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职业基本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义为:"培养高级实践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属高等教育范畴。……此类教育着重于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为培养目的。"高职是直接面向就业岗位的高等教育,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要求。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相似文献   

2.
石中坚 《新疆教育》2013,(8):129-13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说到底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批社会需求的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高层次人才.为契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施针对性教育教学.本文从培养职业道德、关注语文素养、改革教学方式、组织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教育的重点是能够为国家培养并输送掌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在实现这个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高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文章旨在分析现今高职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特点,提出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最终实现提升高职学校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批社会需求的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高层次人才。为契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语文教学中,要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实施针对性教育教学。本文从培养职业道德、关注语文素养、改革教学方式、组织实践活动这几个方面,探讨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目标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决定职业教育模式的根本。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高职教育中必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模式的导向。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洁 《教育与职业》2007,(6):161-162
高职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不是一种教育层次.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它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产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战略上更加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部分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刚刚形成,高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体系尚未全面开发出来,能力培养途径还没有实现多样化,高职教育的质量还有待检验。鉴于此,本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高职动物养殖与保健专业课程开发和能力体系构建为起点,以高职动保专业6个班为研究对象,考查了高职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抽样比较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与职业技能鉴定成绩的相关性,建立了适合高职教育能力获得的多种途径(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对于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探索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养成,强化职业心理培养"对于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心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深入探索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职业心理培养的可行性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实践技能是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我国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扩大,但是,高职生就业率却很低,据调查,全国各类高职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不足38%.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高职生缺乏必要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国家教育部支持职业艺术教育能力建设计划已正式运转,作为能力教育体系中重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艺术培养.  相似文献   

13.
要使高职教育能力培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完善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高职教育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广。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有大学层次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能力。因此,对每一个具体专业来说,要确定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就应根据这一专业总的培养目标,从专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作为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的人才究竟需…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能够为国家培养许多专业的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变化,高职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任务驱动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校企共育"是高职院校联合区域企业共同培养合作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在达成人才共育理念共识基础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它既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校企共育"需要以"人才供需联合体"和"共育性人才培养机制"为保障,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对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将有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人才能力对接和人才成长对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文章就高职院校怎样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立足“职业技术”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出发点;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加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构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阐述了构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原则及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任.文章就高职院校怎样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立足"物流职业技术"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出发点;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是高职培养物流业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是高职培养物流业创新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浅析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蕾 《考试周刊》2014,(54):86-86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兴专业,高职商务英语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高职培养的学生由于能力和知识方面的不足,毕业后往往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因此,为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和探索。如何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职会计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重点的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管理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本文结合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资现状,针对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