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6):38-42
翁衮是古代蒙古族等北方游牧民族供奉的一种偶像,是萨满巫师祭祀或作法时使用的神偶。翁衮崇拜曾经历过"对自然物的崇拜"、"对动物灵魂的崇拜"、"对祖先灵魂的崇拜"等不同阶段。蒙古族的翁衮崇拜兴盛于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衰落于北元俺达汗统治蒙古地区之后。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的地神(斡脱坚)崇拜观念,是与天神(腾格里)崇拜相呼应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神崇拜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草原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父亲,地神是滋养万物的母亲。他们不但崇拜地神,还要对地神进行祭祀,把食物的精华(德吉)献给大地。对今人而言,崇拜地神有崇尚自然、爱护地球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满族本信奉萨满教,这是满族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即巫或称大神,有男(巫)和女(巫),被认为能够沟通神和人之间的关系,满族人祈福求子及祈求祛病消灾,多请萨满来进行祭祀。萨满则“头戴神帽、身系腰铃,手击皮鼓,即太平鼓,摇手摆腰,跳舞击鼓,铃声鼓音,一时俱起。”(姚元之:《竹叶杂记》卷三)这就是所谓跳神。萨满教崇拜的最高的神是天神,祭堂子(即拜天礼)便是这种宗教祭祀的重要仪式。所以后金凡重大节庆、元旦、出师、凯旋,都必须祭堂子。萨满教与喇嘛教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由于蒙古各部笃  相似文献   

4.
蒙古祝词脱胎于蒙古族萨满教的祭词与神歌,是萨满教祭词神歌民俗化的产物。以文化语言学为视角,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蒙古族祝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对蒙古族萨满教祭词神歌的继承与发展,以探求蒙古祝词对萨满教祭词继承发展过程中折射出的社会生活变迁。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3,(3):35-41
除了天、地之外,火是蒙古族最为崇敬的自然现象之一。内蒙古人民认为,火具有涤荡尘垢污秽,驱逐邪魔,使一切东西洁净的神奇效能。祭火习俗源自于古代母系社会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察哈尔等蒙古族最常见的一种民间祭祀活动。祭火的类型主要有家庭祭火、集体祭火、寺庙祭火、婚礼祭火等几种。平民的家庭祭火程序、祭火用品等在不同蒙古族部族间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别不大。绝大多数蒙古族都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举行祭火仪式,通过祭火以期达到他们招财纳福、祈求子女、避祸除灾、净化环境之目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萨满教生态观是在其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这种以人、畜、地为基本生产方式适于生态规律,将蒙古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视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脉络、指导思想。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蒙古人的理论价值。这不仅对蒙古族,对全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界,形成和谐生态自然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萨满教生态观是在其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这种以人、畜、地为基本生产方式适于生态规律,将蒙古族萨满教的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视为人类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脉络、指导思想.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蒙古人的理论价值.这不仅对蒙古族,对全人类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界,形成和谐生态自然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蒙古人自古敬畏天地、山川、树木,崇拜大自然,故有祭树的习俗.在蒙古文化中,祭树活动与祭敖包、祭火一样,都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方法.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不断传承发展,直至今天.对祭树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蒙古人的民风民俗,研究其对蒙古民文化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岩石崇拜是蒙古人原始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对苍天、火、灵魂、神灵崇拜相关的象征寓意是天使之石,天力之表征;火种之源.火神之表征;灵魂之体.灵魂之石;神灵化之石,人格化之石。总之,对岩石的崇拜反映了古代蒙古人的思维特征,同时,岩石崇拜的象征寓意也反映了他们的自然观、哲学观、生活观与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共党史渐成人文社科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热点。就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而言,当前在若干研究领域内专门知识的生成与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专门化均已取得了不小进步。不过,在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与研究对象的细化和基层化等方面,该学科尚有待加强与突破。迄今为止,党史上的一些重大课题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研究,并逐步呈现饱和化趋势。但基于翔实生动的地域性史料基础而展开的中共地方史研究,仍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空间,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可以对中共党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实完善作出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