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目前媒体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由于受到地域性的相对限制,新闻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表现在与在当地市场上发行的外地生活类报纸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而且还表现在与当地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各种媒体的新闻“同质化”问题。要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防止“同质化”,做自己的“独家新闻”,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  相似文献   

3.
写新闻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对遇到的每一个新闻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新闻也是这样,每一个新闻都有它不同与以往的地方,记者要做的就是写出新闻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4.
“抓新闻”和“做新闻”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有人可能会认为抓新闻和做新闻只有说法不同的区别而无根本性的分界,的确,如果我简单地笼统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话,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仅就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而言,两者是一致的,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往往混用这两个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两种提法所包容的记者思维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其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闻”,人们已经做了和必将去做许许多多的章,本只涉及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两个问题的两个小角度,与新闻界朋友探讨之,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6.
做大做强主流文化新闻 党报的改革具有其他新兴媒体难以比拟的艰巨性,党报的“文化新闻”版面临全新思考和定位,我们认为,坚持大报的理念和优势,即一份以高端读者为服务对象的严肃大报,应扬长避短,实行差异化战略,“文化新闻”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新闻价值一般表现为新闻事实“社会关心程度强、社会影响程度深、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而新闻策划往往是在原新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大规模的加工。有了有价值的新闻,还应该有好的新闻策划,这样,才能把新闻做好、做大。考察新闻策划对于新闻价值的放大过程及其效应,有助于我们树立新闻策划的主体意识,增强新闻策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闻价值一般表现为新闻事实“社会关心程度强、社会影响程度深、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而新闻策划往往是在原新闻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更大规模的加工。有了有价值的新闻,还应该有好的新闻策划,这样,才能把新闻做好、做大。考察新闻策划对于新闻价值的放大过程及其效应,有助于我们树立新闻策划的主体意识,增强新闻策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做新闻的首选,当然是做自己的独家新闻,做自己的原创新闻。但是,善于借新闻做新闻,并善于在“借”中求“新”,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那么,如何借新闻做新闻呢?  相似文献   

10.
黄琳 《记者摇篮》2006,(6):11-11
都市报记者作时政新闻,一个很大的难处是参加不了省市党政高层会议,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要闻。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在我做时政新闻记者的这几年,总结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那就是巧做“二手新闻”。如果简单地把人家报道的内容拿过来,一番文字上的改动,直接“搬”上我们报纸的版面的话,既有“剽窃”嫌疑,又不能真正把这些重大新闻的意义充分展示出来,对于受众来说也“不解渴”。所以,做“二手新闻”,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党报所报道的新闻内容作为新闻源,或者说一个新闻线索,就这个重要的我们感兴趣的新闻线索,重新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挖掘,…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对新闻宣传工作已形成两种监督评议形式:一是由市委宣传部主持的“新闻阅评”;一是由市政协学习委员会组织的“新闻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民主评议”活动。二者犹如飞机之两翼,互相补充,共同帮助新闻媒体做好全市宣传报道工作。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将此称之为“市委宣传部指导、调控本市新闻宣传工作的两大参谋机构”。二者有所不同的是:“新闻阅评”成员主要由退(离)休的老新闻工作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被专门聘请做新闻阅评工作;参加“新闻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民  相似文献   

12.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出现了扮演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演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争论。有人赞成,说是新闻手段的创新:有人反对,说是弄虚作假、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听(观)众中也有不同反映,赞成的说这样做,新闻生动了,  相似文献   

14.
南京的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将新闻之眼投向了社会新闻,从贴近性的角度看做得不错。但也有一些新闻做得有些出格了。比如“暗访卖淫女”的节目,将记如何与卖淫女接头、商谈、及卖淫女脱衣的镜头详细的呈现在了银屏上:比如“中介里的争端”的节目,将争议双方的对骂、对打,甚至连滴落的鲜血都给了特写性镜头。这样的新闻看了让人有种不适感,有些群众将之怒称为“新闻三级片“。  相似文献   

15.
常惊异于舞台上的魔术,上下翻飞,眼花缭乱,外行人绝看不出门道,而探究其中秘密的欲望却愈来愈强烈。有懂行的人教育说,看穿魔术需要一个观察角度,这个角度就在魔术师的背后。新闻是易碎的,在瞬间新闻的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永恒在把读者欲知而未知的事件报道出来,这是做记者的当然责任。走到新闻背后,在新闻的速死中发现永恒,以新闻的短暂生命挑战恒久,做有穿透力的记者,也是很多新闻从业人员的夙愿。练就“第三只眼”新闻像个调皮的孩子,喜欢披上各种炫彩的衣服迷惑人们。而它本身,却不是人们眼中“平面”出来的影像,实际上“三维”中新…  相似文献   

16.
翻开现在的报纸,明显地发现“短新闻”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的是报纸的信息量增加了,内容丰富了,版式活泛了。这是近年来报业竞争带来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一张报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强做大做成“精品”,归根结底还是看你的报纸有没有吸引力,看你这种吸引力能否保持长久。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信息量的需求,决定了“短新闻”在吸引力方面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对新闻事业的新要求,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外新闻机构逐渐进入国境的严峻形势下,我国新闻事业怎样去迎接挑战和经受冲击,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的新闻机构面对新形势应当怎样做,又该做什么呢?笔者认为,新闻事业在走向集团化经营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化管理之路时,还需要关注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加强新闻策划工作和消除策划新闻现象。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对近期和远期总体方针、方向及具有报道计划的策划,是提高新闻质量,提高新闻媒体“两个效益”的有效手段。好的新闻策划,会极大地促进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读《做新闻》是两年前,作为一个门外汉希望了解新闻是怎样被“做”出来的,只关注了书中关于新闻实务的介绍.再一次读,发现这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书,有立足新闻实务的实证分析,也有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史和新闻理论等方面的分析,深刻论述了“新闻是建构的现实”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名艺评论家肖云儒读《原野》(健涛、郗居正)后,写了一篇《原野上,好大一棵树》(《新闻知识》2003年第11期)。他根据《陕西日报》高级记原野的新闻实践,总结出原野是“重量级记”,写“重最级稿件”,表现出“重量级人格”,其秘笈足因为他仃双让人大开眼界的“新闻眼”,精力过人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的产生、过程、结果、解释其意义 ,展望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深层的报道方式。新闻链接是近年来新闻编辑学上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大新闻”、“大时事”、“把新闻做透”、“把新闻资源吃干炸尽”等新闻理念的产物 ,同时 ,也是深度报道理念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进入21世纪 ,全面深入的改革开放使受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提高了 ,他们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 ,有什么信息 ,而且要求传播媒介在报道一些重要新闻事件或问题时 ,回答“这意味着什么”和“为什么会这样” ,从而使受众活跃思想、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