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以吃的女人》是阿特伍德最早出版的一部小说,真实再现了加拿大社会中现代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文章分析了小说文本,揭示了女主人公认识自我,追寻自我,成长自我,并最终摆脱被动无为状态,不再逃避现实,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电子竞技》2009,(12):86-87
看完《2012》,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本科幻小说——《去死的浪漫旅程》,虽然那个小说和电影本身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但是这个名字却让我觉得更有美感。生存与毁灭的问题,放之世界各地、穿越时空,始终都是一个深刻而又引人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经济转型不仅导致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而且引发了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诸多领域的深层次变化,而这些变化无一遗漏地在小说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小说创作在捕捉社会的痛点和盲点中,普遍加大了对平凡人生存境遇的关注,呈现出一种人文精神自发的张扬状态。人文精神成了贯串90年代小说创作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4.
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中充满着荒诞与悖谬,他在20世纪初期率先体会到了孤独、惶惑和恐惧的现代生命意识。探究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他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被家庭放逐的精神孤寂者的形象写照;二、他的小说表述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异乡漂泊者的惶惑意识;三、他的小说还表现出精神无助和恐惧的现代人生存意念。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并不因是史诗般的宏伟巨著,而在文学史上占有“这一个”的地位。本文在梳理了研究张爱玲的众多成果之后,提出张爱玲小说的“反闺秀”现象,试图从女性本位角度,通过对“反闺秀”现象的分析,来解析张爱玲小说的魅力,并探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女性在追求生存和新道德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6.
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中充满着荒诞与悖谬,他在20世纪初期率先体会到了孤独、惶惑和恐惧的现代生命意识.探究卡夫卡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他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被家庭放逐的精神孤寂者的形象写照;二、他的小说表述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异乡漂泊者的惶惑意识;三、他的小说还表现出精神无助和恐惧的现代人生存意念.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所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日本新感觉小说的影响;4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渐次消退,现代主义作为流派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已经不可能存在。但是有些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深的作家,在他(好)们的小说创作中仍然表现出较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主要是张爱玲,钱钟书,徐Yu等。  相似文献   

8.
道止此乎     
日本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1968年,离他自杀还有四年的时间。他的获奖作品是《雪国》,以日本中西北部为背景的纪行体小说。《雪国》没有一般小说的剧情结构与冲突,甚至无聊和冗长,但作者以自己特有的审美感受与细腻传神的笔调,卓越地描绘了人在生存中以虚无为本质的抒情世界,因而获得了奖项。 作为第一部围棋小说,川端康成的《名人》发表于1951年,是以最后的“名人”“本因坊”秀哉的引退棋为背景的纪实体小说。《名人》虽是一部观战记,但主旨却是在写一个执着一艺而丧失众多现实利益的人所历经的悲剧。悲剧的主角是…  相似文献   

9.
在戈尔丁的小说中,《塔尖》较少被人关注。作为延续主题的一部分,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作者开掘人性矿藏的通道之一。它以塔尖为象征,运用渗透到小说本质结构中去的反讽有力地加强了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叙述手段,使一部貌似情节简单的小说超越了所描述的生活画面和人物关系,极大地拓展了自身的思想内涵,启迪读者在形而上的层次上思考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虽然《施公案》的叙事模式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小说开辟了一书全新的道路,但是其对宋元话本题材的模仿、故事情节编排的平庸、对生活的政治图解,使得它远远落后于宋元公案小说,从艺术水准上来看,公案小说中衰了。  相似文献   

11.
裸体竞技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特色,是古希腊人区别于异域蛮人、彰显身份认同的关键所在。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原典史料出发,基于身体哲学视角,对希腊城邦时代的裸体竞技进行了文化解构。研究认为,裸体竞技的兴起及衰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裸体竞技的文化建构表现在:运动场馆作为古希腊城邦独特的公共空间,萌育与形塑了希腊人的体育传统;宗教、政治、军事作为古希腊社会的权力载体,建构与塑造了希腊人的身体行为;健康、美等作为城邦内自然个体的向往追求,推动与促发了希腊人的主体觉醒;邦外排斥与邦内歧视作为竞赛参与的隔离方式,催生与造就了裸体竞技的排外属性。同时,古希腊城邦时代的裸体竞技存在社会驯化与本体弱化,观念超前与范围自限,公民民主与外部隔离,参与平等与内部歧视等诸多时代局限。结合裸体竞技的局限性与特定社会现实,得出了身体观念的内化是体育永恒的主题,平等理念的深化与参赛歧视的规制,审美观念的异化与个体体态的表现,文化情境的固化与个体竞赛的参与,运动项目的文化与竞赛项目的选取等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体质调研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年11月经国家体委批准成立调研组,历时近3年,完成《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研究工作。样本来自21个行业分布于东、西、南、北、中22个省市的64个大型企事业单位。合格样本112530人(男62346人,女50184人)。其中,18岁到40岁66804人,41岁到59岁(女到54岁)45726人。调研的内容与指标分为询问项目6项,测试指标有20项。通过调研,了解了我国职工的体育锻炼年龄与人数的变化情况;影响我国职工体育锻炼的因素;我国职工的患病情况及中国职工的身体形态、机能与身体素质的现状和某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14.
从体育本体论视域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技能、行为是构成体育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是人的第一存在,是体育的第一本体,身体是技能与行为的寄宿,技能与行为是身体的延展。身体素养来自于身体活动,具备身、心、行、知的统一性;体育素养即体育学科素养,生成于体育教育活动,包涵知识、技能与能力三要素;健康素养生成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四个关键要素。身体、体育与健康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从属、关联、辩证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协同构成大的体育本体。  相似文献   

