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Web技术在当今信息系统中的应用、Web技术的体系结构、高校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以及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开发信息系统所采用的ORACLE数据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为工作流管理提供执行环境.给出了一个以Petri网为建模工具的轻量级工作流引擎设计方案,并在Web服务器上实现.该工作流引擎可复用,可扩展并具有自适应性,可以方便的集成到多种企业的管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和目前流行的Web服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体系模型,该模型在传统工作流体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Web服务。Web服务在Internet分布式环境下的动态发布、发现和集成应用的特点,能够很好地解决工作流程缺乏柔性,相互之间无法互操作,不能及时响应变化等缺点,提高了工作流程执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工作流系统的应用范围,促进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当前工作流系统存在的不足,然后探讨了Web服务技术原理和架构,在Web服务相关技术和标准中分别论述Web服务技术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XML、SOAP、WSDL和UDDI的技术原理及特点。着重研究了如何借鉴最新的Web服务工作流技术,来构筑一个基于Web服务架构的可扩展性好、性能高、能适应大吞吐量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大多数工作流系统对异构企业应用支持不足的情况,通过引入Web服务和SOA两项技术,提出了能有效支持异构企业应用的基于Web服务的工作流引擎模型,详细描述了流程设计的方式。并通过利用Appian Enterprise对实际应用工作流引擎的设计与分析,实现了应用的集成。证明了基于Web工作流引擎解决企业异构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在分布异构环境下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和集成,屏蔽不同的软件平台的差异,满足企业内部基于Internet的管理和企业间合作的需求,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SOA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相比,SOA架构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增加了具备面向对象特性的Web服务接口、UDDI注册中心等,采用Web Service技术,在异构系统之间加入了SOAP协议,以XML文档的形式在应用系统间传输,实现了系统平台的无关性,使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变得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7.
利用工作流技术简化Web应用系统中业务过程逻辑来提高事务处理效率的特点,在研究与实现网络招标系统时,结合工作流技术JBPM与SSH2框架技术Struts2、Spring、Hibernate设计了网络招标系统,从而使业务过程的控制逻辑和具体功能相对独立,达到了招标系统的信息流传输过程的统一管理和控制,即提高网络招标系统的兼容性和整体协作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最大挑战是不能自动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改变其内部的作业流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Web服务动态工作流模型(AW-WFM)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个模型中。通过结合Agent技术,Web Services技术和工作流本体以支持动态工作流的定义.最后,介绍了此工作流模型在赣南教育学院协同办公系统申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校园网已成为每所学校必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也成为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Web技术和工作流技术的良好结合更为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可能,各种依托于Web服务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应运而生。高校学生选课系统的启动运行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高校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方便管理人员对于各个学生实施监督管理。(2)提高教务人员和学生选课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3)信息的传递快速及时,方便管理方和学生信息的及时反馈与交流。本文以学生选课工作流管理系统为例.从系统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三个角度充分利用Web服务技术和工作流的技术方法,来提高信息系统处理的效率,同时增加系统的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工作流技术在高校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作流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已在电子政务中的一站式办公、电子商务中的流程集成和金融信贷业务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高校设备管理工作技术性强且管理流程复杂.工作流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一个高效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选择与契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娱乐游戏,以及建筑设计等领域。在教育领域,虚拟现实技术也有广泛的用途。文章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及VRML语言,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实验中的应用。如果虚拟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教育中,将对远程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火电厂控制系统采用物理分散技术方案的概念,讨论了几个具体解决办法:远程I/O技术方案、现场总线技术方案、分散布置的电子设备间技术方案,并提出了现阶段火电厂控制系统实现物理分散技术方案的实施建议:(1)设置适度合理的分散电子设备间;(2)大胆积极地应用成熟可靠的远程I/O技术与产品;(3)在同一个工程中采用统一标准的现场总线技术与产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广播电视教育手段以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电大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应该以整体教育技术观来认识和实践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文章指出,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和规范,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将更加深入而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但是相当长阶段内,在农村、边远和民族地区广播电视教学手段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了世界信息化的进程,也推进了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技术从传统技术、普通媒体技术到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个人电脑和有线网络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随着蓝牙技术、WAP 技术、GPRS系统以及UMTS系统的成功开发,基于无线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设备的移动学习将会普及,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本文从移动学习的概念及特性、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移动学习的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来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为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5.
Web-bas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at enable collaboration and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mong users – such as podcasts, wikis, blogs, message boards, and others – are used commonly in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s to increase and manage employee learning.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 identify which of these collabora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used in relation to college courses, and with what frequency; we report student evaluations of their use and reasons why students indicate using them. Next, using Keller's ARCS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 examine the role of course-relate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se in four dimensions of course-specific motiv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courses where students perceive that technology is used effectively, motivation to learn is higher than in courses where students perceive technology is used ineffectively – and that technology-related motivation is substantially related to course-specific learning outcomes. Importantly, students reported higher levels of cognitive learning for courses in which technology was perceived as being used effectively than for courses in which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as perceived by students as ineffectively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6.
监视网络普及带动监视网络的发展。随着用户的增多单独监视网络的布置与设计,使得资源重复布置的现象非常严重。基于WiMAX技术的城域网,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和天线技术,解决了移动宽带无线接入问题。以WiMAX技术为基础的城域网是一种可高效传输话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信息。集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宽带网络。WiMAX技术可以提供中、高速移动情况下高速数据传输业务。从WiMAX技术的特点来看,该技术能够很好地支持移动视频监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发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系统,实现对网络病毒在线检测与控制。将传统防火墙技术与入侵检测技术融合,通过系统管理员了解在线网络病毒入侵情况,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网络病毒特征进行搜集并存储到数据库中,从而有效控制防御网络病毒。实践表明,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设计的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系统比传统防火墙病毒防御方法的防御能力提高了80%,对网络病毒种类掌握更全面,能够更好地抵御病毒侵害。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建立明清时期山西省人口耕地资料数据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GIS技术,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历史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以及采用权威的历史地图作为基图,寻求建立数据同图形的关联,为分析、查询历史时期的资料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Web-based education has been enjoying greater popularity because of its undeniable advantages. It has been seen as a panacea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educational field, including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potential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ome viewpoint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echnology, teaching and pedagogy are put forward: firstly, technology is a tool, not a strategy; secondly, pedagogical concerns and theory should drive the way technology is used in education,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thirdly, what matters more than technology is how the technology is used for learning, and how i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daily classroom scheme so that active engagement in acquisition-oriented work take place; and finally, the change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inevitably calls for parallel change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dures. Available technologies can greatly enhance both student-teacher and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and can afford students 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self directed learning. To be most effective, technology must be used to support well-planned curricular goals and should involve carefully designed activities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meaningful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20.
Reflections on Web-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Recentinformationtechnologicaldevelopments,especiallytheWorldWideWeb,haveprovidedapowerfulstimulusfortheproductionofarangeofelectronicmaterialsforeducationandthereforechangedthewayofeducationquitedramatically.ThemajorcontributionoftheWebisthewayinwhichinformationcanbeassessedandreviewed.Theuseofagraphical,coherentinterface,andtheuseofhyperlinksthatenableonetoassociativelybrowsethroughseriesofdocumentsprovideauser-friendlyfrontendtotheInternet.TheWebenablesanyuserthatisconnec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