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闻记者尤其是摄影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观察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些寻常的细节里挖掘出感人的亮点。只要认真做到了这些就会有收获,即使在没有发生重大新闻事件的平常生活中,也能拍摄出感人的好照片。穆青说过":作为一名记者,不能只会写人们都能看到的东西,还要从别人没有看到的层面中去发现宝石,挖掘出闪光的  相似文献   

2.
在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中,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载体,以其鲜活的画面将新闻信息及时并准确地传入到我们的耳目中。无论是国家政策信息还是生活资讯都以影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这些信息取决于高素质的电视台新闻记者,作为一名优秀的电视台新闻记者其自身的采访能力及新闻敏感性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以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能力及新闻敏感性提升策略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大者如海湾战争、丽江地震等毕竟是少数,而又是普通记者和广大通讯员无线接触到的。相反,一些看似小事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只不过有些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太明显,甚至不经点明连身临其境的人都不易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不在能否碰到,而在能否发现。下面笔者就十数年的采访所得,谈谈发现的方法和途径。1、转换视角,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一种氛围中,习惯从某种视角去观察事物,所以看到的景观往往没有什么变化,也就难以发现新闻,著变换一个观察的角度,就可…  相似文献   

5.
以细节取胜——谈细节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于捕捉好的细节。细节存在生活当中。要发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准确把握生动感人的细节,要求记者有较强的职业敏感、深入采访的职业精神以及精准的提炼手段。  相似文献   

6.
记者几乎每天都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新闻,但一件客观事件发生后,在有的记者眼中能够发现其新闻价值,有的则不能;有的记者能在其中挖掘出重要新闻价值,有的记者能看到的新闻价值很表面很浅显。在外部采访条件相同的状态下,记者的素质与新闻发现力之间存在着决定性的关系。一、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采访深度决定报道的深度--关于人物通讯采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踏上记者之路,前辈新闻工作者就教育我,要深入采访。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经常深入到工厂和农村,与采访对象睡在一铺炕上,吃在一张桌上,有时还和他们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在这些生活中,采访对象很自然地和我交成了好朋友,和我谈心里话。许多好材料和精彩的细节,都是在与采访对象一起劳动时观察到的,是采访对象在炕头上悄悄告诉我的。有的同志问我为什么能采访到那样生动感人的细节,其实没有什么奥秘,我不过比他们多下了一番采访的功夫。  相似文献   

8.
对于通讯、消息写作,细节的不可或缺,大概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稿件的生动、形象、传神,决然离不开细节描写。有人甚至把细节称作新闻稿件中的“小精灵”。有些新闻的题材很重要,表述也很清楚,满准确,甚至不乏新鲜的思想和见解,可就是不感人,不抓人,干巴枯燥,索然无味,症结何在呢?原因之一,便是缺乏细节。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是客观事实的再现,一点一滴,一枝一叶都不能编造,细节材料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采访获取。许多稿件之所以缺乏细节描写,与作者在写作中不善于筛选运用典型细节固然有很大关系,但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采访中没有在寻找挖掘细节材料上下功夫。采访中,弄清五个W往往  相似文献   

9.
李尚志 《新闻记者》2001,(12):49-50
老的新闻记者都会有一个体会 :一些重大活动的新闻之所以使人感到读来干巴、乏味 ,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消息中缺乏生动、感人的细节。缺乏可读性的毛病也就在这里。而要克服这种消息乏味毛病的关键是记者要千方百计地抓“活鱼” ,把抓来的“活鱼”写到新闻消息里去 ,就会大大增加生动性和可读性。所谓“活鱼” ,这是老记们的新闻述语 ,即抓现场的故事、细节、感人的人和事。回想十七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一次采访 ,这种感受就更深了。想尽办法摆脱限制一九八四年十月一日上午 ,我同邹爱国同志作为国家通讯社负责采写国庆四十五周年庆典的记者 ,提…  相似文献   

