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天,天气比较闷热,下午一二节是作文课,想到那憋闷的教室,死气沉沉的气氛,我发愁了:怎么才能在这“垃圾时间”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呢?我不经意间想到了上午的一件事:我正走着,几个学生迎面走来说:“老师,你掉东西了。”我本能地一扭头,什么也没有。看着我一脸茫然,他们哈哈大笑:“老师,今天是愚人节。”  相似文献   

2.
静下来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今天,我教给学生什么?我之所教他们是否乐意接受?能否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假如我明白,我之所教对学生没有多大用处,甚至根本没用,我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地放弃呢?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评改中,我碰到过几次令人颇为震惊的情况.其中一次是,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我上初中了>,因那时七年级学生刚入学,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窥视一下学生对初中生活的看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快速地适应初中生活.其结果是,一读作文,几乎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好那好全都好!令人啼笑皆非,难道孩子们心里没有烦恼,没有问题吗?绝不是没有,而是不敢写,不愿写,怕写得不对老师不高兴.小小年纪,就这么善于掩饰,不敢说真话,他们本应是天真无畏、敢说敢为的年轻一代啊!  相似文献   

4.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学生的回答果然是:"这么一首看似简单的诗歌里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啊!"显然,我把他们教"糊涂"了--他们已经不是以小学生的身份学习古诗了,而是即将入门的"古诗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困惑:我最近接了一个新班,这个班很乱,原来的班主任是中途辞职走的。学校领导找我谈话,我只能仓促上任。我现在心里很急,因为我接手这个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班级的面貌还是没什么起色,学生的纪律照样很差,不读书的学生也有很多。我很矛盾,因为要是管他们吧,他们明显对我有逆反心理,虽然表面上不跟我对抗,但是背地里说我的坏话;我要是不管吧,领导对我又很信任,任课教师那边给我的压力也很大。我一点方向都没有。解答: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整顿班级面貌,不是处理问题学生,不是马上显露政绩,而是想办法和学生处…  相似文献   

6.
静下来的时候.我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今天.我教给学生什么?我之所教他们是否乐意接受?能否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一点帮助?假如我明白.我之所教对学生没有多大用处.甚至根本没用,我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地放弃呢?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学生太不懂事了,一点都不能体谅我们做老师的心,整天打打闹闹的,说了也不听。”一位教师这样埋怨道……相类似的抱怨声常不绝于耳。我有时也有这种感慨。每当这时我就反问自己“:学生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呢?难道是老师讲得不够真诚、不够感动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肺腑之言,为何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学生这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交谈,我感到可能是学生无法体会老师的苦心、真心,他们认为老师说的只是安慰他们罢了,谁知道老师内心在想什么?于是,我想能否通过一种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说法:学生在作文中编故事、叙事苍白、缺少真情实感是由于他们没有"生活".有的老师喜欢引用朱子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回答学生作文虚假、空洞的问题.但是,正如鱼生活在水里一样,学生难道不是生活在"生活"中吗?我认为,关键不在于学生没有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10.
顷爱学 《物理教师》2004,25(2):64-64,F003
在“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归纳出波的传播特征后,我安排了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怎样利用人体演示波的形成与传播?”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没过3分钟,6种方案已经提了出来,我让他们再充分想象,看还有没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不一会,方案达到了9种.为了增  相似文献   

11.
我的一些学生也有QQ号,他们偶尔也会上网聊天,但我却很少训斥他们.我知道一味控制与批评他们是没有多大实效的.于是我就干脆"放纵"他们,把他们加为我的QQ好友.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等问题让很多教师为之为难,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与其大声地批评孩子,不如一个温柔的表扬或是一个激励性的比赛效果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为什么不会注意到教师的要求?为什么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活动而不关注教师的活动?……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没有得到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认识钱币是生活的必备技能,当学生上杂货店或是买衣服、玩具时,他们就会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得到使用金钱的经验。然而,在超市或速食店付钱时,学生真能了解硬币与钞票的价值吗?他们可以正确计算出所购买物品的总额吗?他们可以确定所找回的零钱正确吗?他们能货比三家地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吗?学生最常听到也最常问到的问题是:这东西多少钱?这价钱合理吗?我的钱够吗?有许多机会可以提供给学生真实地认识金钱的经验。例如:有些学校设有银行,学生有个人支票或存款账户,当他们成功地完成学校作业或表现优异时,便有钱赚,赚了钱便可存入自己的账户。…  相似文献   

14.
张亚 《广东教育》2004,(1):21-21
金色的阳光是那样的美丽,闪着金光的奖状更是学生所追求的,父母所企盼的。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学生似乎被阳光所遗忘,那张闪着金光的奖状总是与他无缘,因而他们缺乏信心,长期沉沦,自暴自弃,问题多多。前几天一位学生的信使我非常震撼。信中谈到他非常渴望有一张奖状。看了这封出自我班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的信,我的内心很不平静。尽管我始终没有放弃这群孩子,自认为和他们平等相待,但是自我反省:我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了吗?没有。他们那种渴望,我满足他们了吗?没有。他们那种“悲哀”我们体会到了吗?也没有。当我口头鼓励学生的时候是否…  相似文献   

15.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读出学生眼中的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相似文献   

16.
这学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要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时,他们就会一下子矮半截——头都埋得低低的!没有几个愿意站起来朗读;然而叫他们集体朗读时,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读得有滋有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陈涛同学询问,他是个胆大的孩子,回答问题挺积极的,可最近也不肯主动站起来读课文了。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老师,你检查我们朗读时,总先说:‘请大家仔细听,××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于是,大家都扳着手指头数他读错了几处。想到将要接受同学的‘弹劾’,我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读不好,就不愿读了。”啊?问题竟然出…  相似文献   

17.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从学生的眼中读出愿望?我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出创造?我能否使学生觉得我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跳跃?……  相似文献   

18.
《我的观察研究》一课中,出现过这么一个问题:我想知道蝗虫跳一下有多远,谁来帮我想个办法?这是一个课后延伸内容,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回想以往的教学,类似这种情况也有很多,常常由于一个问题的争议而引出一大堆新的问题。每每这时,学生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大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但往往影响到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将学生的那些问题放一边,继续研究教学中应该完成的内容呢?还是倾听学生提问题,关注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的探究呢?矛盾由此而生。而我,通常是极不忍心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往往顺势利导,加入他们讨论的行列。以下是学生交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谁调动谁     
一大学校长访问另一所大学,见这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很上进,很有活力,很有积极性,就问这所大学的校长:“你是怎样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这位被问的校长沉默片刻后答道:“我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访问者觉得奇怪:“怎么没有调动呢?他们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被访者也觉得奇怪:“我也很积极,我的积极性好像并没有别的什么人来调动,我为什么也有积极性呢?”访问者仍然将信将疑,希望被访者进一步谈谈。“我确实没有去调动他们(师生)。我已作过很多场报告,在所有面对学生、面对教师的报告中,我从不向他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从不发指示,发号…  相似文献   

20.
早上第一节课,我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一进门,发现学生们都在专心致志地看电视,竟然没有几个同学发现我的出现。上课铃已经打过了,肯定他们也没有听到。什么让他们如此投入呢?从电视里传出的解说词中,我知道他们正在看埃及金字塔考古的现场报道。怎么办?让他们继续看下去?那我的课还上不上?现在打断他们,一则他们不会愿意,再则,即使我强迫他们勉强愿意了,他们也会身在教室,“心”在“金字塔”,这节课的效果也不会好。另外,说不定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