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众传媒制造了关于中国中产阶层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认知,形塑了其群体形象和身份认同。其中,众多面向中产阶层受众群体的媒介绘制的中产阶层形象,既是消费主体和生活方式样板,又具有职业理想和社会关怀。特别是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行动能力、敢于为尊严和权利去努力行动的中产阶层人物受到推崇。这些中产阶层人物形象被视为已具有行为示范,价值观及社会规范创建、引导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社会群体加速分化,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不同的阶层文化与身份意识也处于重新构建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媒介化社会"的兴起,大众传媒对现实的反映和塑造能力日益提升,其在塑造阶层意识和认同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强。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民的实证调查,分析电视媒介对社会阶层身份与认同的影响和塑造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现代传播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朱婧雯 《今传媒》2011,(4):50-51
Web2.0时代的到来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所构建的传授模式,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的浮现昭示Web2.0媒介与传统媒体迥异的角色定位,实现媒介话语权在精英阶层与草根阶层之间的移位、在媒介本位意识的回归中给予草根阶层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流平台、在消费主义的盛行下趋向市场化转型。正是两大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场域的话语博弈中架构了Web2.0媒介身份、其不同立场的话语交锋与认同寻求使Web2.0媒介"观点的自由市场"的价值生成,成为了当代最优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何晶 《当代传播》2007,(4):43-45
本文分析了中国内地报刊对中产阶层进行积极的话语建构这一媒介现象,研究发现大众传媒主要从概念引入、形象呈现和共同议题设定三方面对中产阶层进行建构;这种建构行为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中产阶层自身的成长、经历市场化转型的媒介对高端受众的追逐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松动.同时,全球化也作为中国社会系统外部一种力量推动了中国中产阶层话语的兴起.  相似文献   

5.
李鲤 《今传媒》2015,(2):162-164
《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的传播实践呈现出集新闻性、仪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三重庆典传播结构。文章借助媒介生产社会学的视角,尝试揭示"影响人物"所表征的价值符号,以及媒介对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的多重相面。以此为基础,厘清这一话语实践对社会认同空间的建构方式,探寻其价值认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产阶层(中产阶级)历来被公认为现代社会的“稳定器”.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中产阶层的出现和发展趋势,日益受到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中产阶层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郑坚教授长期以来,潜心研究现代化历程中的中国中产阶层,其新著《中产阶层的媒介形象与认同建构研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探讨媒介与社会关系的一部具有探索性的著作,视角独特,论述严谨,成果丰富,实为近年来研究中产阶层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7.
身份认同是当代人文、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其建构必须使用一套共享的符号系统,因此大众传媒与身份认同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影像凭借其可及性与仿真性在身份认同的建构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影像空间为人们的各种身份认同提供了想象性资源。但是认同建构并非一个单向的过程,受众对媒介所提供的可能性将进行不同的选择以完成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商品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其社会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符号取代物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物的符号价值是由大众传媒塑造的,是大众传媒在物与符号之间的任意联结。在大众媒介的作用下,作为符号的物成了人们身份、地位等的象征,人们展开了对符号的追逐,对商品符号的消费构成了人们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识别体系,在对商品符号意义的占有过程中人们形成了符号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结合"信息传递"与"媒介仪式"两种研究方法,本文建构了基于传播过程的"媒介仪式"研究框架,并通过对"蚁族"群体的实证分析阐释了媒介的仪式性功能。社会"媒介仪式"大体上分为身份导入、互动开展和认同形成三个阶段,其实质是符号身份与社会接纳的形成,整个过程为媒介所主导,"舆论共振"则是其形成影响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进入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革命带来了阶层上的变化,即中国中产阶级的"产生",在此阶级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新兴的中产阶级在消费认同上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本文探讨的正是基于大众传媒的话境下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认同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进入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革命带来了阶层上的变化,即中国中产阶级的"产生",在此阶级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新兴的中产阶级在消费认同上也离不开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本文探讨的正是基于大众传媒的话境下中国中产阶级消费认同的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艳 《东南传播》2012,(8):42-44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出发,回归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关注大众传播语境中身份认同所受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媒介环境,探究大众传播对其身份认同的作用。指出一方面符号标识与媒体再现不断强化其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主体性的缺失与话语空间的匮乏使其自我认同陷入虚化状态。大众传媒有责任调整视角,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群体归属和获取自己的个性独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阶层的媒介素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媒介素养与其阶层属性倾向紧密相连,并与阶层文化冲突与矛盾的社会特性紧密相连。新生代农民工阶层意识与生活状态成为他们媒介信息认知与批判的基础,媒介素养反过来也构成了他们阶层意识形成与自我身份确认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贺艳 《新闻大学》2006,(1):108-110
身份认同的危机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财富阶层.以<头等舱>为代表的DM杂志,在很大程度上致力于建构财富阶层的身份认同,其主要方式为通过每期的主题策划与内容设计,以"富"与"贵"、"看"与"被看"的叙述策略,实现文化、品位、男性气质的认同;在"自我身份与城市身份"这一焦点上,通过广告及风花雪月的软话题,在全球消费主义和欠发达地区区域性的联系中得到自我身份想象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王江生  梅黎 《新闻世界》2010,(10):36-37
湘西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历时态过程,在这过程中媒介对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传播主流社会价值观,发挥语言文化的教育功能,传播社会经济信息技术,促进了少数民族接纳吸收主流社会文化,有利于塑造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16.
经济权力对都市报价值取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直 《新闻界》2006,(2):27-28
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经济权力越来越深刻地制约与影响着媒介的价值取向。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角色常常产生冲突与错位。本文对都市报的发展战略定位、新闻选择、议程设置等方面的分析,揭示经济权力对其价值取向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发展知沟现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体制、技术、规模、结构和内容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大众传播的发展,却不能仅仅以媒介数字拥有量来衡量。目前,在东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大众传媒的发展呈现着7种十分明显的知沟差距。这些差距的扩大,会造成个人与群体、个人与政府、群体与群体、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进而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在消除贫困、消弭知沟的活动中,大众传媒理应推出新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8.
试论基于消费社会的广义大众传媒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消费社会和广义的语言学转向运动的兴起,广义大众传媒时代已经来临.日常生活符号化、文本创作全民化、公众媒介去阶层化、媒介传播私人化是这一时代的重要特征和标志.  相似文献   

19.
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传播学研究中,我比较认同丹尼尔·贝尔对于大众传媒的一个基本认识,包括报纸、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在内广泛意义上的大众传媒,的确是改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媒介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华语电视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具有消解民族身份认同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建构中华民族的认同,两种张力共同形成了华语电视对民族身份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