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诗意乐境声情——论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黎英海先生借助艺术歌曲这一音乐形式,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插上了音乐的翅膀,把音乐之美与诗词之美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诗化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化的诗词意境完美结合的古典诗词声乐作品.作品无论是词、曲还是用声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顾娜 《华章》2010,(28)
"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中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艺术歌曲形成了一种与古典乐派作曲家迥然不同的新风格.<鳟鱼>是舒伯特作于1817年的一首艺术歌曲.通过对此曲的分析,我们对他当时的创作特点和艺术特征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黎英海先生的艺术歌曲<唐诗三首>最大的特点是用音乐描写画面、渲染气氛,在诗境的引发下产生相应的乐境,用音乐去揭示诗人的内心情感.文章从诗和乐的角度,分析了<唐诗三首>诗乐结合、浑然一体的音乐形象,力求解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揭示其创新之处,探求中国音乐与传统文化精髓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本文以它的第四首歌曲<分离>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奏者对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和钢琴演奏技巧的综合运用。优秀的声乐钢琴伴奏者除了具有良好的演奏技巧外,还要积累丰富的艺术实践,具备较好的音乐文化修养,最重要的是对中国艺术歌曲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的一种特定的体裁,它原本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嘉陵江上>是作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入手,浅析作品的创作特征,以便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以及艺术感染力,让更多的人更加喜爱这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就是艺术歌曲。艺术歌曲在中国的发展,可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约是在"五四运动"前后,艺术歌曲随着欧洲早期的各种文艺形式传入到中国,迅速得到国内文化界人士的欣赏和追捧,也是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李之仪、冼星海、刘半农等人成为传播、推广、创作艺术歌曲的先进人士。主要作品有《我住长江头》、《夜半歌声》以及《叫我如何不想她》等。第二个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逐  相似文献   

8.
弗朗茨·彼得·舒伯特创作的<冬之旅>为德奥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声乐套曲,是一部取材深刻,结构严谨,集作曲家的天才灵感与成熟技巧为一体的自传式作品,它的问世对这种体裁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冬之旅>在词、曲、钢琴伴奏三者密切融合、水乳交融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相似文献   

9.
王吟 《文教资料》2008,(29):63-64
中国艺术歌曲产生源于近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黄自是艺术歌曲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运用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借鉴西洋乐器钢琴的伴奏形式,创造出了一种源于西方却不同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即中国的艺术歌曲.本文分析了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背景,然后通过几首歌曲的创作,探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上卓尔不凡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从引进模仿、学习借鉴到吸收融合的发展历程,许多作曲家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成功的探索,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本文着重就中国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八十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九十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12.
自 2 0世纪 30年代以来 ,美国的土壤保护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 30年代到 6 0年代注重减轻土壤侵蚀 ,增加农田生产力的土壤保护和 70年代到 90年代注重减轻土壤侵蚀对环境影响的土壤保护 .6 0年来 ,经过大量治理项目的实施 ,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经过了1950年以前的萌芽期、50到70年代的过渡期,80年代以来逐步走向自觉。50年代以前,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的主体性几乎淹没在大陆理论批评的大潮中,大陆性较强;50年代到70年代的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边缘处境,关于大陆新文学的理论批评占主导,到70年代后期才逐步开始重视本土文学的批评和理论上的探索;80、9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香港性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4.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选择,通过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分析,本文认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和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等,为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低认可度和低接受度、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以及国际舆论的负面影响,也使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民素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探索创新之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通过爱情观与人生观表达其反战观念的著名小说,作者以极为欣赏的笔调描写了女主人公对恋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充满母性的依附和牺牲,立体地塑造了凯瑟琳这个坚强却悲凉的角色,更透露出男主人公在选择爱情伴侣时略带的恋母情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史学史研究八十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学史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拥有丰厚的积累,而且至晚在东汉班彪、班固时,已经形成了史学之历史的意识。说它年轻,是因为它作为近代学科之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被明确地提出来进行系统的研究,至今才有大约80年的历史。从学术史的观点来看,这大约80年的历史也是很值得回顾和总结的。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史学史被提到专史研究日程上来至今,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道路,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即草创时期(30—40年代),沉寂时期(50年代),活跃时期(60年代前期),再度沉寂时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发展时期(70年代末至今)。其间,它经历了两个马鞍形的演变轨迹。其中,草创时期、活跃时期和发展时期,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前景,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影戏研究肇始于20世纪前期。在三四十年代,戏剧史论界侧重于探讨滦州影的艺术特征和影戏的起源与形成。五六十年代的学者是在整个戏剧史的视野下来观照影戏的发生与流变,而影戏本体层面的研究有所削弱。八九十年代无论是影戏的横向研究还是纵向研究均得到长足的发展,以民俗学、工艺美术学的学者成就较大,治戏剧史者基本处于缺席状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实施,多学科门类的学者积极介入影戏的研究与考察,治戏剧史者开始回归影戏研究行列;学人们普遍注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显示出良好的学术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与"照相馆"--周扬与姚文元文艺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的文艺观和姚文元的文艺观有一脉相承性:一个代表着“左”的阶段,一个代表着“极左”的阶段。二者都是大环境的产物。但周扬的文艺思想在五、六十年代有所变化。以姚文元文艺观为参照,可以考察周扬五、六十年代文艺思想的流变,以客观评价周扬在现当代文艺理论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了 2 0世纪 50年代、80年代、90年代这三个时期聋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情况 ,简析了这三个时期聋校教学计划的特点及彼此间的异同。旨在探讨聋校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的内在规律性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