芍菊⑤,芬中州以芳华夏。踞谯郡‘眨高宅,毗董街之古巷。悠悠千栽,秉老庄‘嘈思,承建安⑨流韵,赖有兹序;复复万里,栉东渐欧风,沐西学美雨,爰立是庠。  相似文献   

17.
学报赋     
夫学术者,聚文脉,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国学与西学交融,科技共人文齐辉。此乃思想之宝库,精神之渊薮;文化之摇篮,文明之大纛也。泱泱乎,千古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乎,百代神州先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8.
学报赋     
夫学术者,聚文脉,续学统,为天地立心,为国家奠基,为民族植根,为子孙后代万世开太平也。时移势易,中国近现代大学应运而生,薪火相传,革故鼎新。国学与西学交融,科技共人文齐辉。此乃思想之宝库,精神之渊薮;文化之摇篮,文明之大纛也。泱泱乎,千古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浩浩乎,百代神州先哲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9.
曹丕赋制式短小,篇幅上与诗接近。语言总体上看浅显晓畅、明白如话,与他诗歌的语言近似他的赋从取材上看也有与其诗歌相通之处,多写旅行游览、感离恋别、登览宴饮等。曹丕赋抒发的感情缅邈、细腻,与其诗歌抒情风格一致;曹丕赋中还常出现一些他在诗中惯用的物象。  相似文献   

20.
安顺赋     
旧郡,夜郎故陬。其民远自史前,石器铜具凿荒畴。历经旷古蒿莱,三代史事难求。春秋战国之隅邦,炎汉时为一郡之首。大姓称雄魏晋,普里罗甸之域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