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关于“时评”的讨论与研究文章不时见诸报端。这些讨论与研究文章主要探讨当前新闻媒体的“时评”实践问题,少有探究“时评”的历史。即便是研究“时评”历史的文章,也大都是追溯到1904年6月创刊的《时报》为止,鲜有往更早处考察。由于对“时评”的历史缺乏充分了解或者根本不了解,许多人将“时评”看作是一成不变的评论文体,甚至认为“时评”是新世纪才兴起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2.
时评的复兴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时评并不是新兴文体,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变化,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又出现繁荣景观,我们谓之“复兴”。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舆论政策的适当调整,媒体市场化走向的需要使时评重新焕发了生机,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媒体。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包括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甚至电视媒体都开设了时评栏目。涉及媒体之多,涉及栏目之广是新闻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家有目共睹,在此不再赘述。那么,时评的复兴与公共领域的建构有什么关系呢?公共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历史形态,它最先出现于17、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后来与现代民主国家一起传遍19世纪的欧…  相似文献   

3.
艾君 《青年记者》2004,(9):21-22
因为时评的繁荣,也引发了人们(准确说也是一些时评人)对时评的各种议论,其中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对时评指责的多,褒扬的少,更有人对当前时评存在的问题拿了“放大镜”看,发出“不得了”的惊呼,忽略了近几年来时评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明进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的报纸时评正在摸索着向前发展,《南方都市报》一直致力于践行在大转型的时代关注这个转变的国家与社会的时评理念,并将视角更多地投射到民生层面,其大众化的个性特色十分鲜明。解读南都时评的时评理念、公共言论平台搭建以及内容表达上的亲民风格,有助于为报纸时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丑陋的时评圈”的看法,我是同意的。至少在中国时评发展的现阶段,时评充满着一种为名气而写作的虚伪色彩、一种为稿费而进入时评界的铜臭色彩。正因为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时评成了一个圈子内的时评,成了不疼不痒的时评,成了吹毛求疵的时评,成了争名夺利甚至不乏侮骂声的时评。这种现象令人叹惋。很多关心时评发展的朋友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我以为,目前我们缺少对于最根本问题的清醒分析。这个问题便是:时评为什么? 时评到底是为了什么?媒体为什么纷纷上马时评版?这是个说起来简单但实际很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时评界的所有问题都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6.
近一两年来,先是在网络媒体,继而在纸质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的体——新闻时事评论,简称“时评”。这种体与过去的新闻评论相近,但又有发展和改变。时评自应世以来,就得到了广大读的认同,发展很快,参与众,涌现了一大批时评作和众多的读。今年2月中旬,重庆日报在全国党报系统率先创办了《时评》版,每周一期、周二出版,现已编辑、出版了9期。两个月来,共收到来稿6000多篇,平均每天来稿五六十篇。下面,我们结合时评编辑工作实际,谈点个人看法和认识,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诗来形容眼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评,可谓最贴切不过了,时评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不仅各类晚报、都市报开辟了时评专版,就连不少日报也开设了专版,(没有专版,至少也有个时评专栏)。应该说,时评的兴旺是我国民主进程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它为公众语语权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评的兴旺和发展也是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国政治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相似文献   

8.
时评是报纸评论的一种。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时评,与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相比,具有快捷、灵活等优势,特别是时评的监督功能,已成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因而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报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时评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但学界、业界并未对新闻时评的内涵在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中作一个具体的认定,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得以解决.笔者认为,新闻时评是一种兼有文体意义的类的概念,它包含了社论、短评、小言论、思想评论等新闻评论文体,是一种相对精短,具有强烈新闻性和时效性的评论类型,并具有个性化的写作规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形式灵活,运用自由,时效性强,能够契合快速变动的社会现实,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断裂与沉寂之后,又于新世纪之初异军突起,重焕生机,成为各报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眼球的重地。近两年,新闻时评又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时评热的思考——晚报新闻时评版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全国报纸出现了一股“时评热”,各家报纸纷纷拿出一定的版面空间给时评。一些晚报类报纸在注重深层次开发社会新闻的同时,也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评的作用。《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也比较有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时评的发展势头相当蓬勃,几乎无一家报刊没有时评。但是“近年蓬勃”并不说明它就是新东西,时评作为一种章样式,实属“久已有之”,通常关于时评的解释为“报刊上评论时事的章”,这说明其存在大体与报刊同时,当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现在的时评已经被少数写作垄断了,甚至说几十个作就垄断了全国的时评版面。说垄断可能有点过分,但这确实指出了时评的一种现状。对这种现状怎样看,以及怎样突破这种困境,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看了今年第8期《青年记》刊发的关于时评的一组稿件,不由得感慨系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一名时评作,前两年也编过时评版面,我没有想到,时评、时评作、时评编辑现在在读中竟然成了这个模样。  相似文献   

15.
时评的复苏与勃兴是当前报纸文体演进中的一大特色,经济时评作为其中一种,更是异军突起,日益显现出自己的魅力。本文从什么是经济时评、经济时评的特色和内涵、经济时评的地位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探讨。作者认为,随着社会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领域不断扩张,经济报道必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济时评在报纸文体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经济时评在实践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6.
彭军辉 《新闻知识》2007,(10):21-22
进入新世纪,社会的需要赋予了新闻时评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各家媒体竞争的领域逐渐转移到评论版块上。作为一直以报道新闻和传播文化思想并以深度取胜的《南方周末》,在时评热潮冲击下,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抢占领地并保持其  相似文献   

17.
汤莉萍 《新闻界》2005,(1):92-93
进入新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爆炸让人应接不暇。人们不仅要掌握信息,更需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社会的需要赋予了新闻评论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动力。新时期的媒体竞争,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逐渐有演变成独家评论之争的态势。新世纪的报刊新闻评论有专版化、整合化、专业化、小型化、时评化、品牌化6个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时评是近来报刊上的一种当红体。与以往评论稿件在版面上往往流为“花边学”、“框框学”,成为一种用楷体字排版的纯粹点缀品不同,现今时评的地位可谓如日中天。不少有实力的报纸甚至不惜拿出整个版面,推出“天天时评”,使时评实实在在地成了报纸的一大卖点。  相似文献   

19.
新闻时评的复兴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时评热"的兴起及背景 在当今信息代的媒体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跨入新世纪以来,新闻评论尤其是作为快速评论的"新闻时评",在经历了以往相当时间的沉寂以后,又焕发生机,风起云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听广播、点开网页,时评四面开花,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新闻评论的创新之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慧 《新闻与写作》2004,18(9):6-7,13
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表达过一个很精辟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为了争夺话语权,媒体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在新世纪有演变成独家评论之争的态势。新世纪时评的复兴就是最有力的佐证。以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为前奏,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时评版:及至下半年,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