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业界动向     
台湾长篇小说缺失令人忧近日,华人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揭晓,大陆作家贾平凹以《秦腔》击败港台高手,夺下有史以来奖金最高的长篇小说奖金。参赛的29部长篇中,绝大多数是大陆作品,台湾参赛者屈指可数。台湾为什么缺乏长篇小说?麦田出版社编辑胡金伦认为,缺乏发表平台是主要原因。过去台湾的长篇名家如高阳、廖辉英,大多先是在报纸副刊连载,或得大型文学奖成名。然而现在副刊将长篇小说拒之门外,长篇小说奖也纷纷停办,长篇小说失去稳固的摇篮。台湾长篇小说面世的主要方法是直接出书。但在出书量居高不下的书市,作者若非已具知名度,很容易…  相似文献   

2.
“长篇热”探源蔡葵:这几年长篇小说越来越引人注目,不仅是国家出版社重视,个体的“二渠道”也很重视。这种“长篇热”跟商品经济下形成的文化大潮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是被商业化的文化潮流推导起来的。现在长篇小说的出版,形式多样,花样繁杂,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丛书化、系列化、集团化。长篇小说丛书较有影响的就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探索者丛书”,作家出版社的“当代小说文库”,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布老虎丛书”等;长篇小说系列有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说界文库·长篇小说系列”,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系列”,花城出版社的“中国先锋长篇小说系列”、“粤味长篇小说系列”等;长篇小说的集团化,则有“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出版界推出了一系列长篇小说,有的写历史题材,有的写当今社会,形成一个“长篇小说热”。随着这个出版热点的出现 ,读者产生了一片期待,盼望出现更多的高品位,高质量,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可读性的长篇小说,以满足人们在这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版,标志着一个国家文学出版事业的水平。如何推出更多的优秀长篇小说,少出平庸的,不出内容不健康的长篇小说,是文学界和出版界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篇小说一年的数量以百计算,到1983年已是第四个年头了。比起长篇小说创作平平的1982年来,1983年虽仍未有大家所期待的“一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但就其创作的整体而言,说它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却是不过分的。评述一下一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得失,对进一步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也许是有益的。在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中,反映建国以来的现实生活的作品猛增,占了一半,这在当代文学史上是第一次!而且总的来看,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的质量,超过了反映历史生活的作品。这一年长篇小说所呈现出来的题材大“转移”的新特色,令人十分  相似文献   

5.
在长篇小说越来越受到文坛内外广泛关注的今天,人们对于长篇小说的期待也会越来越高。但长篇小说的创作发展并不会因为人们的热切期待而随之逐年攀升。更为常见的情形是,因为介入创作的作者越来越多,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多,长篇小说越来越呈现出总体样态丰繁而重头作品较少的情形。这也意味  相似文献   

6.
一年多以前,长江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一套具有品牌效应的图书《九头鸟长篇小说库》。丛书分两个系列:袖珍长篇小说系列和经典长篇小说系列,其中袖珍长篇小说系列的第一辑已经面世,受到出版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长篇小说的出版,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五年时间全国新出版的长篇小说达到三百多部。这批长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写作技巧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但是,就我们平常接触读者中听到的反应看,他们在热烈希望不断提高长篇小说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加强评介工作的同时,特别提到现在的长篇小说里插图太少,有质量的插图更缺。他们建议“好  相似文献   

8.
窗外已在落雪,1996年就在眼前了。 1996年将是不寻常的,1996年,党中央要求中国文化界要抓好三件大事:长篇小说、少儿读物、电影的繁荣。这意味着党和政府将在这三方面多下气力,多做工作,努力使其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乃至质的飞跃。 形势喜人,也逼人。呼唤长篇小说之精品,呼唤长篇小说创作之大家的出现,已是我们听得太多的声音。可是,我们到底没有令人满意的收获。症结何在?值得深思。长篇小说创作要在1996年完成一次大提升、大飞跃,也是不易之事。 不过,这些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还是颇有实绩的。起码出现了《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地球的红飘带)、《长城万里图》等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这是作家们辛勤耕耘的结晶,也是未来大提升、大飞跃的基础。 我刊愿为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出版繁荣尽些微薄之力,1996年特辟长篇小说评论与研究专栏,将对以往的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进行总结,对热门长篇进行冷静的思考与分析,对长篇新著进行解剖和评论,对长篇小说创作之浊流和“水货”进行声讨和清算。我们愿意听到许多种声音,以真正贯彻“双百”方针,只要这声音有利于促进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就开始呈繁荣趋势,以至于有入惊呼长篇小说的时代来临了,进入新世纪后,从年产量和图书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长篇小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时代第一文体和文学风向标。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批评界,研究和批评长篇小说便自然成了热点,但是,大多数研究者和批评者关注的多是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等,对其文体则关注不多或不够,有时仅仅在论及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时顺便提及一二,至于专门从文体角度对长篇小说创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研究的专著则更少。  相似文献   

