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排列、组合的概念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解决排列、组合问题,关键要搞清楚是否与元素的顺序有关.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往往是对元素或位置进行限制,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的类型与解法对学好这部分知识很重要.一.特殊无素(位置)用优先法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位置)称为特殊元素(位置),对于这类问题一  相似文献   

2.
车光华 《天中学刊》1997,12(5):68-71
对于排列、组合问题,学生初学时,常常感到困难.首先,由于这部分内容新概念较多,如元素、顺序、排列、排列的种数、组合、组合的种数等,正确理解、灵活运用这些概念都是比较困难的.其次,由于排列和组合方面的应用题的组成形式比较多,题目里的条件有时比较隐晦,且往往得数很大,又比较抽象,不便用直观的方法来检验.因此,学生在解答排列、组合问题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本文简单介绍一些解(非重复的)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1直接法对于基本的排列和基本的组合(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可直接套用求排列组合种数的…  相似文献   

3.
排列组合问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本文试图以2008高考排列、组合试题为例。总结归纳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4.
排列组合问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其考查形式绝大多数以选、填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的难度一般以中档题为主.由于排列组合试题知识相互交错,综合性强,思路灵活,解答时往往容易将二者的概念混淆,理不清,辨不明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进而造成解题失误.为此,本文试图以2008高考排列、组合试题为例,总结归纳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5.
排列与组合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对教材的层次作了分析.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没有附加条件的单纯的排列或组合题;有附加条件的单纯的排列或组合题;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题.第一种类型一般不太困难,其中重点突出加法法则的练习是有益的.第二、三两种类型学生最感困难,在教学中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抓关键.解决有条件的排列问题的关键是会处理“在与不在”的问题.就是某种特殊元素在或不在某种特殊位置的问题.从这一认识出发,可分几个阶段来组织教学过程.第一步解决“在”的问题.例如:队a,b,c,d,e五个元素中取…  相似文献   

6.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本文在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就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排列、组合这一块内容,对有些同学来说是学得很轻松的,但对有些同学来说是学得很艰难的,学得艰难的一些同学常常自己以为思路很正确,实际却是错误的;但有很多排列、组合的问题对全体同学来说也是很难的,其实是解题思路不正确的缘故.下面通过案例说明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巧妙搭建数列递推公式,就能把难题化简.  相似文献   

8.
排列、组合问题,题型多样,解法灵活.实践证明,备考的有效方法是题型与解法归类,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抓住解答排列组合题的“16字方针、12个技巧”,则排列、组合问题便会迎刃而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尚军华 《考试周刊》2009,(29):84-84
排列与组合是当今发展很快的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的知识。这种以计数为特征的内容在解题时方法很独特,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审题.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分清是排列问题、组合问题,还是综合问题。往往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我们会遇到排列组合的综合性问题。要解排列组合综合题.我们需依据下述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0.
考试内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考试要求:(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2)理解排列的意义,掌握排列数计算公式,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汪锋 《教育革新》2009,(8):50-51
本文就排列、组合问题的常见题型的求解方法加以归纳。供大家参考.一、定位问题——优先法对于含有限定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一般应先考虑特殊元素,再考虑其它元素.  相似文献   

12.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概率的基础.解答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解答,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策略和技巧.排列、组合问题从运算类型可分为“+-×÷”四种,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算,现以2010年高考题为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分清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然后再分清分类与分步的标准与方式:按元素的性质分类,按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步.其解题思路可概括为:排组分清,加乘明确;有序  相似文献   

14.
解决高考中的排列组合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属于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或者属于排列与组合的混合问题;其次要抓住问题中元素的本质特征,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分析解答.同时还要注意讲究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下面介绍十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排列、组合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由于解这类问题时方法灵活,切入点多,且抽象性强,在做题过程中发生重复或遗漏现象不易被发现,所以成为学习的难点之一.如果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注意常见的解题策略,则会降低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度. 1.合理选择主元  相似文献   

16.
排列组合是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它的中心任务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排列组合以自身特有的属性培养学生的计数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品质.在解排列与组合问题时,应常突破思维定势,寻求知识连接点,而渗透集合思想,  相似文献   

17.
排列计数问题是组合数学中主要而又基本的问题,一般的排列计数问题采用映射、分类、分步、捆绑、插空等方法即可解决,但有些问题(特别是数学竞赛中涉及到的问题)用构建递推关系的方法会更为简洁.本文将通过几个经典问题,讲解用递推方法求排列计数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排列、组合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许多同学知道“分步用乘,分类用加,有序排列,无序组合”的法则,但在解题过程中还是会因概念不清、忽视条件、考虑不周等原因导致思维混乱.现就排列、组合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区作一剖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排列、组合问题的解答策略之基本问题是要区分是乘法还是加法;是排列还是组合.如果做完一件事有几个环节,只有完成了每一个环节才算做完这件事,那么就使用乘法;而做完一件事分成几种方法,而完成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则使用加法.  相似文献   

20.
组合数学中的计数问题,在中学阶段称为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的教学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要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我们就有必要弄清排列、组合问题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