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对德国在一战后地位的认识,产生了心理上的亲近感;出于对德国的钦佩和法西斯的好感,使南京政府聘请了大量的德国顾问来训练中国军队,中德关系进入蜜月阶段;但是由于中德交往的矛盾性,德国最终选择日本作为它的政治盟友,中德关系最终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在冷战的背景下,历经波折,终致建交。但建交后,中德关系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刻的冷战烙印。随着冷战结束,两德统一,中德关系在曲折中迅速发展深化。科尔政府时期实现了中德关系正常化,施罗德将两国关系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默克尔时期中德关系日趋成熟。中国的发展需要德国,德国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德关系的互补性决定了双边关系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通过易货贸易,中德双方各取所需,德国获取大量战略原料,中国从德国得到大量军火,这客现上增强了中国军事力量。但德国为了称霸世界,锗好日本,逐渐抛弃中国,中德关系一步一步恶化并最终破裂。  相似文献   

4.
30年代前半期,中德政府间往来密切,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被称为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但好景不长,从1938-1941年不到四年的时间内,中德关系经历了突然逆转、迅速恶化,直至决裂的过程,其中德国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究其原因,在于德国私利驱使,唯强是重。实质上,是希特勒政府以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实利主义、投机性对华政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德国军事顾问在华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国内外学者历来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来华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德关系初步发展、密切合作及逆转恶化等不同时期的身份、活动范围、所起作用及其影响限度等问题的分析,肯定了德国军事顾问在促进中德两国经济、军事合作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揭示其在华活动,终究还是受制于德国国家战略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是中德关系史上最为紧密的时期。在德国一步一步走向与日本结盟的过程中,《大公报》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忧虑和警惕,也清醒地认识到德日合作的必然趋势和内在原因,但始终从乐观的一面看待这一变化,认为中国是德国战略物资的重要来源地和工业制成品的巨大销货市场,是战略准备时期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从国家利益出发,不应轻易放弃从一战后中德协约开始建立的中德友谊。  相似文献   

7.
在德国和中国开始建立现代化经济和外交关系的时期,德国正处在全球经济和军事强国的地位上,而中国正在努力设法获得西方技术和军事装备,这对于增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势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意义上,清政府希望得到德国的专业技术,以求达到自强的目的。因此,当时双方关系处于互惠状态。从双方面关系发展来看,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德关系的持续发展,仍然是沿用了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这一时期中德关系发展的模式。在中方看来,1897年德帝国主义涉足中国之前,德国表现为是一个值得尊重、值得效仿的国家,主要是德国能通过军事手…  相似文献   

8.
德国浪漫主义时代是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低潮期。德国浪漫派轻视中国,原因大致有三:首先,中德之间当时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不足;其次,中国遭到贬抑是浪漫派反对启蒙理性的逻辑结果;再次,浪漫派误读了中国,这是主要原因。因一再误读,道家思想蕴涵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德国浪漫派终无碰撞机会,中国形象被简单化为理性的儒家学说,为德国浪漫派所排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德国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特色,学习了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合作办学的成功举措,结合我校中德合作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在中德合作专业建设上的建议:专业明确具体对象,全面地采纳德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建设负责人、建立师资一对一;加强企业实习、设立中德合作校企办公室;增设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效果;启动ACQUIN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抗战爆发前十年间,中德两国基于各自的利益需求,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德国政府内部,就对华和对日关系而言、又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同中国合作;一派则视日本为未来战争中的盟友。日本全面侵华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重心逐渐偏向日本,其在华利益服务从于它的欧洲扩张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中德产业园落户辽宁,将有大批德国企业来我省投资兴业。德国人勤奋敬业、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经久不衰的秘密。我省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要以中德产业园落户辽宁为契机,培养出技术好,外语精,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养人才,助力中德产业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国北京电器模具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德北京培训中心)是中德两国政府扶持下的第一个中等职业技术培训合作项目,是在中国推行德国先进职教模式最早的学校之一.25年来,中德北京培训中心一直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办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12日,由德国工商大会(AHK)派遣的德国技术专家Mr.Werner来我院对中德双元制合作项目教师和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和授课。中德双元制合作项目是我院与德国工商大会(AHK)合作建设,按照  相似文献   

14.
《世界教育信息》2014,(16):78-79
正据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网站2014年8月5日报道,8月4~8日,"中德可持续制造学术研讨会"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同济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国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共同倡议,中德双方联合资助。  相似文献   

15.
Hans-Georg Weigand  鲍建生 《数学教学》2010,(12):F0002-F0002,1-3
走进德国数学教育研究注重严谨与科学,使得德国数学教育研究拥有扎实规范之特征;勇于反省和挑战,使得德国数学教育研究充满新奇与智慧.2010年4月受德国教育科研部(BMBF)“德中科技年”项目资助,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中德数学教育论坛”.中德双方资深数学教育研究者相互交流研究成果,分享研究智慧;中德双方年轻学者展示各自研究设计,交流探讨研究方法,论坛富有成效.征得德国研究者的同意,借助《数学教学》杂志平台,陆续发表德国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期待与我国同行分享与评判.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德国为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国外学生留学德国。1999年7月,中德签署了《关于承认高等教育领域毕业文凭的联合声明》和《相互承认高等教育领域毕业文凭的协定》,使中德两国的学生、技术交流进一步加强。目前在德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达到6000人,另外还有5000人在德国从事  相似文献   

17.
真诚的合作丰硕的成果──借鉴德国“双元制”创办新型职教基地的几点体会(摘要)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创建于一九九0年,一九九三年达到满负荷运转。几年来,我们坚持中德双方的密切合作,坚持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坚持灵活运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许晓鸣 《上海教育》2012,(10):60-61
上海和德国汉堡在上世纪80年代创建友好城市的合作项目,上海理工大学和汉堡应用技术大学从1985年开始了学术交往。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简称中德学院)的合作办学系上海-汉堡友好城市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成立了中德电气、中德机械、中德国贸3个专业,电气和机械(中德合作)2个  相似文献   

19.
许晓鸣 《上海教育》2012,(15):60-61
上海和德国汉堡在上世纪80年代创建友好城市的合作项目,上海理工大学和汉堡应用技术大学从1985年开始了学术交往。上海-汉堡国际工程学院(简称中德学院)的合作办学系上海-汉堡友好城市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经上海市教委批准,成立了中德电气、中德机械、中德国贸3个专业,电气和机械(中德合作)2个  相似文献   

20.
赵霞  张生祥 《红领巾》2005,(6):31-35
随着中德之间贸易、经济合作的飞速发展,中德跨文化商务谈判已变得日益频繁.为了研究中德商务谈判行为,笔者在德国组织了110组的中德跨文化商务谈判模拟,并对该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揭示出,在中德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者的个人特征对谈判者的策略选择发生着影响;同时,谈判者的策略选择对谈判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谈判中保持良好的谈判气氛和高度忍耐力对于取得好的谈判结果也非常重要.对数据结果讨论之后,文章概括了中德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一些基本特征,并给出了相关的现实操作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