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养”和“抚养”两个词因读音相近,所以有些人常把它们用混。其实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在报纸上,常可见到“作”与“做”两个字混淆误用的现象。如何区别二者的正确用法?这要注意几点。从字的渊源演变看,“作”字的产生早于“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才逐渐分化形成两个意义和用法不同的字。二者都作动词用,所不同的是:“作”的基本义是“起、起来”,如“风雨大作”。“作”在句中带的宾语一般是动词,如“安排、估计、斗争、  相似文献   

3.
“疑义”和“异议”是两个读音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疑义”(yí yì)是指疑惑不定的含义或事理;“异议”(yì yì)则是指不同的或反对的议论。大概因为它们读音相近,有的人往往用混,其中常见的是该用“异议”的地方错用成“疑义”。例如: ①去年12月22日,本报一版刊登了……“南京居民王曼新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固氮根瘤成功”的消患,引起许多微生物、植保专家的疑义,纷纷向本报提出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里字音相同,字义相近的字有很多,“作”和“做”就是其中的一对。 “作”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起也,从人从乍。”它的本义是“兴起”。由“兴起”引申出许多义项。《说文解字》中没有“做”这个字。《康熙字典》里说它是“作”的俗字。在现代汉语里,“作”和“做”的意义仍然相近。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和严格地区分它们,才不会用错。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作”(zuò)有 7 个义项:①起:振作/一鼓作气。②从事某种活动:作孽/作案。③写作:作曲/著作。④作品:杰作/佳作。⑤装:作态/装模作样。⑥当作,作…  相似文献   

5.
“便”字有两个读音,在“方便群众”和“物价便宜”中的读音不同,这是黄口小儿都不会弄错的。但是“大腹便便(pián)一词的读音却常常有人搞错,“便便(pián)”是形容“肚子肥大的样子”,是一个中性词,不含贬义,不能错读成“大便”的“便”,不然就成了“一肚子粪肥”的骂人话了。  相似文献   

6.
“刹”有两个读音。一读Cha,如“古刹”、“刹那”。“刹那”是梵语的音译词,指极短促的时间。解放日报去年12月18日头版头条消息中,把“一刹那”错为“一霎(Sha)那”,头版右下角的言论中干脆用“一霎那”作标题。“刹”和“那”两个字表示一个词素,拆开来就失去本来的意义。这里该用“刹”而没用。但是,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4日《维纳斯,与美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作”与“做”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字。而且自“做”字在宋代作为“作”的俗字出现以来,两个字在书面语中的用法一直没得到全面而系统的区分,使得这两个字混用、错用的现象一直非常普遍。虽然《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修订第3版,下同)中在列举词条时已有意识地对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统一和区分,但直到目前,无论是普通百姓、学生,还是作家诗人、编辑记者、文秘人员、语文教师乃至汉语言文字研究专家,对这两个字的书面用法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混用和错用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而且即使在许多汉语言文字大师笔下,这种现象也在所难免。例如: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的钱钟书先生和以殚精竭虑、律人律己都十分严格的李荣先生,在其文章著作中一般都使用“作”字(但也有极少数地方使用了“做”字);而以细腻缜密、清通如水闻名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却多用“做”字(当然,在其作品中有少数地方也使用了“作”字);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无论是在喜欢用“作”字的钱、李两先生笔下,还是在偏爱于用“做”字的吕先生笔下,竟然都可以找到在同一作品中的同样的语境下“做”和“作”混用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8.
在汉字中,“两”和“二”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它们不但写法各异,读音上不同(前者读liǎng,后者读èr),含义上也是有着明显、严格的区别的。如表示数目,《现代汉语词典》时其即有专门规定:“二”一般仅指“两样(的东西)”,如“二房东”等;而“两”通常则用于量词和“半、  相似文献   

9.
报紙上的国际新聞里,經常可以看到“支持”和“拥护”这两个词儿。由于这两个词意思非常相近,又都是双音词,使用时很容易混淆,值得注息。据古书記载“支持”(古代只用单个“支”字)是支撑、支架的意思。《左传》定元牟說:“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国语·越语》中有“皆知  相似文献   

10.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新闻爱好者》2005,(6):49-49
据人民日报4月25日报道: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见下表,括号内为正确的字)。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统计,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现在出版物上的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表中所列100个别字,大致可分为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粗犷”误为“粗旷”;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辐射”误为“幅射”;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针砭”误为“针贬”;四是不明典故,如…  相似文献   

