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人类的社会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将迈向知识经济时代,江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都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他在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终生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2.
一、终生学习的社会观念已成为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观点是196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的。日本在1971年将终生教育作为制定政策的观点而确立了它的地位;1981进一步将终生教育确定为教育目标;1986年,“临教审”的报告中提出:本着重视个性原则,以向终生学习体系过渡为枢纽,对教育体系进行综合调整,建立终生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呼唤终生教育,终生教育将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被人们广泛接受。要努力创建和完善有利于人们终生学习的教育制度,构建开放式的学习化社会。  相似文献   

4.
推进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个体得以真正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方面,日本走在时代的前列,日本在推进与实行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的政策方面可谓是最早也是最为重视的国家之一。发展终生学习体系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教育政策,并且实现了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立终身学习社会,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5.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学习化”社会。它要求一个人要终生学习,终生接受教育。在终生教育理念影响下,当代成人教育理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纵观近几年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体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成人高等教育变革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引起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根本转变,整个社会将树立起全民终生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新思想、新观念,成人高等教育将真正成为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和形式人才、思想文化、科技信息是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的三大要素,生产人才、生产知识同生产商品一样成为其一种普通现象。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完全改变“传统学校教育”、“终生一次性教育”、“少数人受教育”等旧有思想,树立起“全民终身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人再以为教育是“纯消费性事业”,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终生学习与比较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终生学习内涵及特征、回顾终生教育提出经过的甚础上,重点探讨了终身学习与教育转型、终生学习与教育对策、终生学习与比较教育等论题,提出了建立学习化社会过程中比较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8.
李宏伟  王艳清 《职业技术》2006,(14):168-169
人类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终身教育是开放系统,不仅要求发展非正规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且要求将整个制度化教育都纳入到体系中;把教育与人们的整个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采用适合于本人的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手段,进而使每个人将各自的教育变义务为责任,终生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教育,普通(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它们各成体系,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在我国,普通(职业)教育可概括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方针大体可以看作孔子教学内容的拓展。职业教育是一种实用性教育;职业教育也是一种个性化教育;职业教育还是一种社会化教育。孔子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终生学习,终生育人的精神对于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国辉 《教育科学》2008,24(2):82-87
本文根据日本对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理解的变化,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即构想立案期、部分试行期、由终生教育到终生学习的转换期、全面展开期。进而指出日本的终生教育与学习政策是适应现代技术革新的需要而展开的劳动力开发政策的一环,是作为市场政策的一环的终生学习的体系化,是作为新的社区建设的终生学习的体系化。最后明确了重视教育立法及设置相应的研究与管理机构等日本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政策展开的策略特征。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在实施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同时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因而必须更新观念,寻求新的发展和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树立新的教育培训观念,奠定提高企业管理培训实效性的思想基础(1)“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高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与此相应的“终身教育”观念已经成为世界潮流。随着人类的知识呈指数增长而出现“知识爆  相似文献   

12.
以“终生受教育时代”的新型大学为宗旨设立的宗旨在今天这样变化剧烈且复杂化的社会里,所有各年龄层的人们,生活课题趋于多样化,对文化的欲望日益增强,因此,完备和扩充与此相适应的教育条件,就愈加需要。在我国,为满足国民的这种诸多学习愿望的高涨和对教育的强烈关注与要求,采取了许多措施。广播大学就是顺应今后将愈益发展的终生教育时代,有效地运用电视·广播  相似文献   

13.
任何目的的教育改革,归根结底,都要涉及到课程领域,或者说,只有在课程领域中着手改革,才真正触及到教育改革的内核。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终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组织原则,  相似文献   

14.
70年代初,联合国召开了一次以“学会生存”为主题的会议,提出了“终生教育”的观念。因为自4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学会学习”成为“学会生存”的首要任务。终生教育倡导,教育不应只为学龄期的孩子提供学校教育,而要为人们提供从出生到老年的各种各样的教育。这一教育观念我在80年代初出国考察期间已经开始接触,可真正有所理解是在80年代后期。 80年代末,联合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  相似文献   

15.
一、终生学习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生学习等概念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其中终身教育、终生学习观念的思想萌芽在中国与西方皆古已有之,但终身教育一词出现则在1919年英国成人教育重建委员会的报告中。二战结束前后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逐渐被英、法等欧洲国家采纳。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巴黎召开“第三届国际文化教育发展委员会”上由朗格郎提出“终身教育”议案并被普遍认同之后,它作为一种教育的新概念在世界上流传开来了,如中国大陆颁布的《教育法》中也已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紧…  相似文献   

16.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这一报告中把终生学习看成是“面向21世纪的学习观”;1994年6月召开的“第三届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国际讨论会”上,又提出“终生学习是面向未来的战略”;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进一步强化了终生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前,终生学习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新理念。为了适应这种终生学习的观念,必须变革传统的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为基础的、与终生学…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与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珊  陈仲清 《继续教育》2001,15(6):50-51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新形式下,人们正在逐渐改变“一次性教育”的观念,确定了继续教育、终生教育的思想,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继续教育。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高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人才,培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任,这不仅要求高校实验室要拥有现代化的设备,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在业务和职能、功能等方面有新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教育的角度讲是一项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从1978年开始,“学习型社会”教育政策制定的演化顺序大致是“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终生教育→终生学习→学习型社会”。文章按时间顺序对该政策出台的宏观政治、经济背景及其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建构全新继续教育理念 1.终生教育观:确立终生教育观念,既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表明了人的生存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终生教育观念让人们认识到,教育并非终止于儿童期和青年期,它应当伴随人的一生而持续地进行。教师只有认识到不断学习,自我发展的重要性,方能产生强大的内在  相似文献   

20.
学习理论的变迁一直制约、影响着人们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认识。现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人本主义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和社会互动学习论等方面。外语教师应树立“终生教育”、“终生学习”的现代理念 ,汲取各学习理论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