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岳德虎 《中国科教博览》2004,(11):194-195,197
在我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中,“夕阳”是我国古典诗人借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意象,来表现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本文就是从“入世沧桑”“隐逸情怀”“乡国之思”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夕阳”意象所表达诗人独特的艺术感知。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诗歌翻译中能否传达意境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3.
论形象思维与古诗英译中的意象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与思维密不可分,形象思维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至关重要。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4.
“意象”一直以来是大多数诗歌的细胞,对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弄清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是创作诗歌、欣赏诗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诗歌意象具有“凝固”、“符号化”、“永恒”和“张力”作用,意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从意象的类型、意象的组合方式与意象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审美意象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如果说古典诗歌创作就是诗人以独特的主体性编码运用语言符号建构审美意象的活动,那么古典诗歌鉴赏则是读通过对审美意象符号的个性化解码来领悟其审美意蕴的过程。本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古典诗歌中审美意象的建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语文思维、获得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依据图式原理,建构古典诗歌意象图式阅读活动,能提高古典诗歌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巾国占代诗学中,意象一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孔子说:“圣人立象以尽意。”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胡麻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与基础。在古典诗歌中,人们往往将特定的情感取向与审美意识扭结于某监意蒙之中而散发出臣犬的化审美效应,这种化审美效应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和价值观念的结晶,“是他民族所不能翻译共喻的。”因此,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在化上也就体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意象群落,它为20世纪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和参考的思路。本论文即对二者所谓的“意象”进行解析。无论是在理论的涵义还是在对其的使用外延上二者都存在天壤之别,这背后必然有着不同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理解和再创作不过就是他心中的文化他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新诗都注重意象的运用,中国新诗也常常借用古典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思。新诗中古典意象的运用遵循古诗的审美原则,然而在意象的内涵、作用以及用法上却又与古诗的意象有所不同。新诗中的古典意象与古诗中的意象相比,不重视固定意义而重视彼此间的联系,不追求“立象以尽意”而追求“具体化的感觉”,不从“兴象”中显现“隐”的含义而用词语对意象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诗歌意象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置、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通感历来为中西诗人所应用;联想能丰富诗的意蕴,增加情趣.本文就这几方面进行横向的比较,揭示彼此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俳句是日本律诗的形式,它在接受中国诗歌创作意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学风格。日本俳句对中国诗歌意象的接受,以及意象表达中独特的物哀感受反映了俳句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精心构筑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意象的模糊性造就了中国古典诗歌朦胧、含蓄的美感,为读者创造了广阔的审美空间。诗歌翻译贵在保持原作的神韵和风姿,以使译作拥有与原作同等的艺术效果与关感。以《锦瑟》英译为例,参照阐释学翻译观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造成译作审美空间消减这一观点,提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应采用意象对等的翻译方法,以求最好的保持原作的艺术效果与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3.
“母语化”是寻根学最为看重的话语表述方式之一,也是对新时期学创作最具影响的艺术成就之一,母语化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经验作充分的借鉴和吸收,以激活汉语言在学表达上的诗性和灵性。本试图通过西方批评家和诗人对汉语言诗性特征的理解,联系中国古代论家的阐说和寻根作家的创伤,重点分析“中国式意象”的构成,由由论述寻根学中的母语化倾向及其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读中英诗歌主题原型与意象原型的异同,探讨同一母题或意象原型在不同民族的诗人那里是如何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含义,从而进一步明晰民族文化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以期从文化视野中进一步领略诗歌创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汉语古典诗学史上有“诗言‘志‘“、“诗言‘意‘“、“诗缘‘情‘“等说法,从厘清这其中的“意“与“志“、“情“等之间的区别出发,本文将诗歌的“意义“与“形成“置于由“言不尽意“而“意无穷“这一超越过程中来考察。从“言不尽意“出发、人“所以道“入手,汉语古典诗学揭示,“声情“、“意象“所道之“意“为“辞情“所不能道,“声情“、“意象“乃是堪称与“辞情“并列的“意“之“所以道“的两种独特方式;从“意无穷“出发,从对“神韵“的分析来看,汉语古典诗学揭示,“象外之象“、“声外之音“所道之“意“乃是超越性的无穷之意,此无穷之“意“为普通语言形式所不能道;而对诗歌语言活动中“主体性“与“超主体性“高度统一的强调,充分体现了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诠释学视界的深刻性与独到性--这一点可以构成我们与西方现代诠释学对话的切入点。本文是“汉语古典诗学形式说法系统“专题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众多意象中,草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意象。草意象自形成以来逐渐发展定型为离别相思的审美符号,为历代文人所使用。由于草意象意蕴的不断丰富和深化以及表达方式的多样、审美情感的积淀,草意象的审美效果不断增强。了解草意象的审美符号功能及其表达方式,可为解读古代诗歌作品提供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隐约幽微、意在言外的特点,是因为它运用词句营造出第二层次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以意象为主。意象具有独立的表迭功能,但其所指更不确定,这就使诗歌更加隐晦。古典诗歌还借助文学传统和文化背景表情迭意,这更丰富了诗歌内涵,也使诗歌理解起来更为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常常被诗人遣入诗中来抒情言志。文章首先讨论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后视其在原诗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其英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使译文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又能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汉诗中的数字大多具有模糊涵义,这些数字对诗歌意象的构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汉诗中数字的模糊语义来阐明汉诗的审美价值,并对模糊数字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