10.
记者每次都面临一个新的采访对象,业务熟练的记者常常因发问的巧妙得当,能迅速得到所需的材料、生动的细节和感人的思想。而缺乏经验的记者,就会问几句“为什么”就无词了,形成冷场,或者所提问题让采访对象不明确甚至反感,出现无语言的尴尬局面。要想采访成功,记者必须时常动脑筋,巧妙运用语言、思维、无声控等采访艺术,把握采访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其人格魅力在新闻采访中有相当的公信力。一名记者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他就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受敬重的记者。有道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铸成这铁肩的,正是新闻记者的人格力量。构成这一人格力量的细节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新闻记者的人格魅力大致应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大者如海湾战争、丽江地震等毕竟是少数,而且多数是普通记者和通讯员无缘接触到的。相反,一些看似小事的新闻,却层出不穷地在我们周围发生着,只不过有些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太明显,甚至不经点明连身临其境的人都不曾察觉,就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感官去发现去判断。 下面笔者就十数年的采访所得,谈谈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1、转换视角,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发现 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之中,习以为常地用平常的视角去观察,所以看上去并不像新闻,但变换一个观察的角度,不仅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而且会产生“不写出来心不甘”的兴趣。1994  相似文献   

13.
在春风中寻找破土的草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1,(1):64
新闻记者的使命就是将社会生活中的新东西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传播出去。新闻记者每天的活动都是在进行一场求新竞争。但是新东西常常是在不知  相似文献   

14.
在采访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比如去一个采访目的地后,发现另一个新闻点,也可以加到片子中,会让整个报道看起来更饱满,这就是考验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的时候了,采与不采就在一念之间。新闻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之处就在于,灵活机动的工作非常多,领导没有实地去采访地点,未必事事都能安排到,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融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特别是人物纪录片,应该成为电视纪录片追求的艺术境界。纪录片中的感人细节来源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论从形态还是内涵上讲,处处都有感人的人和事,作为电视人要学会用深邃的目光捕捉、挖掘感人的题材与感人的细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采访过程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方提供的素材,也往往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相干的。作为素材,这些东西在你未确定写作的“眼”之前,都是必要的,不可少的。虽然有的时候,在采写前你作了充分的准备,也列出了采访要点。但是,采访中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事不如愿;有时甚至会发生采访了竟没有可写的东西的情况。1989年初,十三冶六公司团委向我提供青年突击  相似文献   

17.
教育新闻不像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法制新闻那样题材广泛,新奇事多,显而易见,引人注目。要克服这种“先天”不足,需要培养以下三种采访能力。 一.在平淡的学校生活中平中见奇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生活确实平淡,那种一看就会发现的重大新闻素材很少见,更难遇到。我们所能得到的材料,看到的情况,大都是一些很平常的事情,如某某领导关心教师,教师带病工作,学生助人为乐,等等。在这类“平常事儿”中,有的校校有之,大同小异,的确难以写成什么新闻。但是,有些平常的事情,细细琢磨一下,就会看出它其实不平常,甚至光彩夺目。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平中见奇的能力。如《小学生书包有多重?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专题节目大多用较长的时间,全面深入地讲述故事内容。但如果没有感人的细节,就无法打动人心,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专题节目中,细节不能去创造,不能去想象,而是需要记者在采访中学会寻找和捕捉与主题有关的细节。只有捕捉到了细节,才会使电视专题报道显得更真实、更鲜活、更有分量。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容信息、思想、艺术于一体,它在向观众传达信息、知识、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必须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求。特别是人物纪录片,应该成为人物电视纪录片追求的艺术境界。纪录片中的感人细节来源于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无论从形态和内涵上讲,处处都有感人的人和事,作为电视人要学会用深邃的目光捕捉、挖掘感人的题材与感人的细节。一部优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电视纪录片,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审美理念进行美学构思,也就是对生活中感人的人和事加以选择、概括、提炼、逻辑构架而成的感人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对于每一个从事新闻行业的记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成熟的新闻记者,要具备熟练、精湛的采访能力,有助于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取第一手的新闻事实资料、掌握新闻真相,为人民群众报道相关的新闻消息。良好的提问艺术是新闻记者在开始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熟练的提问技巧、懂得察言观色、不冷场,并且善于透过新闻表面看到新闻事实的基本素质。因此,本文就来对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