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吴皓圣 《视听纵横》2007,(1):112-113
近几年,新闻评论类节目突出的重要性日渐为电视台所重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类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节目制作得好坏看作是体现电视台节目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  相似文献   

2.
黄建芳 《新闻传播》2013,(12):199+201
电视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电视新闻评论不但可以产生新闻效应,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新闻的评论来对社会造成舆论效应,这种新闻性与评论性的特点,使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备受众多电视媒体热捧的传媒形式。本文针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新时期的特点,对如何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的品位,打造特色化的节目提出了若干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闻1+1》,不仅改变了传统电视评论刻板的说教方式,而且大胆触及关系国计民生的敏感议题,并充分挖掘图像评论的功能意义,以创新特色成为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一道亮丽的风景,其选题观可作为范本研究,也值得其它电视台评论节目借鉴。  相似文献   

4.
朱琳琳 《视听界》2000,(3):28-28
随着电视媒介对新闻评论的日益重视,电视新闻述评这一具有深度报道特质的新型节目样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电视新闻述评节目正日益陷入一个表面化的误区,即一味追求新闻事实过程的再现,丧失了评论节目“就事论理”的本性。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述评的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入手,试图对加强电视新闻述评节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新闻是一个电视台的血肉和基石,那么新闻评论可以说是这个电视台的灵魂和旗帜。正因为新闻评论所代表的强大的舆论力量,各电视台都把本台的评论性节目作为重头戏,挑选精兵强将,力图把节目办好,但评论性节目的处境却不乐观。   一、栏目定位:贴近百姓   虽然在许多方面,城市电视台创办评论性节目都不具备中央台、省台那样大的优势,但在贴近居民程度的贴近性和距离百姓远近的接近性上还是有优势可言的。所以基于此,我们认为城市电视台评论节目的定位应是:贴近百姓。我们知道,一般人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还是十分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媒体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台新闻评价节目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全国各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也走入了发展的瓶颈之中,而且"同质化"问题倾向严重,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持续降低。为此,本文将分析当前国内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电视新闻评论收视率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天鹏 《新闻知识》2006,(12):49-50
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心脏,是表达报纸立场的基本手段”,那么,电视新闻评论则是电视台的一面旗帜。然而,与前些年评论节目风光一时相比,目前全国各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无论社会影响力、电视台重视程度还是收视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呢?一、电视新闻评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与过去《焦点访谈》一花独放的时代不同,现实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加强了新闻评论。目前仅西安地区每天就有四、五家平面媒体拿出整版作言论。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媒体以它独有的广泛参与、自由开放、互动随意、…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是电视台新闻实力的体现,是电视新闻的延伸和深化,是代表新闻观点、媒体声音的重要平台。在评论栏目或评论节目的设置中,应该处理好几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老报人邓拓曾说:“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了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如果说社论是报纸的旗帜的话,电视新闻评论则是电视的旗帜,如果电视不善于运用新闻评论,不精心组织、撰写、采编、制作评论性节目,就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就难以跻身于当代新闻媒介之林。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继承了电视专题节目精雕细刻的优点,发扬了口播电视观点鲜明、语言泼辣的长处,同时增强了公开性、开放性和时效性,使得它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利用电视进行舆论引导、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成为沟通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那么怎…  相似文献   

10.
李琦 《视听界》2005,(1):18-19
新闻评论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电视评论在电视媒体中也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它既代表媒介的立场、态度、观点和声音,也代表公众的态度和声音。“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同样,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办得好坏与否是衡量一家电视台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方兴未艾的节目形态,只有认真研究其社会功能,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效用。本文主要以《大写真》节目为例来探讨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彭海涛 《视听界》2005,(1):15-18
自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全国各电视台遍地开花,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代表了新闻事业的新成就,而且也从侧面表明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以及在此情况下的新闻观念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电视新闻节目所特有的品质,是新闻在电视上的优良表现形态和类型。从新闻在各种大众媒介的发展历程和变迁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向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转化首先在操作上起始于新闻语态的变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其新闻语态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从根本上重新建构了新闻的语态,展现了新闻的高端发展方向和未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闻评论与电视传播媒介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1]此后地方省市也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的优势,相继办起了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以《焦点访谈》,《央视论坛》,及后起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一批电视新闻评论为中坚力量的电视评论格局充分展示出了电视传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的灵魂。办好电视的评论性节目,是体现电视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经过几年发展,许多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一系列问题所困扰,有的甚至陷入收视率困境,要实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新闻评论节目创新的重要性,必须顺应和把握新一轮媒介变革的新特点、新趋势,从新闻评论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发表言论,以表明意见、态度的节目形式。因其视听结合,使政论形象化,较之其它媒体的新闻评论,有着独特的表现优势,因此备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正因为如此,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类电视传媒都相继开设了新闻评论性栏目,电视新闻评论的数量也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的灵魂,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新闻的旗帜,也是扩大电视台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新闻评论节目,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从宏观把握,微观操作和系统管理三个层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体现了电视台自身的整体实力,还是增强其收视率的重要方式和路径。近年来,随着各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的逐渐增多,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由于受国内法制环境和互联网新闻的影响,我国当前的电视评论节目已经开始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只有不断加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帮助新闻评论节目摆脱困境,从而促使国内电视新闻媒体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燕 《新闻三昧》2006,(8):42-43
同报纸、广播新闻评论相比,电视新闻评论起步较晚,其运作方式、步骤、手段等尚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难免存在一些弊端,这在市(地)县级电视台的节目中表现尤为突出,有待进一步改进。一、评论环节的薄弱及对策目前,各地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大多仿照央视《焦点访谈》“以事实说话”,内容上多以舆论监督为主,形式上多以人物访谈为主。这样容易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批评报道加访谈就  相似文献   

18.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9.
张永 《新闻传播》2013,(12):181
新闻评论性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以追踪热点、焦点,大众话题评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新闻评论节目逐步被广大电视观众所熟知和接受,许多地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这类节目。而作为地市电视台,如何才能做好这类节目,这类节目的编导、记者,在做新闻评论节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新闻评论节目要本着"聚焦不散光、帮忙不添  相似文献   

20.
林光明  郑宝珠 《东南传播》2010,(11):122-123
在媒体林立、信息发达的经济社会,各级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层出不穷,受众的审视水平也从中不断提升,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实践中,电视新闻评论往往以其深刻性来展现传播效果?深刻性,就是电视新闻评论触及事物或者现象本质的程度:欲在这个程度上达到最高境界,具备广泛的说服力和舆论影响力,前提是要做好采访。本文从采访策划、创造条件、深度挖掘三个方面,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