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据蒙汉文史书的有关记载,特别是《俺答汗传》中有关兀良哈万户住牧地的地名以及与俺答等人北征兀良哈相关的地名的记载,反映出兀良哈万户的牧地位于蒙古国肯特山、克鲁伦河一带.因此,学界有关兀良哈万户牧地的“内蒙古说”和“蒙古国杭爱山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开原图说》所载《东虏二十二营枝派图考》是研究明代蒙古内哈刺五部世系的珍贵资料。但其认为旧传“舍刺把拜等十三营枝派”是兀把赛之后有误,而将其先世系为察哈尔系魁麻(卑麻),反而错了。日本学和田清曾指出了这一点,但未细考。综合明代各种汉史籍的记载,再以清蒙汉史书相印证,可以确定,“舍刺把拜等十三营枝派”不是魁麻的后裔。而是内哈刺哈虎刺哈赤之子兀把赛的后裔。  相似文献   

3.
兀良哈部与明朝的关系分为三个时期。二者的关系旨在维护自身的存在,它随各种势力的消长而变化,因此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察哈尔正黄旗苏木考录》记载,喀喇沁苏木位于正黄旗东南角营子川一带(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银子川,银子川同营子川,下同)。《兴和县文史资料》(第三辑)载录:"乾隆52年,从北京来了69户立有军功的喀喇沁旗人,他们奉了乾隆皇帝的圣旨在银子川故地收租,把原先是荒区的银子川开辟为农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溯源》文中描述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蒙古人一部分来源于善于养马的"民人",一部分来源于立有军功的"旗人"。笔者根据此三部内容,进一步探求真实的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兀良哈氏族源,终于理清了喀喇沁部的前世今生,也最终理清了原察哈尔正黄旗喀喇沁苏木蒙古人的前世今生,兀良哈氏族与察哈尔部荣辱兴衰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是要说明明史瓦刺传里的猛可帖木儿是什么人。我认为明史瓦刺传写得太简单了,它既没有把明代的瓦刺和前代的斡亦刺联在一起,也没有深入地谈当时瓦剌部的情况。开头部分只简单说“瓦剌,蒙古部落也,在鞑靼西,元亡,其强臣猛可帖木儿据之。死众分为三。”这就使治史的人发生困难。对祖国这个民族的发展不易有个全面的概念。目前经过清代资料的积累和外国所提供的一些资料,这个空隙是可以稍加填补的。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兀良哈三卫颇负盛名,历来为学界所重视,明代就有郑晓的《兀良哈考》、王世贞的《三卫志》、叶向高的《朵颜三卫考》等论著先后问世。到了近代,这方面的研究应当首推日人箭内亘,但限于条件,箭内的许多论点难免有误,后为日本著名学者和田清所纠正。和田氏在历史地理考据方面功力之深是学界所熟知的,这在他研究三卫的著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综观古今中外关于三卫的研究,其观察角度多限于三卫的历史地理沿革方面,至于三卫各属部及其族属、变迁等问题,虽在国內外有关东北及北方民族史地的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永谢布     
明代蒙古中兴君主达延汗在正德年间统一东部蒙古后,将科尔沁、兀良哈三卫等部之外的蒙古诸部组合为六个万户。据蒙文史料记载,六万户中左翼三万户为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右翼三万户为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这与明代汉籍对当时蒙古各大集团的记载是相符的。此外,六万户中还包含着众多的部落,散见于史料记载的就不下数十种之多。对六万户及其所属各部落的名称的探讨,久已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尽管年代湮远,史料散亡,已经难以详尽准确地推本溯源,人们还是找到了大多数部落名称的踪迹,或者提出了可资推测的根据。当然,毕竟还有一些部落名称暂时无法做出解释,其中赫赫闻名的永谢布这个名  相似文献   

8.
兀良合是蒙古古老的部落之一。它由很多大小不同的氏族构成。蒙古兴起之前兀良合已经分离成为森林兀良合和草原兀良合。森林兀良合与卫拉特等林木中百姓按壤。草原兀良合被称为不而罕·合勒敦山的主人。不而罕·合勒敦山的兀良合是从森林兀良合中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明洪武时期故元兀纳失里大王的考察,可以认为北元灭亡后,兀纳失里大王成为漠北西部的一支重要势力,但明太祖洪武十四年,哈梅里回回阿老丁来朝入贡,并非《明史·哈梅里传》所言是受哈梅里兀纳失里大王所遣。而且,本为故元出伯系的威武西宁王兀纳失里,其继承宽彻系肃王王号的时间,疑在洪武十四年至二十一年之间。洪武二十四年,明朝征讨哈梅里王兀纳失里之事,应是兀纳失里遣兵寇边所致。  相似文献   

10.
评永乐帝的五次北征杨杭军帝王亲自领兵伐虏在历史上是不多的,特别是在国家稳定之后更为少见,历史上可以举出的不外乎是魏太武帝和清圣祖而已。而永乐皇帝竟一连搞了五次,这是令人深思的。一、永乐年间蒙古各部与明朝的关系永乐初期,蒙古主要分为兀良哈(辽河、西辽河...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日本蒙古史学者箭内亘发表《兀良合三卫名称考》一文,最先开始研究兀良合部落的渊源。1917年日本蒙古史学者和田清著《内蒙古诸部落的起源》一书,论证明代兀良合人是元朝游牧于斡难河流域的兀良合人的后裔。可是他说明清代兀良合人来源问题时却感到十分为难。近十多年来,我国有些权威学者陆续提出兀良合是古代蒙古高原林木中百姓的“泛称”。1985年,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族女学者奥登同志发表《蒙古兀良合部落的变迁》一文。对“泛称论”给予有力驳斥,并进一步对明代兀良合三卫诸问题提出很多宝贵意见。但我觉得,奥登同志对原来森林兀良合、不儿罕山兀良合的论述不完全使人满意。在1988年内蒙古师范  相似文献   