10.
新文学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出版于1922年2月15日的《冲积期化石》已为人所共知,但新文学第一篇长篇小说评论是谁写的,题目是什么,何时发表于何处?恐怕许多人并不清楚。笔者近来在整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研究史料时发现,  相似文献   

11.
背 景 长篇小说是这几年文艺图书的一个热点。这个热点在最初是一种自然发展的态势,但到了90年代中期和后期,便有些社会因素加入。这在一方面使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出版受到了空前的鼓励和推进,而另一方面,也使长篇小说开始进入了炒作和炮制的怪圈中。其实,如果仔细研究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便可以看出,这十几年长篇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从复苏到繁荣到平实再到沉寂的过程。我们不妨先来回溯一下长篇小说的发展脉络。 自1992年开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长篇小说几乎每年出版约400余部,已经达到一天出版一部的速度。一年中出版…  相似文献   

12.
在扎根生活中崛起──近一年来长篇小说创作回顾王祖强长篇小说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表现,是一个时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标志。我们欣喜地看到,与以往相比,长篇小说创作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小说选刊》最近在读者中进行了一次书面调查,调查显示:广大读者对我国长篇...  相似文献   

13.
不负初衷     
这两年堪称长篇小说的出版旺季,平均每天有五部长篇小说问世。虽然有评论讲,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泡沫文学”,昙花一现,但不容否认,也不乏上品。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的“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系列”,以其厚实的文学功底和思想内蕴赢得了读者。为此,本刊约请几位作者、专家座谈,以下是部分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4.
山东艺出版社“新世纪长篇小说”近期推出的《夜风》是—部国内少见的描写当代都市下岗职工再创业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化和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可以说在其中占有相当突出而重要的位置。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长篇小说是人类智慧的土壤上开放的最为璀璨的精  相似文献   

16.
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揭晓,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在优秀作品中榜上有名,黄蓓佳的长篇小说《亲亲我的妈妈》在入选作品中占有一席。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文坛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篇小说的崛起,长篇小说的勃兴,反映了文学创作正向更广阔的领域开拓。根据今年已收到的各出版社的选题计划统计,列入今年出版或发稿的中长篇小说将近有270多部,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长篇小说为180多部。这些即将问世的作品,从选题的介绍中看,给人留下了如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近来,对长篇小说媚俗现象的批评比较多。的确,倘徉在大街小巷书摊前,常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封面、广告词映入眼帘,甚至连书名都让人看了心惊肉跳,这其中多半是所谓的长篇小说。前些日子,遇到几位文艺出版社的老总,几乎是众口一辞地感叹:现在的长篇小说是又少又不少!不少的是质量平庸、粗制滥造之作,少的是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上乘之作。面对这种现象,老总们很有些困惑:现在的作家们到底怎么了?!一部长篇小说的问世,作家当然是最重要的,没有作家  相似文献   

19.
有几年不看长篇小说,所以只见报纸上说:1995年,中国有400多部长篇小说问世。至1996年,又增加50%,长篇小说年产量竟达600多部!真震了!与其说是数字惊人,倒不如说是对此不解多得惊人!按照“主旋律”的理论,长篇小说中当然是写改革开放的为大多数。改革开放,虽然已10年了,但是,至今还有很多地方在“摸着石头过河”,在“交学费”阶段,“关键时刻”刚刚开始。一些重大的、根本的、深刻的改革,尚未进入深层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大批的“主旋律”的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和其他门类书稿一样,在编辑过程中有许多工作环节,如制定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等等。这些工作环节都很重要,在哪一个环节上,稍有疏忽,都会发生差错,影响出版物的质量。但是,长篇小说的组稿和审稿是整个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能否编辑、出版优秀长篇小说最关键的环节。其他门类书稿(如知识性、理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