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儒家管理思想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哲学中的“以人为贵”、“为政以德”、“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对于构建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东旭 《兰台世界》2017,(5):121-123
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提出的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为政以德,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执政者应以身作则,以民为本,以刑辅德,这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为政以德"的基本内涵和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史文龙 《大观周刊》2012,(51):27-27
儒家思想是贯穿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始终的主题思想,代表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社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阐述王道仁政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解释儒家的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说明儒家伦理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儒家“民为邦本”“为政以德”治国理念对欧洲民主政体确立的影响、儒家“用人之道”对欧洲启蒙学者反对贵族世袭的影响、儒家“天命论”及重农思想对启蒙时期法国重农学派“自然法则”和“重农”观点形成的影响、儒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对启蒙学派反对中世纪教会思想束缚的影响,以及儒家“有教无类”平民教育思想对欧洲启蒙学者推行教育世俗化和普及化的影响五方面阐述中国儒家典籍对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深远影响。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些影响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顺 《大观周刊》2012,(24):255-256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孟子认为,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孟子“仁政”思想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6.
李琳  赵贤德 《档案与建设》2017,(12):45-47,50
刘国钧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他创办的大成企业创造了中国纺织业史上的奇迹.在创业实践中,刘国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企业名称体现了“以和为贵”“集思广益”的儒家中庸思想,企业精神体现了“修养之道”“立身之本”的儒家慎独思想,企业管理体现了“修齐治平”“自强不息”的儒家仁政思想.  相似文献   

7.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8.
儒家哲学中的"以人为贵"、"为政以德"、"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对于构建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儒家哲学是积极用世的政治哲学,它同时提出了"为政以德"、"礼节民心"和"刑以防之"等一系列政治思想并将其具体运用到政治实践之中,进而形成了"德主刑辅"的系统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0.
吴小彦 《兰台世界》2014,(10):135-136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汉文帝首开“德治仁政”先例,对我国古代政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汉文帝“德治仁政”具体措施和体现,并分析采取“德治仁政”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儒家的“诗教”和“乐教”为阐述重心,通过阐发其思想义涵和理论渊源,彰显其寓教于乐的道德内蕴,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鉴儒家“诗乐之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盛越 《兰台内外》2005,(1):62-63
“王道思想”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家族本位主义的化,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成的道德化。在封建社会里,家长、族长、国君掌握生杀予夺之权,他们以为用一整套伦理原则,又加上个人的道德威望,就可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约束百姓。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沿着孔孟通过“心性”建立“王道、仁政”理性基础的方向,往前跨进。它所说的“修齐治平”,“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一切都放在个人修身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早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的观点论述了儒家爱人贵民、重人轻物、以仁政"得民心"、重和轻乱、天地人和的民本思想,结合当今图书馆管理而凸现的现代价值,阐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4.
辽阳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是为供奉孔子及历代儒家名人官宦而修建的祭祀场所。孔子生活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末期。当时,中央政权旁落,地方诸侯称雄,因此,他的讲求“礼仪”,主张“仁政”的思想,并未被急功近利的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在孔子去世几百年后,封建制已经完全取代了奴隶制,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言路关乎政纲国本与兴亡治乱。宋代承继先秦以降“王道-仁政-民本-言路”一体同构的思想与制度遗产,创生了以“不杀言事者”为伦理底线,以“共定国是”为建制目标,以“异论相搅”为协商手段,以“道理最大”为规范基准的言路观念。在此观念导引下,两宋全面铺展谏院独设、台谏合一、风闻言事、给舍封驳、百官轮对、登闻鼓制等言制建设,形塑了贯通决策与权力运施全过程的协商性政治安排。宋代言制成就光耀古今,但也遭遇了至今仍然待解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要“讲政治”,要求包括新闻工作在内的宣传思想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政治家办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基础制约着新闻事业的发展。经济基础对新闻业提出的要求,是通过政治这个中介实现的。在存在着阶级的社会里,维护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的经济利益的路线、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这个阶级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是经济基础的最直接的体现。政治,体现了经济基础的要求,也体现了一定阶级的利益。新闻业要为经济基础服务,要维护一定阶级的利益,就必须坚持体现或贯彻某种与经济基础和一定阶级的利…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而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较大的有“十家九流”,其中以儒、墨、道、法最为有名。墨家是惟一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一个学派,从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其当时的盛况。《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中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以属弥众,弟子弥丰。孔墨之后,学显荣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还说,墨子“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但其“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可见,在先秦诸子中没有哪一家能与墨家相比。就连儒家的孟子在批判现实和其他学派时也曾对…  相似文献   

18.
“慎言”是儒家传播思想的一部分。“五常”[1]——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言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约束,规定了儒家“慎言”[2]传播思想的内在属性。儒家思想是伦理与政治合一的体系,其目标是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要求君子言论符合仁、义、礼、智、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 创新,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近几年来,在一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理论不清、观点不明、措施不力、效果不好”等状况,陷入了“在加强中削弱”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难点无法突破.一是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导致了企业职工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随之发生变化,给企业思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难度.二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股权改制、主辅分离等问题,带给人们思想重荷和思想困惑.  相似文献   

20.
胡虹洁 《青年记者》2007,(12):143-144
“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利”则是指个人(企业)利益。义利之辩,或日义利之争,古而有之。在我国长期的辩争中,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重义轻利之说显然占据了优势主导地位,并且对商人(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明显的制约影响。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逐渐完善,重利轻义之说大有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