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管理学主要从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发展而来,其源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任何理论的出现和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条件。由于美国是公共管理学最主要的理论发源地,所以,研究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我国建立和发展本土化的公共管理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发端于政治学专业,直至现在仍体现出强烈的政治学专业特征,这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内容与培养目标之间呈现较大差异。本文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应在管理学和政治学之间探寻出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径,既要直面我国行政价值未取得共识的显示,又要以现实公共管理问题为导向,实现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让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运用学科理论与方法对国家和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交叉性应用性学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它对于诸多学科都存在着指导意义。当然,公共管理学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其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共管理学的发展、政府的起源与职能以及以人为本的公共管理理念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管理哲学的学术视野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学科的管理哲学是根据哲学思维的根本特性反思人类管理实践而形成的哲学理论。管理哲学虽然与管理学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但是管理哲学必须根植于聚焦管理实践的管理学土壤中,以各种管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反思对象,从中概括和提升出管理哲学的基本范畴和理论,由此承担特定的学术使命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根据研究方法的广义界定,由抽象到具体,政治学研究方法体系可以区分相互联系的四个层次:具有规范和引导功能的社会科学哲学、提供分析框架和理论视角的分析性方法、作为具体操作方法的工具性方法、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和前提的研究程序和技巧。政治学研究方法不仅具有层次性和体系性,还具有引入和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开放性特征,从而促使政治学科保持创新活力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牛顿范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人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种范式为研究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带来了深层启示.在否思牛顿范式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抽取其范式理论的精髓,并与构建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做参照呼应,以此为构建学科体系的模型铺就研究路径;最后提出"两极(教育学和管理学)一四维(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学科结构和学科特性)一多族(学科互涉关系)"扩展模型的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经过了政治与行政二分阶段、行政原则阶段、公共行政即政治学阶段、公共管理阶段,其演进轨迹表明这一理论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分离的逻辑基点上,其目的是为多元政治交接时公共事务不受影响而服务的.理论本身的建构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多方寻求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但其间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梳理.在我国一元政治和规范管理大量缺失的情形下,如果照搬西方公共管理理论,将会形成有管理无公共的尴尬之境,国外公共管理的知识、技能、概念与工具,在引入我国后,将会产生格格不入甚至失灵的情形.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界近百年的思想传承、理论反思、学科建设与实践探索,在广泛研习西方诸多理论流派、深入总结中外公共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当代中国公共管理学理应逐步趋向并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内涵,即:学科定位应当综合公共行政学、(新)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理论等学科优势;价值基础应当蕴含公平、民主、效率等核心观念;研究对象应当聚焦公共部门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以及公共组织运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恢复了行政管理学科。但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学科都隶属于政治学门类。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新学科目录中,将公共管理从政治学提升出来,列为管理类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标志着公共管理及行政管  相似文献   

10.
韦伯学说中埋藏着丰富的哲学意蕴,他以西方近代文化为研究的出发点,从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世俗社会与宗教及东西方社会诸现象的文化根源,追寻其发生学意义.他的理论和学说庞杂深奥,人们很难将其简单归于某一类.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韦伯学说所涉及的学科除了社会学以外,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管理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及其研究方法,在韦伯的著述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管理学有了较大的进步,管理实践也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样本,随着学科的发展,关于该样本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入.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表现为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管理实践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基础理论无法满足管理实践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想提高中国管理学的地位,就必须研发出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成果,正确地把握中西方管理学的融合趋势和内容,寻求前沿理论的关键点.本文针对发展中国管理学的可能路径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福建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部。学院现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含党建)、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社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活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形态的不断变革,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新的管理学科,相继在各国政府与社会的治理中应运而生。现代公共管理学在我国综合治理的具体运用中也出现了管理性质、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的新变化。本文在公共管理学原有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发展方式做出了初步的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公共管理学更好地完成转型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的简称,是诞生于美洲大陆的舶来品。MPA教育是典型的应用型教育,旨在向公共管理部门输送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在西方,公共管理硕士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并称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架马车。大多数人对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已不陌生,但对公共管理硕士(MPA)还不甚了解。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5.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现存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国外公共管理学科特征与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缺乏科学规划,学科结构不完整,缺乏公共知识平台,教研机构建制混乱,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建议对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进行重构,可突破一级学科边界,增设或合并二级学科,设置三级学科与研究方向等;构建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公共研究平台,构建学科社会建制,形成学术共同体,有机整合专业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教师流动问题是教师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也是近几年持续升温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教师流动问题研究的趋势分析,检视了近二十年来,此类研究的热点、难点和发展趋势;此类研究主要是从理论、流动形式、研究方法、对策策略等角度开展的;教师流动可以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三大经典学科切入,也可以从教育学、管理学等分支学科人手.对此类文本...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对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从定义、角色、组织、责任几个各方面对高校学生工作进行研究探索,旨在通过研究公共管理学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为学生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管理学科属于经验分析科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应该回归实践,其最根本的学科属性是实践性。从学科生成及发展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却远离了实践性这个根本属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所欠缺的就是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基础上进行专有概念、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即学科合法性的核心——学术合法性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目前广泛开展的院校研究、高校战略规划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有必要抓住此契机,使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在科学性上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管理学科和财政学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管理学和经济学相分离,特别是公共管理作为一级学科或二级类列入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目录之后,划在经济学门类下的财政学科,应当循着“一体两翼”的思路建设和发展,将财政学科建筑在经济学和管理学———或者应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同时,划在管理学门类下的公共管理学科,应当以公共财政作为学科建设主线并以此整合各个方面的公共管理活动。无论财政学科,还是公共管理学科,都应当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走学科之间互相融合或综合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校管理学课程体系在研究基点、研究范围、理论深度、实践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管理理论的哲学化、微观化、多元化、外向化和比较化等发展趋势,反思了现有学校管理学课程体系,提出包括学校管理借鉴篇、原理篇、组织篇、人员篇、活动篇和保障篇等六大板块的课程体系重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