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试译法”进行讲授,效果显著。所谓“试译法”,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初步掌握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燕 《教师》2010,(6):121-122
广告语篇充满修辞。本文论证英汉广告修辞翻译的三种译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和活译法。广告修辞翻译通常采用直译法,其他两种译法在许多情况下也必不可少。文章用丰富的例子说明这些译法的必要性、适应性和可行性。广告修辞翻译质量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源语广告修辞之后,采用适当的译法,从目的语中选用恰当的词语和合适的句式来忠实地再现源语广告修辞的显义、涵义和非凡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外语教师使用的翻译法,并不是完全照搬欧洲的语法翻译法;而是由我国传统的汉语文言文教学方法与欧洲传统的翻译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法。须知中外两种翻译法的产生,都是从学生阅读古籍开始的。不过,中国中学外语教学法中的翻译法,受用白话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法的影响较深,尤其那些读过私塾的先生后来学习外语,就自然地借用起白话文逐字逐句解释文言文这种翻译法来。它有着浓重的中国特色,我们要继承和研究,使之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试译法"进行讲授,效果显著。所谓"试译法",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初步掌握内容,领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习语作为语言的精华能折射出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共性、相似性与个性.习语的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又是文化的翻译.文章首先诠释习语,指出习语翻译研究现状,并比较主要翻译策略.接着,作者结合丰富的实例,论证英语习语的主要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直译加意译法;其中,直译法和意译法又分别细分为三种翻译策略予以详悉探究.最后,作者提出以直译法为主、其他译法为辅的主张,强调直译法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任何翻译都要经过两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一是正确理解,二是确切表达。英汉翻译中常用的技巧有:重译法,增译法,减译法,词类转译法,词序调整法,正说反译、反译正说法,分译法,语态变换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广告双关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提出直接翻译法、以目的语为中心的侧重译法和因认知环境差异而采取的套译法和臆造法几种行之有效的广告双关语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产品出口的国际贸易中 ,除了产品自身的品质、包装外 ,还得有一个好听的“当地名”,以便当地的消费者接受它 ,喜欢它。这就牵涉到品牌的翻译 ,品牌的翻译对于产品能否打开外国市场至关重要。本文就品牌翻译的一些正负面实例 ,探讨了音译法、意译法及其变化和音译意译相结合的译法 ,总结出品牌翻译的几个原则 ,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文学方言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形式,往往会给译者带来极大的挑战。这是因为方言成分在作品中不仅传达了一定的字面意义,而且通常还有着相当重要的文体功能。“方言对译法”和“口语体译法”是两种经常被讨论的方言翻译方法。通过在德国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分析这两种方言翻译方法,对比得出,就英语文学的汉译而言,使用汉语通俗表达法应是比较现实的方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汉翻译中,英语长句的翻译是译者常会碰到的,本文将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比较,阐述长句翻译的步骤,并介绍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如顺序法、逆序法、分译法和综合法等,希望对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华,其中论说抒情、写景咏物各体兼备.罗经国先生从《古文观止》中选译32篇,译文将原文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罗先生之译文,可以看出汉语散文的美是可以再现于译文的.但是,由于汉语散文独到的修辞手法和文字形态,翻译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尽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具体物象的运用是诗人达到其以诗传情之目的所常用之手段。由于意象所蕴含之民族独特性,或许目的语中存在其对应物,然则翻译实践中却很难实现其真正对等。本文着重援引中国古诗英译的一些译例对古诗英译中就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探讨,以期对文学翻译初习和爱好者有所启示思考并予以共勉。  相似文献   

14.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往往迅速暴露出文言文翻译上的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以前的文言文学习中缺乏直译意识和语境意识所致。文章认为:应当以教材教学为根本,扩大读背范围,读背优先,猜证并举,落实“字字有着落,直译为主,直译、意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训练学生掌握“留、删、补、换、调、变”等基本翻译方法,从而提高其文言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接受美学中的文本"空白"理论为依据,从语义、句法、结构和意境等角度探讨了古诗英译中空白艺术的处理,认为原文的意义空白不应随意填补,以便更好地进行诗学功能和审美效果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优美文化遗产。要将文言文准确而通顺地译成白话文 ,必须要准确地理解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 ,坚持信、达、雅的原则 ,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以直译为主的方法。具体来说 ,就是要坚持对译、改易、增补、删除、调整、保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外国诗歌汉译与中国现代格律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外国诗歌的翻译对中国新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翻译中存在着不顾原作格律的问题,造成了外国诗都是自由诗的误解,产生了负面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诗歌翻译家在译诗中注意还原原作的格律,被卞之琳先生称为"译诗艺术的成年".外国诗歌格律原貌的展示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理论研究、创作相结合,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从而推动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古诗英译总体来讲分为两大派,韵体派与散体派。韵体派代表许渊冲先生主张以诗体译诗,传递原诗的音美,意美,形美;而翁显良先生则是散体译诗的大手笔,主张抛却诗的韵律和形式的束缚,再现原诗的意象。本文以《春晓》的两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对比“诗体译诗”与“散体译诗”各自的得与失,提出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一诗可以多译,不必拘泥于“形意”之争。  相似文献   

19.
拟以几首古诗为客体,从主语(人称和数)、时态、措辞、音韵格律、主题和意境等多方面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及其英译方法,从而论证了从模糊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要性以及文中所提英译方法的可行性。诗歌英译不单要考虑其自身的模糊性,同时也要考虑尽可能用模糊性的手段来翻译,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传译给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20.
汉英文化差异造就了汉英两个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通过对"不同的汉英思维角度""不同的事物联想"和"不同的习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可以看出汉英思维差异对汉英互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译者应重视思维对语言的影响,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熟悉汉英思维差异的表现形式,保持警觉的文化意识,把翻译看作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交流,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加通顺、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