15.
入籍运动员平等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并平等承担相应义务,但基于入籍运动员在身份、职业、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对其入籍到退役全阶段权利义务进行特别规定。在入籍阶段,其面临入籍条件与参赛资格的双重制约,需要满足入籍国国籍法及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规章制度;在职业发展阶段,其也面临公平竞争与人格利益方面的权利保障与义务履行问题;在退役阶段,其劳动者法律地位与社会保障也需特别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体育特色小镇定位重叠度高、有产品无产业的问题层出不穷,亟待解决文化内涵凋敝与产业逻辑缺位的桎梏。基于体育特色小镇的现实困境,首先,通过回溯特色小镇的历史印记,加强文化承继与产业逻辑的高度耦合与深度作用,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应与文化相契合,与产业相呼应,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必须回归中国的文脉传承,强调文化自觉与认同,遵循产业链演化规律,增强产业链联动效应。其次,依据产业链纵向蔓连、横向延展与交织协同3个阶段的空间形态、节点关系、投入成本与风险管理的变化,剖析产业链演化阶段与区域的特征,明确体育特色小镇产业培育的重点。最后,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文化源与产业链耦合的本质与路径,探讨在文化内源性要素指引下,体育特色小镇产业链空间演化的价值增值过程,从而发挥小镇的承继功能、代谢功能、整合功能与嵌套功能,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的生命力。研究认为,在区域条件均较薄弱的区域,应加强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以文化认同为纽带,深耕产业链节;在区域条件一强一弱的区域,促进要素资源流动互补,预防产业链关联能力不足的隐患;在区域条件均良好的区域,以“体育+X”与“X+体育”的联结布局,创新网络嵌入机制,拓宽物理空间、文化空间与心理空间,实现小镇与城市的共享、互融与共生。  相似文献   

17.
推进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我国体育事业一贯的价值追求,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体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不均衡,与公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差异化,公共财政投入二元化,资源配置非均等化。应完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构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一体化供给与配置,不断缩小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之间的发展差距,让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分享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的主体哲学理论,分析主体性的哲学内涵,以及人的主体地位与体育存在的关系。体育主体性,是人主体性生成的一部分,是人本质实现的表现形式。人在合规律合目的的体育活动中,自觉感受生命力量、身体活力和运动位移,所带来的生命存在感与主动欲求,体育是人的类存在的主体象征。在体育主体性的理论奠基中,分析体育主体原则、主体素质和主体诉求的思想内涵。并进一步考察体育主体的内在性、外在性、能动性、受动性、参与性和观赏性的思维品性,希望在人本质的意义生成中,建立起体育与人主体性的哲学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从融合与创新双视角,对英国拉夫堡大学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中的"三大融合"与"四大创新"经验进行剖析,以期为中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及发展提供启示及借鉴。"三大融合"包含理念融合、制度融合和资源融合;"四大创新"囊括科研创新、智库创新、模式创新和引领创新。借鉴英国拉夫堡大学的"三大融合"与"四大创新",我国休闲体育在专业建设中需转变理念、优化制度、融合资源,从而实现科研智库、齐头并进,模式多元、引领社会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末,中国体育要在1998年亚运会上继续保持金牌领先位置,在2000年奥运会上继续保持第2集团领先位置。为此,必须抓好重点项目布局,巩固扩大优势项目,集中力量发展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射击、柔道、游泳、田径8个项目;加快竞技体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处理好改革与发展、训练与比赛的关系;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教育,反对体育界的不正之风;加强宏观调控和教练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