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辉 《大观周刊》2011,(23):152-153
虚假报道不仅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还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新闻编辑工作者需要理清真实与失实的准确界线,对稿件来源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稿件所载事实的真实性进行判断,编辑修改要尊重原稿或原始素材的真实性,编辑评论措辞要对稿件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多措并举,捍卫新闻的真实性,防控失实新闻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正>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电视权威性及作为公共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问题探讨涉及到了真实性及失实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根据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失实性本文分为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了新闻真实性问题;另外,一部分则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新闻失实,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新闻事实要真实准确,确保"五个W"等事实要素齐全,事实和数据要核实,不做虚假新闻与失实报道,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事业走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吴燕 《声屏世界》2006,(11):36-36
新闻编辑除了要在政治导向和文字运用上对新闻稿件进行认真的把关外,还应特别注意要在真实性、逻辑性和播出影响上对新闻稿件进行严格把关。真实关。在工作中,许多新闻编辑出于对记者的充分信任,对新闻稿件的真实性往往把关不严,这样做的后果就为那些失实新闻、虚假新闻打开了方便之门。新闻编辑要把握好真实关,确保新闻稿件能还原新闻事实的原貌。逻辑关。忽略对新闻稿件内在矛盾的逻辑把关,会使观众产生疑惑,令新闻的价值受到损害。比如某电视台曾播发一则电视新闻,说一只狗熊的头被卡在大桶里,十来天后被人解救,新闻还补充介绍了狗熊冬眠…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向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以及三者之间相互转化并和谐统一所为新闻媒介带来的积极影响;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新闻失实,具体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要防止稿件失实,首先要明确:新闻的本质是真实,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要防止稿件失实,还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采访要深入。一是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有关新闻理论与实践,从明确新闻真实性、失实新闻、公信力等相关定义出发,分析了虚假、失实新闻存在的根源及危害,探索求真务实的新闻发展之道,对防止新闻失实提出了对策:即严格新闻工作制度约束,加强新闻培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把握好“度”,保证新闻真实、导向正确,增强新闻实效性;坚持受众第一的原则,夯实新闻真实性基础。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生命力首先就在于他的真实性,没有了真实性,新闻也就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价值。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杜绝虚假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恪守的铁律。记得刚到报社工作时(1984年),当时的总编辑就告诫我们:新闻必须要真实,不要因为采访不细造成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9.
安莹 《新闻世界》2011,(9):11-12
本文阐述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将新闻失实分为两种类型,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在如何保证新闻真实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以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0.
《准则》第四条是针对假新闻、失实新闻、片面新闻的。这一条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的每件事、每个细节都必须真实、力求全面看问题、客观公正、避免失实五个方面对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于建平 《记者摇篮》2009,(11):33-33
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因此,搞好法制宣传要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一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就是用事实本身说话。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对真实性的要求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它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整个法律活动对事实的调查和认定的过程保持一致,不能先人为主。因为法制新闻失实,比其他新闻后果严重,它会涉及到国家机关和公民的人身安全。所以说,法制报道一般都是在司法机关分析、鉴定之后才能公开报道,这样才能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2.
高阳 《今传媒》2015,(3):43-45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的真实性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真实,超出一定范围的真实就失去了意义。近几年,伴随着与新闻相关的产品的产业化的发展,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显现出来,即新闻失实这一现象。各种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削弱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程度,影响了媒介作为社会公器的公信力。新闻从业人员作为社会公器的运用者,应该加强自身的新闻自律,更加自觉地在法治范围内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本文将以虚假新闻和新闻失实为例探讨加强新闻自律,防止新闻侵权,保证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新闻传播中的更正,就是在新闻报道发生失实以后,媒体针对失实内容所发表的更改纠正说明。“一切新闻的主要因素是真实。”(1)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首要原则,这是中外新闻工作者的共同理念。但是,新闻工作特有的运行机制使新闻的真实性有时又显得异常脆弱,采访、写作、编辑、排版、校对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侵犯新闻的真实性,从而使新闻失实的发生带有某种必然性,更正也就相应地成为新闻媒体在传播活动中无法回避的课题。中国新闻界对如何防止新闻失实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对新闻失实发生后如何更正则至今鲜有论述,这不能不说是新…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当前很多媒体的新闻失实现象仍层出不穷,对新闻报道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带来很多甚至是巨大的负面影响,新闻失实,这里面,既有新闻人对新闻真实性认识不足甚至模糊的因素,也有媒体“把关人”把关不严等原因,认真贯彻新闻必须真实这一理念,纠正新闻失实这一顽疾,是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本刊这期专题研讨,意在探讨新闻失实原因及对策,希望新闻从业人员及新闻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王云 《新闻前哨》2011,(4):56-5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报道的力量所在。新闻失实,不仅丧失了新闻存在的价值,传媒的公信力也受到损害。在大量的通讯员来稿中,不乏失实的新闻稿件,因此,编辑通讯员来稿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辨别和剔除失实稿件。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失实报道使媒体的信誉受损,也是对读者,听众,观众不负责任的表现。本文在借鉴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闻记者》期刊2013年和2014年的虚假新闻报告,分析了造成我国目前新闻失实的原因,并且对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界的行规行纪。无数新闻工作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不无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屡出现,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新闻传媒的信誉和新闻工作的形象因此受到严重损害。新闻为什么会失实?虚假新闻何以屡禁不止?它有哪些表现形式?其危害在哪里?如何从新闻职业道德的角度寻找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新闻的办法?这是本讲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彭国元 《声屏世界》2008,(10):25-27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的撒谎”,不可原谅。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在一种不自觉状态下所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有句俗话:新闻的生命是真实。①这说明,真实性是新闻的首要因素,离开了真实的本质,就颠覆了新闻的意义。新闻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是否真实存在;另一方面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对所报道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是否客观。真实贯穿于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而目。  相似文献   

20.
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新闻编辑主体面对大量的新闻稿件,不仅要对各类作品的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而且要对这些稿件进行整理、分析、选择、修改等。新闻编辑的根本性原则是对真实性的把握。《新闻学原理》的作者卡斯伯约斯特提出:“一切新闻主要因素是真实。如果一条新闻并不真实的话,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也就和这个荒谬的报道一样荒谬。”从另一个角度说,导致假新闻出现的,除了作品主体的原因之外,就是编辑主体的原因了。因此,新闻编辑主体应运用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以及思维意识,对杂乱无章的新闻稿件中的信息进行选择,进而判断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客观,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等。对新闻编辑的真实性把握可以从不同层面入手,从不同角度切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