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是这个道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  相似文献   

3.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反思可以包括前瞻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后续性反思三个方面。一、前瞻性反思,优化教学设计1.反思活动的目标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的主流目标是什么?要实现这个主流目标,可以选择哪些关键的素材、资源、活动事件等?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在“植物激素调节”第二课时“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从教与学方面提出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没有教学反思的行动在时间的长河中只会无限地重复而无法超越自身,这不符合人类进步的追求.显然,要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教然后知困,困然后知不足."这个"知困""知不足"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及其成果.反思既有利于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对每一个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媛媛 《考试周刊》2014,(99):171-171
<正>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指教师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与研究并回顾,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然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究竟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一、课前反思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8.
李士亮 《山东教育》2005,(35):29-29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后能自强也.”教后反思作为一个完整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后反思什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1教与学反思的意义以及目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与教学两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10.
自远 《江西教育》2010,(5):21-21
古语云:“教然后知困,困然后知不足。”这个“知困”“知不足”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及其成果。反思既有利于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大家对写教育教学反思都已重视起来,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制度、规模,有的教师已由被动、受压迫性地写,到主动反思、乐于反思。  相似文献   

11.
浅析教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就是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应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现如今知困的教师并不多,这对教育教学很不利,所以我在课堂教学和指导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和实施教学反思,不但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为科研兴教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2004年4月我在北京参加新课程与创新能力培养研讨会,有幸结识了中央科研所培训中心毕诚主任,他认为当前培训教师的核心问题是教学反思。这为我下一步继续研究及指导…  相似文献   

12.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对数学概念如何教学是教师们头疼的事,然而这正是教学的灵魂.关键词:概;套;整合;本质;反思曾问过许多学生,教材有什么用,学生回答,“做练习”;曾问过许多老师,教材怎么用,回答,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13.
<正>教后反思,就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是一种高水平的再认识、再思考。教学有思才会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通过对教学的认识、反思,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充实自己,优化教学。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疑虑要善于思考,"晓其一面而知全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新时期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严格要求,体现老师自己的教学观和理论观。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反思是一种积  相似文献   

14.
“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企盼的,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笔者只想从教学反思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构成“好课堂”的重要保证。作为教师要最终保证“好课堂”的构建成功,就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认真反思以达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礼记&;#183;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说的就是对教学的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反思可以包括前瞻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后续性反思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反思有大反思和小反思之分,这里只谈小反思的重要性。一、"以镜照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一)反思能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困"就是困惑。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是艺术,这种艺术要求教学具有谋篇布局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延伸的重要意义。开多大的局,才有多大的反思面。写教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认识早在先秦时期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就有记载:"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虽然对"教学相长"的理解存有分歧,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反思"的关注却是毋庸置疑的。秦汉以来,几乎每一个时代的教育家也都非常重视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王夫之认为,学生所做的事情是"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把学习过程视为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的思考是:勤于反思,反思就是研究。勤于交流、交流就是最好的研究。一、勤于反思1、什么叫反思?我指的是教学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教学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什么叫教学经验?就是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师生间的信息联系和反馈,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谓“效果回授”就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进行教学调节的一个动态教学过程。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就是知“不足”、知“困”的过程,只有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自反”与“自强”。笔者对“注重效果回授”这一教学环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具体作法,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尚群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80-81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课后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课后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反思该涉及哪些内容呢?一、记录“精彩”,进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每个教师在课堂结构、处理教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有些教学设想,在师生互动中会显示出它的“精彩”。因此,教师应记录这些“精彩”,即把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进行反思。(一)记录那些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一位教师的反思:教学《开国大典》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在这句话中,最能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一个词就是“直奔”。教学中如果直接把词语意思告诉学生,恐怕费好一番口舌,学生还是似懂非懂。因此,可让学生先读读句子,谈谈体会,再由体会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然后又故意将“直接”换上“走向”,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去比较,从而体会用词的准确。整个教学片断,体现出了本单元“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