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教师》2015,(Z1):83-84
<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教育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和人道精神的最奇妙、最精细的手段"。以上表述明确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本文和大家交流一下此次课程改革带给我的全新教育理念及收获。一、课程改革的内涵(一)"音乐审美为核心"是教育的首要理念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主  相似文献   

2.
庄云英 《考试周刊》2012,(81):172-173
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  相似文献   

3.
人需要音乐.音乐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需求.它能给人以美感和愉悦,它不以说教的方式来传播,而是通过启迪、激励、唤醒、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得到美的滋润.因此,音乐与人生关系密切,因为"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音乐,正如世界上几位著名教育家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稿源采珠     
上海孙秀玲谈 从音乐教师的角度讲,我们在充分认清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之后要认真剖析自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他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  相似文献   

5.
近代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那么音乐教学怎样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道"境地呢?  相似文献   

6.
<正>音乐是儿童生活的灵魂,大凡健康的儿童生来就喜欢音乐,婴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但幼儿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训练,不在于培养未来的专门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力,让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无疑,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人的教育"理念为核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但是幼儿音  相似文献   

7.
<正>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的特有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音乐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了各国音乐家们的关注。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中国音乐教育必须改变延续百余年的教育模式,以跟随世界音乐发展的步伐,发展、利用我国本土音乐资源是当前音乐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本土音乐在音乐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强调本土音乐的社会性,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本土音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江莉 《教育艺术》2007,(3):31-32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即包括"育人"的教育,也包括基础音乐的教育.音乐"育人"的教育是向全体学生敞开音乐的大门,而不是面向少数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首先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的课堂,它首先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不仅能陶冶情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道:"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同时也是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那么,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人们都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供学生娱乐放松,消遣时间,简单的学习间娱乐,事实其实不然。我国国歌的曲作者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缕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说过:"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德国音乐家威尔第提出:"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意识到音乐的重要性了。本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展开论述,旨在使音乐给人类带来更大的贡献与感悟。  相似文献   

14.
一、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音乐是什么?音乐是艺术,是听的艺术。音乐以它特有的功能而独立存在。音乐教育是什么?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它不只是知识教育、文本教育,更是智慧教育,人生教育。音乐教育必须以它的特殊方式去接受它,才能真正体现音乐教育的价值。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是通过人的感官刺激,产生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使人感到美,从而发展美感,潜移默化地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德国音乐作曲家舒曼早就深刻地指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家之所以能在笔端流淌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就在于他超乎常人的节奏感。而节奏感的形成总是从童年开始的。"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吸收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说"精髓的基础上,提出了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教育理念,并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影响甚为广泛和深远。  相似文献   

16.
音乐离不开社会,社会需要音乐。我国音乐教育应该借鉴外国音乐教育利用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的成功经验。提倡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深入学校了解和支持音乐教育;社区音乐活动应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推动音乐教育。与音乐相关的公司、媒体应支持音乐教育,促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本文就上述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田静  陆春庚 《中国德育》2010,(10):77-7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学生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可见,音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通的。正如柏拉图所言:“对于身体用体育,对于心灵用音乐。”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霍姆林斯基的话准确的表述了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是情感的艺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全年征订活动现已开启欢迎新老读者朋友订阅!《中小学音乐教育》(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是国内创刊早,专门为音乐教育事业服务的,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音乐期刊。本刊荟萃教师的丰硕成果,以鲜明的特色和实用的价值,深受国内外音乐教育界的欢迎。《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广大师生设立了"音教畅想"、"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校园旋律"等专栏,多方位展示国内音乐教育的现状;反映教师的心声;推广、交流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和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