12.
成吉思汗是1227年死之前即把他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长子术赤的封地在咸海(Aral)之北,西抵撒哈辛,不里阿耳两部边界,据史家阿剌丁之说,则谓成吉思汗曾以鞑靼马蹄所至西方之地付与术赤。察合台之封地东起畏吾儿之地及海押立,西抵只浑河(阿母河)两岸。窝阔台之封地在叶密立河一带。拖雷则承袭其父所保有哈刺和林诸山与斡难河源间之故地”。上述的撒哈辛是伏尔加河下游的一个镇名,可知术赤封地西面至伏尔加河,其牙帐则设在额尔齐斯河流域,这样术赤的封地就可知是从额尔齐斯河至伏尔加河  相似文献   

13.
大理国与佛教宋颖露公元937年,五代后晋天福三年,云南白族首领段思平乘南诏衰乱,获得政权称“骠信”(国王),都鄯阐(今大理市),建大理国。世代兄弟子侄相传22世,举国上下皈依奉佛。公元1254年,蒙古忽必烈绕道攻南宋,兀良哈台军由青海沿金沙江南下先侵...  相似文献   

14.
地名寻根     
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在蒙古语中意为“青色城市”。约成书于1608至1612年间的《俺答汗传》记载:“大名扬天下的圣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1572年)召集举世无双的能工巧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在哈刺兀那之阳、哈屯河之滨,始建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的雄壮美丽的呼和浩特。”这里的“呼和浩特”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一) 辽金史上的阻卜或阻(革菐),是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初在大漠南北分布甚广、人数众多、活动频繁的部族。关于阻卜究竟是什么部族、它与鞑靼的关系问题,本世纪数十年来中外学者们发表过不少论文进行过研究。经过中外学者的努力研究,逐渐得出了一个结论:阻卜即鞑靼,阻卜为鞑靼的一个别称。王国维等学者搞清楚了阻卜的分布地区正在鞑靼的分布地区中,辽金史上的阻卜或阻(革菐)正是辽代碑刻、宋代地图、史籍及《蒙古秘史》等大量原始资料中记载的鞑靼,还搞清楚了大漠南北的阻卜、鞑靼均为原住在呼盟及附近地区的室韦诸部之外迁者,阻卜为源于室韦之蒙古语族诸部落的泛称。  相似文献   

16.
哈剌灰人是明代中后期生活于西域哈密地区及苦峪(今甘肃西安县境内)的一支重要的部族集团,曾被列为哈密三大部落之一。事实上,它最初系统蒙古鞑靼部的一支,迁居于此而形成了一个新的部族集团,号曰“哈剌灰”,后来又吸收了众多瓦拉部落,逐发展壮大,活跃于哈密地区,明末清初渐融入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7.
元代伯颜丞相是功臣名将,同时也是一位文质高厚的诗人。他原系蒙古八邻部人。其曾祖述律格图,事太祖,为八邻部千户。其祖名阿刺,承袭父职,兼断事官,平忽禅有功,得食其地。其父晓古台从宗王旭烈兀开西域.伯颜即长于西域。至元初伯颜奉旭烈兀之遣入朝奏事,世祖忽必烈见其貌伟、听其言历、遂将他留用在  相似文献   

18.
古代地方行政区制度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地方行政体系,即地方行政区建制,各层之间关系,设置沿革,以及各代之间设置变化承袭因车及发展关系等内容。明代地方行政体系十分复杂。大体而论,明代行省府县三级制,一级行政区为西直隶十三市政使司与奴儿干、朵甘、乌斯藏三都司,北方瓦刺、鞑靼,西北哈密诸卫、亦力把里则系一定时间内以想部形式对明政府表示臣服之地区。大行政区之下,内地为府州县等二、三级行政区机构,边地少数部族地区则以各种形式共存于全国整一体系之中。一、省级行政区。明代省为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可按京钱、内地与…  相似文献   

19.
清代南疆的瓦哈甫土地制度周云一、瓦哈甫的含义及瓦哈甫土地在清代的简况。瓦哈甫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又称作“瓦克夫”、“吾克夫”。“原意为‘拘住’、‘冻结’。教法中指用于宗教或慈善事业的实产或资金。”“大部分教法学者认为属穆斯林公有。主要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20.
1271年,元朝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建牙于阿里麻里。1275年又命丞胡安童佐里,并兼管天山南路段兀儿、哈刺火者及哈密等地屯戍。从此,元朝在天山南北各地随着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立了不少军政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在维护元朝中央政府对新疆地方的统治,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一、改元前蒙古国在新疆等地设置的军政机构1.达鲁花赤的设置:成吉思汗统一西域以后,先是在阿里麻里、别失八里、高昌、和阅、喀什噶尔、叶尔先等地设置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古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