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不久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我住地附近的公园,一位老人正在晨练。他身板直挺、步伐稳健,绕着园中弯弯的道路,足足地走了三四圈儿。然后就在空场上伸展腰肢,好像仍然不觉得疲劳。待他坐在长椅上休息时,走过来一位年轻人,跟老者搭话:“大爷,您今年高寿啦?”老人听后,迟疑好久才回答,而且显得很不耐烦。年轻人走后,老人跟我说:“这会儿有些年轻人,简直不懂事,见人老是问这问那,不答理不好,答理真的不愿意。”按道理讲,这么问问也没啥,再说这个年轻人还蛮有礼貌,老人何必这么不高兴呢?当时我有点不解。  相似文献   

2.
刘正权 《军事记者》2005,(11):34-34
刊于《人民军队》报的通讯《新川和他的妈妈们》,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的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应《军事记》编辑之约,我在这里谈谈这篇稿件“出笼”的经过和一些采写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带着一脸的愤怒来到达州市达川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立即对老人进行安慰,安排坐下后,送上一杯热开水,让他消消气。从他的讲述中得知,该老人是达川区洛车乡张家坪村人,今年84岁,因房屋买卖和享受老年补贴待遇,如今才发现自己身份证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少了10岁,原本是1930年4月12日出生,而身份证上却变成了1940年3月12日。他说,现在办什么都需要身份证,生活极不  相似文献   

4.
郭鹏 《民生周刊》2021,(5):40-43
"照顾老人,会耗费你很多精力吗?""不会。"今年51岁的李宗胜向《民生周刊》记者坦言,目前他并未感受到赡养老人带来的压力。他说,他们这一代人兄弟姐妹多,照顾老人的负担要比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轻不少。在他看来,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如今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有多种选择,"这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5.
钓鱼的秘诀     
魏悌香 《新闻世界》2007,(10):46-46
老人和年轻人各坐在一块石头上钓鱼。老人很轻易地就钓到很多鱼,而年轻人一整天下来却一无所获,他气得把钓鱼竿扔在地上,问老  相似文献   

6.
乐观人生     
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人,突然感到胸口发闷,他的老伴一再劝说让他到医院检查一下,可他总是推来推去,直到迫不得已,他才向老伴保证:等小儿子结完婚,一定去检查。在他小儿子结婚的那一段日子里,他的脸上每天都堆满了笑容。后来,他终于在儿子的陪同下做了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他的家人惊呆了———老人患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他的儿女们决定瞒着他,让他走好生命的最后一程。大家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只字不提有关癌症的事,只说是肝部发炎。老人看上去是相信了,因为他依旧整日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碰到一位当通讯员的朋友。他告诉我,几天前,他以一位女青年的名义,在大街上贴了一张告示,说她愿意义务抚养无依无靠的老人。几天后,一家市报报道了这件事。所在地方电视台闻讯后,驱车  相似文献   

8.
子楠 《军事记者》2005,(11):33-33
通讯《新川和他的妈妈们》是一篇难得的新闻佳作。这样的题材闻所未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很高的新闻价值,显示出记独具匠心。只有洞悉现实、对生活饱含激情的记,才可能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折射时代发展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缅怀储老     
2011年1月18日16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以95岁的高龄倒在他最后的岗位上,他就是原江苏省委书记储江。当储老病危的消息传来,我们很是震惊。2010年的中秋前夕我们看望老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以当时老人的健康状况来看,过百岁是没问题的。那天我与同事准备好了月饼和水果,驱车前往老  相似文献   

10.
何发  肖捷 《出版参考》2010,(9):35-35
老人感觉到这个夏天在一天天变凉。老人要走了。老人不想走。老人舍不得居住的土屋,更舍不得他多年的老伴。老伴为他养育五儿三女,吃了一辈子苦。老人和老伴儿孙满堂,可儿孙们却很少去他们住的土屋。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底,周树型从部队转业到省档案局工作时已经42岁了,原以为到地方工作后,生活可以安定一点,能够多照顾些家庭和老人。半年后,当组织上派他到官店村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时,思想上确实有点准备不足,当时女儿正准备中考,妻子身体不好,但他二话不说,愉快地同意了。到了村里后,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与农民兄弟打成一片,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称号。  相似文献   

