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 女体育教师占全部高校体育教师相当的比例,她们承担着女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训练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贯彻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女大学生健康水平,增强体质的重任。对高校女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等方面的调查,有利于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在校女大学生健身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的健身意识模糊,存在着种种行为误区,自觉健身习惯基本没有形成.分析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弊端是制约女大学生健身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进行改革,才能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提高女大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时黑龙江大学生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学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黑龙江大学女大学生的运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徽省高校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高校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较低,体育运动参与不足。针对肥胖大学生建立健身减肥俱乐部,进行科学健康干预,提高肥胖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提高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心理和行为进行调研分析.结论: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的价值功能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共性;大多数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积极;健康、娱乐和减肥是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表现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上明显不足,在体育行为上表现出与态度的不一致性,不良的外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其行为弱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生健康状态与生活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化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良好生活行为的养成,对全国不同地区部分高校607名大学生(男320名、女287名,年龄18~21岁)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重视并关注自身健康,健康自我评价总体状况良好;多数大学生有身体和精神疲劳感、运动不足感和生活压力感;大学生一日三餐较有规律,对平衡营养有一定认识,大多数学生注意了荤素搭配,对饮料的摄入有较正确的认识与行为,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吃早餐、不喝牛奶.有挑食习惯;大学生吸烟率和饮酒率均低于前人的研究结果;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健身,且有一定规律;大学生余暇生活内容丰富,列前3位的活动类型是:文化娱乐、上图书馆、体育健身,但选择健身比例并不高,提示大学生未重视体育锻炼对减缓压力、解除疲劳的良好作用.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改革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用积极的手段去维护和获得健康.  相似文献   

8.
鲁娟 《精武》2014,(4):88-89
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长远目标。针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呈多元化、高端化,性别化,时尚化特征的现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9所高校的女大学生对啦啦操的了解情况、喜好程度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以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一级花球》为实验裁体,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融入了终身体育思想的女大学生们学习啦啦操后对其健身,健心及综合素养提升和促进情况的赢受,提出相应对策,为推动女大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身体锻炼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促进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9.
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问卷调查法、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公园式晨练推广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目的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先后推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各高校对大学生晨练健身越来越重视,把大学生晨练健身作为健康教育、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并积极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苏省53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为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依托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群体竞赛和运动训练等体育教育实践,以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与阳光体育运动具有目标一致性,高校应把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和开展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整体效果较差、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从高校体育管理机制、组织运行、实时监督、实效性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的长效机制与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的社会健康水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肖丽琴 《体育学刊》2003,10(4):142-144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普通专业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普通专业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生的社会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定大学生社会健康的现状及体育对大学生社会健康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4160名17级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与体育参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目前我国独立院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以及体育参与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众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独立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鄂东地区大学生体育意识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提倡的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思想越来越被大学生所接受,健康第一的观念也正在确立,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健康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积极地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为此,通过对鄂东地区3所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了解新世纪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情况,旨在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运动动机进行研究。以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运动动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的运动现状及动机,借以推动排球运动在河南省的普及推广,落实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共筑全民健康的中国梦。研究发现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参与排球运动的主观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消遣娱乐、强身健体、提高能力等;客观动机由强到弱依次是朋友影响、学校培养、单位(学校)影响等。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运动动机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排球运动场地设施较落后,排球运动项目较少,排球活动的组织形式限制,排球文化精神弘扬力度较缺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育目的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也要提升他们的精神质量。体育活动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释放学生内在的生命能量,迸发激情,从而提升社会生活质量。文章从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着手,分析高校学生体育精神文化的缺失情况,提出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文化培养改革方案和行动策略,在实践中初显成效,学生上课出勤率、体育赛事参与度、体测参测率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明显改善。并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施体育精神文化改革提出若干建议:挖掘各项体育隐含的体育精神文化内涵和衍生教育价值,弥补体育精神文化缺失;借助载体进行体育精神文化熏陶与传播;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育精神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山东省六所师范类高校大学女生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女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师范类大学女生身体素质存在下降趋势。最后本文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高校师生存在运动不足及运动不科学,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趋势,通过专家访谈,高校资源考证,总结所调查的资源与资料对当前高校师生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高校创建运动处方指导中心"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在高校构建"运动处方"指导中心这一设想,创建运动处方指导中心,旨在为高校师生慢性病的预防、体质的提高,提供更为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