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2.
李照山 《武当》2003,(6):22-23
在搏击格斗中,力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内家拳法中,通常把技击所需要的力量称之为内劲、劲力或动力。大成拳训练内劲之根本为站桩,通过站桩,可获实作必备的整实掤撑之效应。然而,欲使之变为实用性的“活动”,则必须经过一个重要途径——试力。所谓试力,就是肢体在某种运行状态的前提下,去感知或体认自身劲力在空间的产生效果。王芗斋先生说:“有相当基础后,则一切良能之发展,  相似文献   

3.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所创。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集众家拳术之精华,创立了意拳。实践证明,意拳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是优秀的现代实战拳术。 意拳可谓健身与技击双重并举,它的训练主要包括站桩、试力、走步、试声、发力、推手、散手等内容。 凡学习意拳者都要先从站桩开始。练习站桩应当明确三点:1.站桩应该掌握“意念”的运用;2.在意念的诱导下,统帅周身,自身各部建立“争力”,进而与外界建立“争力”;3.培养拳术力量(统称“浑元力”)。站桩是意拳的基本功,通过意念诱导,…  相似文献   

4.
靳攀 《武当》2011,(11):22-23
蛇缠手是大成拳的特殊试力方式。通过蛇缠手试力,可有效地感知两臂在缠绕过程中的拥撑之力逐渐得以强化,而且随着上身的转体,会明显的感到腰背笃实劲力向臂部运行。如此极易体验由肌群收缩而产生的螺旋力。一、蛇缠手的训练蛇缠手试力有定步的单式练法、动步的左右交替练法、配合发力练法和转为单操手的技击练法。下面以左式为例介绍定步的单式练法。  相似文献   

5.
意拳入门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意拳(大成拳)的锻炼内容有了了解.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散手、试声等。但是有一部分意拳爱好者在练习时不得要领,不知如何入门。  相似文献   

6.
贾新建 《武当》2013,(2):29-30
大成拳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为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常人们练习站桩、试力、发力,最容易忽视身体内在五脏六腑各部的同时训练,而试声则是意拳身体内外同时配合练习的一项专门训练课程,其目的之一就是弥补发力之不足。意拳的试声练习要求做到声力并发,意到、力到、声到,虽然本意不在威吓,但应使闻者猝起惊恐之感。试声练习可以先求有声,然后再过渡到无声的试声。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意拳,大家就会不由想起了站桩,意拳由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散手等功法组成,它在健身、技击、寻理趣三个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它没有套路及固定的招式,只讲求随机随势应感而发,这是意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术的站桩可增气增力,有的桩法具有极强的技击寓意.本文将以大成拳的矛盾桩为例,以剖析由定态的站桩如何衍变为动态的技击妙法.矛盾桩特有的间架结构既利于劲力的培养,又蕴藏着有效的搏击特征,前手为盾用于防守,后手为矛用于出击.  相似文献   

10.
意拳是上世纪20年代中期由王芗斋先生创立,其创立对中国传统武术是次重大改革。名之意拳以强调意在拳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意拳的训练包括:站桩、试力(包括试声)、发力、走步、推手、散手等,以站桩为基本功训练人从精神到肢体的松、紧。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促  相似文献   

11.
意拳推手     
我们在进行实战搏击时,主要就是考虑如何在肢体接触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攻防。意拳推手就是在实战中与对方肢体相接触时来体察对方力量的虚实、强弱,并善于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控制对方施以有效的打击。可以说意拳推手是对平时站桩、试力、走步、发力等各项基本功的综合检验,也就是在双方肢体接触的实际对抗中,来继续摸索、培养并运用浑圆力。  相似文献   

12.
高臣  高贵 《精武》2002,(3):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臣  高贵 《精武》2003,(2):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形意拳是中国古传实战名拳,其实战风格特点是硬打硬进没遮拦、打人如走路。讲硬手猛攻,以力降力。直接以中线进步快速逼近对手同时以猛烈的爆发力将对手打翻。形意拳打人时凶猛强悍,举手投足之间劲力十足。真正的形意拳高手无一不是力量十足,筋骨结实。这种刚猛的整体劲力是通过初阶段五行拳单操训练;中阶段深化站桩及最后双人接手强化较力而获得。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广大太极拳习练者十分渴望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使自己的劲运得美观、力发得漂亮。然而由于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的观点分歧、内容庞杂,广大习练者很难从中系统、全面地掌握运劲发力规律,从而影响了运劲发力水平的提高,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笔者用现代物理力学知识,将人体所受的力分为支撑力、磨擦力、对手的打击力和打  相似文献   

16.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7):33-34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是练拳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之一。”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项训练。在此所指的力,主要指筋骨之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筋骨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的力量才得以站立和行走,四肢才能屈伸。  相似文献   

17.
意拳试力     
一、意拳试力概述站桩是基础,试力是关键,它的范围最广,难度最广,在意拳的整个训练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技击能力的强弱和试力训练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学习意拳要给予试力以足够的重视。试力者,试为尝试,摸索、探索之意;力指拳术的力量。试力为得力之源,即通过一番尝试与探索之后,去伪存真,去粗取  相似文献   

18.
李照山 《精武》2004,(10):19-19
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把大成拳的练习步骤分为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和技击桩法。如果把技击桩法归纳在站桩功法中,则主要有四个练习步骤。在现在流行的"七妙法门"中,站桩亦为首要功法。由此可见,站桩是大成拳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功法,但桩功的重要性,也误导了不少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曾听到一种怪论,即"桩功万能论",意思是只要练好桩功,就什么都有了,也能成为技击高手,你一出手,即可置人于死地。在此论调下,有人过分延长站桩时间。  相似文献   

19.
大成拳劲力     
李康 《武当》2003,(12):36-38
王芗斋先生搭手飞人的神技,张恩桐先生一触即发的功夫,常志朗先生“身上四把刀”,王选杰先生劲吐人跌,李荣玉先生发力如车撞,均得益于大成拳的劲力。 一、大成拳劲力之特点 大成拳劲力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冷、脆、快、重(透)、无断续、无方向、具体、受阻才发等八点。 冷。指发力非常突然,但绝非  相似文献   

20.
张树新 《精武》2003,(3):7-7
螺旋力是大成拳最常见的发力形式,它是建立在三角力基础上的融杠杆力、定中力、滑车力、斜面力、开合力、惊力、弹力、惰性力等劲力于一体的、与大气阻力相应合的,经内意导引、气血激荡、筋肉争拧而形成的一种旋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