12.
鲁南  学中 《新闻天地》2010,(2):44-46
陈佳瑞和董开华手挽手拜过天地后,径直走到他的面前,异口同声地叫了声“爸爸”!老人的眼里闪烁着幸福的泪花,董开华伏下身紧紧地将他拥抱着。老人吃力地说出了一句话:“张楷,你终于回来了,你瘦多了……”话没说完,他已经是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13.
这天,一位老人在我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大厅取了号,准备办理失业退休登记。工作人员在接待时热心地告诉他,如能出具结婚证书和独生子女证,就可以领取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费。老人听后,好像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向工作人员倾诉起来。原来,30年前,老人与当时的妻子育有一个儿子。但是,孩子出世后,二人便因性格不合而离异了。此后,老人与前妻和儿子再无往来。前几年,老人再次结婚,结婚时民政局将他手头的离婚证收回了。  相似文献   

14.
某师新闻干事王玉,一级新闻照片,促成海峡两岸失散46年的三兄弟沟通了亲情。46年前,徐瑞坤去了台湾。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邮路的开通,他给家乡邮了300多封信,因地址不祥被退回。一次,他从报纸上看到沂蒙入崭新精神风貌的新闻组照《沂蒙行》时,发现其中一张上的两位老人很像自己失散46年的两位兄弟。于是,他从报社打听到了作者王玉的通信地址,怀着试试看的心情,请王玉介绍一下采访的过程和图片中老人的姓名及有关情况等。王玉接到求助信后,按照徐瑞坤提供的情况。几经周折终于证实图片中的两位老人就是他失散46年的同胞亲兄弟徐…  相似文献   

15.
连日来,一年迈老人经常穿梭在盘锦市各大交通路口向过往司机要钱。2006年12月28日,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将这名老人带到救助站。老人自称叫吕忱(化名),今年73岁,老家在葫芦岛建昌。十年前老伴去世后,他独自来盘锦以乞讨为生。记者看到,老人的牙都快掉光了,满头白发,走路蹒跚。  相似文献   

16.
黄大爷今年70多岁。他在上世纪50年代入党,1965年参加国防工程建设支援三线去了南方,1975年回到北京后,黄大爷一直认为党员关系在原单位,办理退休手续时,才发现档案中没有党员关系介绍信。越到晚年,老人越想找到自己最初的党员关系,解决自己的党龄问题,这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他的子女先后到老人工作的原单位、调动单位和人事局、劳动局查找,没有任何结果。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上虞县谢塘镇塘前村,一位顾姓老人躺在病榻上,生命垂危。老人一辈子挣扎在贫困线上,无儿无女。在他病榻前忙碌着的是村干部及其家人。病痛折磨着老人的肉体,却未能摧毁老人的思维。顾家的祖上也荣耀过,在他的怀中就保存着祖上受皇恩沐浴的凭证——康熙皇帝的诏书。这份诏书是顾家儿孙们的骄傲,其价值被顾家儿孙从精神延伸至物质上,无限放大,他们像护身符、传家的稀世珍宝一样珍藏它,代代相传。可惜并不是所有的精神都能转为物质,世事更替,到顾老伯从父辈手中接过这诏书时,家道已日暮西山,连娶妻生子这种延续家族的基本大业也不能完…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我外出办事,办完事,已近中午.我匆忙赶回公司,在地铁1号线的入口处,看到一位60多岁的外地老人拿着纸条在向行人问路,行人回答后就匆匆走开了. 看到老人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知道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走.于是,我上前同他说: "老人家,您这是要去哪里啊?"老人赶紧把纸条递来给我看.原来,老人要去的是陆家嘴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前,受现实所迫,一家人骨肉分离:妈妈和姐姐回到苏联,爸爸和儿子留在中国。半个世纪后,世事巨变,当年的孩童已成为白发老人,但他对妈妈的思念一刻也没有停止,渴望见到远在异国的生母,通过各种途径苦寻……一别55年后,命运的奇迹出现:在莫斯科,他见到了妈妈,恍若隔世,恍若梦境。那一刻,63岁的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81岁的妈妈面前……  相似文献   

20.
他是一位革命老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加入过“左联”,历经“皖南事变”的艰险,以及“大跃进”和“文革”的磨难。他是一位文化老人,从74岁编1979年版《辞海》,编到94岁的1999年版《辞海》,98岁又担任《大辞海》主编,成为世界上最年长的辞书主编。他还是一位养生有道的百岁老人。不嗜烟酒,不进补品,菜谱上“四瓜当家”,打扑克一个人算四方的牌,闲时诗作不断。近日,笔者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对夏征农老人进行了采访。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到沙发上,两位老人围坐在圆形茶几旁,静静的……夏征农这样守护着住院的妻子方尼,已经好几个星期。瘦小的身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