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也以真实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但近些年来发生的新闻侵害名誉权案,却基本上都是被以“新闻失实”为由提起诉讼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也大都是围绕“失实”而形成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  相似文献   

2.
所谓片面性新闻报道,是指新闻报道部分事实,没有反映出事实的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它反映记者和媒体在选择、描述、反映新闻事实上存在着片面性,从而导致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3.
徐玉芳 《新闻前哨》2010,(12):25-27
新闻失实表现应该是多层面的,但以往我们谈及新闻失实时,总着眼于单则新闻具体失实的表现,对新闻是否符合整体真实要求却极少提及。媒介通过连续的新闻报道给我们构建一个虚拟环境,从而作用于我们的认识,但片面真实的新闻报道的积累构建起的虚拟环境会加大我们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进而阻碍我们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认识。因此,对媒体依赖性日益增强的今天,认清新闻片面真实的本质、总结新闻片面真实的当前表现并剖析其产生原因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既然真实对于新闻如此重要,而且所有的新闻机构报刊都不断的强调,为什么新闻失实的现象却仍然延绵不绝?这其中除了采访不深入。下笔不严谨或者作者有意编造新闻等等之外,从理论上弄清新闻真实的全部含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造成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新闻中的想象,则是实际新闻活动中经常引起关于新闻失实的主客观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郭小平 《新闻传播》2002,(10):14-17
本文从对“国航‘4·15’空难”、“委内瑞拉政变”的报道来反思新闻的真实,并提倡动态新闻真实的理念,以及用系统的、动态的真实对传统的、割裂式理解的新闻真实予以纠缠与整合。从事实变动与传者认知局限性的哲学层面、传播的技术层面考察了新闻报道的动态性失实现象,同时结合新闻报道的实践提出防范动态性新闻失实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新闻失实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是对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伤害。对新闻失实的分类见仁见智,就笔者理解,新闻失实包含要素部分失实、稿件整体失实和报道群体失实三个层面。要素部分失实新闻真实性的最基本要求是要素真实。新闻稿件中,五个W、一个H等新闻基本要素要准确;人物思想、观点和言语要正确;事件起因、经过和细节要经得起  相似文献   

7.
张培 《新闻实践》2009,(6):15-18
新闻报道仅仅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割裂、扭曲、破坏新闻事实,可称其为"新闻片面".而"片面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的片面,没有反映出事实的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那么这也间接反映出媒体在选择、描述、反映新闻事实上存在着片面性,进而导致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电视权威性及作为公共媒体公信力的关键因素,电视新闻报道真实性问题探讨涉及到了真实性及失实两方面的因素,是当前学术界探讨比较多的问题。根据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失实性本文分为两部分阐述,一部分是从现实真实、媒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方面诠释了新闻真实性问题;另外,一部分则从新闻真实性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新闻失实,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失实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学的基本要义,也是新闻报道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果新闻失去了真实,等同它失去了生命,而失去了生命的新闻是不可能站住脚的。作为新闻报道人员,无论是把新闻做准、做快,还是做深、做活,其前提都必须是真实。可时下,一些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时有出现,且屡禁不止。这不仅影响了媒体的声誉,而且给新闻报道队伍丢了丑抹了黑。为防止和杜绝新闻失实问题的发生,下面我主要从发生新闻失实的原因、防止新闻失实的方法、避免新闻失实的措施3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时候,我们知道“真实”其实包括两层含义:真实的现象和真实的本质(为论述方便,我们把客观的真实现象表述为“真实”,把区别于表面的、事情的本质真实表述为“真相”)。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否则就会造成新闻失实,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特别是在进行舆论监督时,后果犹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业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新闻真实似乎已经内化成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念与理想。但在现实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今天的网络媒体时代,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为出发点,分析网络新闻失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新闻真实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谈起新闻失实,人们就会想到编造假新闻的“客里空”和动机不纯的虚假报道.其实,这只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面化现象.新闻失实还有一种隐形化的表现,即在新闻内容部分真实掩盖下的部分失实.这种表现虽然与假新闻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同样能给读者以不真实的感觉,而旦,它的出现频率较之内容全部失实的假新闻要高得多,更不易被察觉.它对坚持以真实性为基本原则的新闻工作会造成经常化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13.
杨保军 《新闻界》2020,(4):35-42,5
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实践中、新闻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体真实与具体真实是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其中,理论上较难理解的、实践中较难实现的是新闻的整体真实。整体真实,既是一种新闻真实观,同时也是新闻真实实现的方法论。新闻的整体真实,不是传统上所理解的关于目标报道领域全部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是新闻意义上的整体真实,宏观上是指新闻要呈现出目标报道领域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微观上是指具体新闻要反映具体新闻事实的整体面目。实现新闻的整体真实,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方法,需要客观、全面反映目标报道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新闻事实,需要新兴媒介环境中所有相关新闻传播主体间的有机互动,需要形成针对复杂新闻事实的过程性报道机制。自然,更需要国家提供相关法律政策的有效保障,需要社会创造实现新闻整体真实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宋海霞 《新闻知识》2012,(8):110-111
新闻写作中使用直接引语看似枝节小事,却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分析了新闻直接引语使用中失实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维护新闻直接引语客观真实的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来讲,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新闻直接引语客观真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讲究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真实分两种,一种是指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具体事实的真实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生活真实的反映;还有一种是真实把握生活本质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报道,也就是所谓的对本质真实的反映。长期以来,一些新闻理论工作者和新闻实践者认为,生活的真实要比本质的真实低一个档次,生活的真实而不是本质的真实往往是新闻报道失实的重要原因。其实,这种认识存在着较大误区。  相似文献   

16.
于建平 《记者摇篮》2009,(11):33-33
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因此,搞好法制宣传要坚持以下几种原则: 一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就是用事实本身说话。法制新闻作为对社会影响很深的新闻,对真实性的要求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它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同整个法律活动对事实的调查和认定的过程保持一致,不能先人为主。因为法制新闻失实,比其他新闻后果严重,它会涉及到国家机关和公民的人身安全。所以说,法制报道一般都是在司法机关分析、鉴定之后才能公开报道,这样才能避免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17.
新闻真实性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提出新闻真实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范畴,它应该是一种经过对记者判断认定的依据真实,而不是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新闻传播必须追求和坚持的原则,经过记者和新闻传播机构判断和认定的依据真实,则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属性和特点。国内以往关于新闻真实性的看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够完善,同时易于陷入形而上问题的论争之中。科学地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介的报道对象从大体上讲无非是各种社会现象。从哲学意义上理解,现象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一般规律和趋势意义上的“现象”。二是具有重大现实问题意义上的“现象”,一般宣传上习惯于称之为实际,所谓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就是这一层次上的现象。三是日常用语中的“现象”,它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过程。显然,第一类现象不是新闻报道的具体对象,第二类现象新闻实践虽然很感兴趣,但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在新闻中所占比例很小,第三类现象才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现在有些记者摒弃现象,强调报道的本质真实,美其名曰让现象(“真实”)为主题服务,不仅现象的三个层次没有清晰区分,而且真相与表象、假象、幻象混杂纠缠在一起,这就极易引起新闻失实,导致侵权诉讼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失实又是新闻界的一大顽症。一则颇具可读性的新闻作品发出之后被证明是失实的,无论媒体还是媒体的编辑,其尴尬与难堪都是可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