12.
“既”与“即”在语言运用中经常被混同而误用。其实,这两个词是根本不相同的。从读音上看,“既”读作“jì”,“即”读作“jí”,读音并不相同。从意义和用法上看,两者相差更远。“既”,可属副词,是已经的意思,如:“他去天津是既成事实,改变不了。”可属动词,是完了、尽等意思,多用于书面语,如:“食既,徒步而归。”也可属连词,常与“且、又、  相似文献   

13.
有些记者朋友兼为诗人,两行都很出色,我很羡慕。我不行,努力试了几回,都是失之于太实,不成功。新闻要求真实,是事实的真实。诗也要求真实,是感情或意境的真实。两个真实不一样,这两个行当也就各有一套本事。 文学史里有一个“推敲”的故事很有名。苦吟诗人贾岛有一回得了两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他拿不定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骑在驴子上一会儿做推的姿势,一会儿做敲的姿势。那是在京城长安,结果冲撞了代理市长韩愈的仪仗队。韩愈是大作家,问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说用“敲”字好,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有人考证这个故事是编造出来的,因为他们早就相识了,这点我们暂且不管它。 我想说的是,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字表述的是两种不同的情况,要看实际情况如何。说“推”,是自己推门  相似文献   

14.
郭玲  张燕 《编辑之友》2001,(4):55-55
现代汉语中,通常用"作"与"做"的地方特别多.不论是日常生活语言,还是学术论著的书面语言,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均相当高.在口语中,由于"作"与"做"发音相同,而无须区别使用.但是,在书面语言中,要想正确使用"作"与"做"就比较困难了,往往出现两字混用和错用现象.这给我们在编辑加工、校对文稿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两个字,从而避免写作当中出现混用和错用呢?  相似文献   

15.
不时在报刊上看到将“搓麻”用语表示赢了的“和”(hù)字误作“糊”或“胡”的情况,近日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姐妹》中,又看到字幕上出现了这种情况。“和”是常用字,使用频率颇高。它是一个很特别的多音字,读音多达五种。如果我们认  相似文献   

16.
写稿和编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字义相近、读音又相同的字,如果不注意区别,很容易用错。例如“带”和“戴”,“带”是随身携带的意思,“戴”是把东西套在或放在头、面、胸、臂等处。有的同志写“全村90%的社员带上了手表”,这就错了,“带”字应该换成“戴”字。同样,“戴上帽子”“戴上红领巾”“戴眼镜”“戴光荣花”等,也都不能用“带”。而“带上行李”“带着干粮”等,却都不能用“戴”。另外,这两字还容易和“代”字混淆。如果把“戴表”写成“代表”,那就是大  相似文献   

17.
“喧”与“暄”、“靡”与“糜”、“脍”与“烩”,这三组词字形相似、读音相同或相近,人们在使用时如果不能在意义和用法上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往往容易搞错,误用。先说“喧”与“暄”: 例①四十开外的陆永康迎进客人,寒喧几句之后,便谈起“生意经”来。(1984.10.4《常州日报》:《“养兔专家”之谜》) 句中的“喧”应改为“暄”。“喧”,一是解作“声音大而嘈杂”。如“喧哗”、“喧闹”、“喧嚷”、“喧扰”、“喧嚣”等。陶潜《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中的“核儿”二字,读音为“胡儿”。它和我们平常说的杏核儿、桃核儿等中的“孩儿”二字读音为“胡儿”一样。说文章有孩儿,这不是我的发明。在八十年代中期,著名作家林斤澜同志就谈到过。大约是1984年左右,林斤湘同志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结业余作者讲课。林斤湖讲课,我没有去听,但文化宫组织讲课的同志录了音。他们把录音用文字记录下来,请我结帮忙整理,然后发表在他们内部的一个刊物上。我在整理林斤澜同志的录音记录时。看到里边讲到文章的“魂儿”,并且还举了莫泊桑著名的小说《项练》中的情节来做例子。当时,我没有反…  相似文献   

19.
“爱惜”属联合式的合成词,“爱”和“惜”的意义相近,关系并列。它着重在“惜”字上。对象多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逐渐消耗的事  相似文献   

20.
2、二式、贰、两这已个字.读音不同,字形相异,用法有别。写稿者应该了解一应该掌握.应该正确使用。2、二、式、贰、读音相同一部读er;两是另外读音,读hang。二、、贰、两是中文,2是世界通用的阿拉伯字。以上五字,共同之处是当它们表示数量时.其义相同,都等于一加一。在《辞海》中。“:1”的释义有四:。Ij表示数目.加1+l;②双.如独一无二;l两样一别的.如怀有二心;①次、副,如二花脸。在《辞海冲,“两”的释义有九:_卜二一如两个人;②双方。如两面受敌;-9双面一如势不两立;)哲学名词.如对立的两面;⑤不指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