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大陆网络舆论传播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舆论的历史、传播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①舆论传播研究以传播学视角、运用传播学原理及研究方法,围绕舆论这一主题形成了一套拥有完整体系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和项度涵盖了舆论传播的历史、舆论的属性及特征、舆论的形成与类型、舆论传播的形态与规律、舆论传播的功能与建构、舆论传播的媒体与测度等.在这些涵盖丰富内容的研究项中,网络舆论研究无疑是其中因其蓬勃的发展态势而最为引人注目的.网络舆论隶属于舆论传播媒体项之下,与舆论传播的其他媒介--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公共关系组织等并列.  相似文献   

2.
马静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16-117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就会通过QQ、微博、SNS社区等互联网平台行进意见的表达以及情绪的宣泄,通过转发和评论功能将事件实行爆炸性的传播,便会在网络上形成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作为网上民意最为明显、集中反映的网络热点舆论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主导着网民的价值判断乃至互联网环境的发展.近年来,网络舆论负面作用逐渐显现,煽风点火、混淆视听、影响网民价值判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个人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本文从网络热点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入手,找到网络热点舆论传播过程中的可控环节,因势利导,探讨网络舆论的控制机制,掌握其引导策略,对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是一种新型的舆论形式,它是指网民对于自己所关心话题,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网络公共空间,公开表达的意见.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以及微博等共同反映与形成.在现代传播环境之下,大学生使用互联网并在网络上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形成了具有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网络舆论行为.从“哈警察打人事件”到“躲猫猫事件”,从周久耕“天价香烟”案到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等等,这些著名的网络事件的传播和解决,网络舆论尤其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建构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议题的集中向意见的整合过渡,是网络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但它只是一种表层呈现,其建构的深层动因源于舆论主体的态度指向和情绪表达.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镜像,对网络舆论的解读需要将其置于现实社会的空间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建构过程对现存传播权力造成巨大冲击,使社会关系的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的网络舆论就是指,众多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倾向性相对一致的信念、愿望、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孙燕 《新闻界》2012,(2):47-52
突发事件之后常伴随着以谣言频发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危机,在本文案例中,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传播进程呈现一致.网络媒介为参与者提供各种互动工具,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介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幕后推手”与“正面引导”的双重角色.网络谣言的散布折射出突发事件之后社会的集体情绪和参与者的群体行为.为此政府需建立舆论预警机制,网民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传播与引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对互联网给舆论传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时,要研究和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和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才能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文明、健康、积极、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与信息的迅速传递相伴随,用户的"在场"、参与、互动,使情绪也沿着信息流不断蔓延和扩散.本文主要采用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法,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有关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典型网络文本进行解读,试图弄清网络舆论产生和传播的情绪机制,剖析影响公众情绪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此类危机事件中,首发的网络新闻能有效地影响公众认知,成为激发公众舆论的起点;网络存在强大的情感动员力量,能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不同声音的碰撞、对话最终能激发公众的理性思考,推动公众情绪从恐慌恢复到理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分析法的一般研究过程,重点研究了内容分析法在网络舆论信息分析方面的应用,分析了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的舆论对立与融合.本文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对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分析,对网络舆论信息传播的效果和变化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李蓓 《新闻世界》2009,(4):112-114
本文从“华南虎事件”入手,将舆论的形成过程和网络舆论传播的特性相结合,分析网络舆论事件中的民间舆论群体的形成及其对现实社会各种问题的情绪表现或意见表达的特点,这一群体的话语实践对政府、公众舆论、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对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与调控作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上的网民情绪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本文从网民情绪和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阐述网民情绪的形成机制,浅析网民情绪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民情绪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别是增加网络舆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提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速网络舆论的生成和衰退。  相似文献   

12.
网络评论是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武器,这是由网络的传播属性所决定的。网络评论主要传播的是观点,用观点去影响网民对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网络舆论场公正、客观、理性的表达,需要网络评论来引导和沟通,从而使网络真正成为表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进入了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是因为网络的普及和推广,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地方便和快捷,时至今日,网络除了信息交通共享的作用外,还具有强大的社会舆论动员力和影响力。此外,当今社会网络舆论新闻事件的传播对于社会大众的心理和情绪变化都会造成很大的干扰,进而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本文就以网络舆论传播理论下热点新闻事件中的群体心理为研究课题,进行全方位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钟剑茜 《当代传播》2013,(4):108-110
本文以纸质媒体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它对公共舆论场的引导作用。分析认为,纸媒官方微博能够打通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主导舆论场的话语权;能够通过议题设置引导网民的关注方向和思考方向,实现观点供给的有机控制,在网络舆论场上放大建设性声音;能够迅速还原事实真相,阻击谣言传播,净化网络舆论场;能够与受众广泛交流思想感情,鼓舞人生斗志,解除灰色情绪,实现对网络舆论生态正向引导的软功效。  相似文献   

15.
2016年,社会热点事件频发、网络舆论跌宕起伏.网络舆论场在不变的喧嚣中暗流涌动——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下行压力并存,社会矛盾多发,网络直播、知识分享应用和视频弹幕等网络新技术、新应用广泛兴起,助推网络舆论生态发生微妙变化.本文从舆论主体、舆论话题、舆论载体和传播效果等角度,对2016年网络舆论传播的新特点展开分析,并尝试对2017年网络舆论的传播态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舆论生态,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舆论的发酵过程、形成机制、传播特性和公共价值,强调传统媒体与网络的共生互补策略,探讨传统媒体如何既秉承客观、公正、权威的传统和优势,又通过“选择”、“挖掘”与“引导”等手段,在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各个环节,实现网络舆论之“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博舆论传播的网络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规律与感知探索已成为预警与舆情研究的热点。通过三个在线微博实验,从话题热度及走势、情绪热度、语义网络及微博影响力方面对微博舆论传播集群行为规律进行探索。结果发现:微博集群行为执行意向受到话题热度及走势、情绪热度、网络中心性、粉丝数、关注数和原创数的影响;微博集群行为的可控性、安全性和价值性执行意向规律在话题走势、情绪变化、微博影响力、语义网络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本实验研究结果对于微博热点事件引导策略的制定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能够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和危机应对提供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8.
董晓倩 《新闻世界》2010,(10):125-126
网络的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改变了传播格局,为公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在这个崭新的空间里,网络暴力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入手,分析从不知真相到获知真相这一过程中,网民受情绪左右下形成的网络舆论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在伪真相下,网友偏激情绪引发了网络暴力,但是随着事情真相被揭露,网民情绪逐渐理智,网络舆论最终回归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9.
王佳 《今传媒》2016,(11):51-52
社会化媒体已经成为今天的一个热词,作为公众收发信息最常见的传播平台,很多社会舆情都引爆并发酵于社会化媒体,它扩大了舆论传播主体、重构了受众身份、拓展了舆论传播载体、丰富了舆论议题内容,对传统的舆论调控机制形成冲击,也引起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变迁.面对新的情况,要想有效地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就要首先厘清网络舆论环境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衍生于互联网,网络舆论会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其产生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本文以"4·1"沪县太伏中学事件为例,从网络舆论的非理性传播这一角度来研究,并探讨从传播主体、意见领袖、传播媒介、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来促进网络舆论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