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台湾地区图书资讯与档案学起源于武昌文华图专。文章采用LDA主题模型分析法,以2009-2018年间出版的1,326篇期刊论文、1,288篇博硕学位论文、342项研究计划、1,271种专书与会议论文集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数量、核心作者、主题分布、主题演化4个方面探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从图书馆参考服务研究、电子资源与资讯系统研究、数位典藏研究、数位学习与资讯素养研究、电子书与数位阅读研究,以及资讯需求与资讯行为研究6大研究主题对近10年学科领域发展状况进行详细论述,为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资讯科技的出现带动了数位典藏、数位学习、数位阅读等数位化研究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服务项目的转型升级,凸显出以资讯使用者为体、资讯服务为用的学科理念,以及学科研究融入社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2005年5月25—26日,“新世纪资讯组织与典藏技术研讨会”在身处于台湾高校翘楚地位的政治大学的国际会议厅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世新大学图书馆和“数位典藏国家型科技计划-训练推广分项计划”共同主办。与会者除了邀请自大陆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丘均平教授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嘉博士以外,其余为台湾图书资讯教育界、图书资讯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界人士,共计221人。5月25日,在政治大学图书馆馆长林呈潢教授的主持下,研讨会顺利开幕。在政治大学副校长郑瑞城教授致辞后,由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项洁教授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3.
千禧年初复合图书馆的服务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4  
在迎接新千禧的前后数年之间,大多数图书馆必须同时承担数位(即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与角色;图书馆员也必须同时熟悉传统典藏与数位典藏,并要提供具有传统服务与数位服务两种性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网站图书馆:数位媒体与网域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新型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1960~2010年资讯传播应用的发展状况,预测网站图书馆时代的来临;从图书馆馆藏角度阐述网站图书馆内涵布局的重要性;说明资料库与知识库是网站图书馆的核心典藏,也是传统图书馆书库媒体数位化的延伸;指出网站图书馆作为一个多度空间的图书馆服务网,将比传统图书馆释放更大的服务能量,发挥更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港台掠影     
数位博物馆『数位典藏』是新兴的网路趋势,而台湾除了『国科会』外,『中央研究院』已有收集一亿五千万字的古籍全文资料库,台湾大学正在建置的数位化的台湾文化史。另外,中国大陆也与香港合资,正在进行『四库全书』建置作业,其他如梵蒂冈教廷、法国、英国、日本、美...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规模化、集成化的趋势日益突显,因此,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发展战略。未来图书馆有三种可能的新型模式:商业图书馆、非商业联盟图书馆、政府和学界主导的数位科学研究平台和数位科学典藏。与此同时,未来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档案部门的工作内容与模式.我国台湾地区在数位典藏的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论文分析总结了我国台湾地区数位典藏发展历程,研究数位典藏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在此基础上为大陆地区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的递嬗反思图书馆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图书馆学的起源与变迁,探索资讯科学的兴起与转折,解析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的传承与融合,进而反思在网际网路与数位图书馆的冲击下,图书馆的定义为何。  相似文献   

9.
通过网络及相关论文笔者了解到中国台湾正在实行数位典藏计划。在详细了解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台湾学者对典藏资源的应用服务和商业化运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数位典藏国家型计划是由台湾行政院国科会所主导,参与的机构包括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大学、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数字典藏(Personal Digital Archiving,简称PDA)的推广活动.目的在于向读者宣传并指导他们保护珍贵的数字照片、文件、记录等.通过近三年的实施与推广,个人数位典藏的概念在美国已经深入人心.笔者通过介绍美国国会图书馆PDA的推广与现状,期待国内图书馆同仁也能参与并行动起来,为个人数字典藏在国内的推广与发展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图书与档案分别典藏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与档案典藏单位。近年来由台湾“科技部”负责推动的数位典藏计划,积极进行各种珍贵文献的数位化工作,并已有具体的成果呈现。本文首先叙述台湾之图书与档案实施数位化的整体概况,其次探讨台湾各主要的图书与档案的典藏单位近年来所进行数位化的现况,最后提出图书档案数位化对文化传播之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5月25-26日,“新世纪资讯组织与典藏技术研讨会”在中国台湾政治大学的国际会议厅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世新大学图书馆等共同主办。与会者除了邀请来自中国大陆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邱均平教授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嘉博士以外,其余全部为台湾图书资讯教育界、图书资讯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界人士,共计221人。  相似文献   

13.
隋鑫  王念祖 《档案学研究》2018,32(3):127-132
我国台湾地区典藏机构在产业化思维的引领下,逐步通过数位典藏产业链的建置,完成典藏机构与产业的接轨,这对大陆地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据此,本研究通过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对台湾地区数位典藏产业化发展历程,与典藏机构因应产业转型的改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为大陆数字档案馆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网路的时代,利曼(Peter Lyman)指出:围绕网际网路主要的议题有三:资讯高速公路、虚拟社区和数位图书馆.图书馆和网示网路已不可分割,有人说网际网路就是图书馆.鉴于电脑及网路等资讯科技对资讯使用环境带来的巨大冲击,近年来各国莫不重新探讨公共图书馆的角色与定位.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图书馆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之下,有不同的功能。长久以来,我们对传统图书馆的认知,大多仅止于以科学的方法,征集、整理、保存各种印刷和非印刷资料,以便读者利用的机构。21世纪是网路的时代,数位化时代要有数位化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今天的图书馆除了提供传统印刷式资料外,还包括了各种形式的资讯资源,以及对各个资讯网、各种资料库提供指引、连接和转介。是以,图书馆已成为社区的资讯中心、全球的书目利用中心和知识的入口网站。2 什么是图书馆? 图书馆设立的目的在搜集、整理各种资讯资源,提供民众使用,满足民众需求,促进知识交  相似文献   

16.
通过网络及相关论文笔者了解到中国台湾正在实行数位典藏计划,在详细了解这一计划的过程中,台湾学者对典藏资源的应用服务和商业化运作给我留下了印象,数位典藏国家型计划是同台湾政院国科会所主导,参与的机构包括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大学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国家图书馆,国史馆,历史博物馆及台湾文献馆等8个主要典藏机构.  相似文献   

17.
李澍 《黑龙江档案》2012,(2):144-145
图书馆这一概念从物质意义上讲是一个收藏资讯、原始资料、资料库并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由公共团体、政府机构或者个人组织开办的社会事业单位。而从文化意义上讲,图书馆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散地,是“知识的宝库和喷泉”。图书馆通过对其丰富的馆藏进行遴选、加工、集萃向广大的受众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对每一个受众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社会教育。目前,网络的快捷使很多人都放弃了对图书馆的使用,根据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8.
梁培娜 《出版广角》2013,(Z1):98-99
在图书馆发展建设中,典藏作为图书馆中一项基本业务,是连接图书馆文献与流通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图书馆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典藏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典藏人员必须通过端正工作态度,科学合理典藏图书,加强对图书典藏资料的动态调整,及时清点剔除优化图书典藏格局等方式,更好地管理图书馆图书,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满足广大读者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19.
论文论述图书馆从传统模式经历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如今进化到智能化时代,图书馆将信息科技注入传统图书馆服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为读者提供更智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以及阅读体验,已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作为台湾首座数字公共图书馆,公共资讯图书馆在智能服务、技术应用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极佳的经验和成果,并在智慧科技的应用上产生引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论文以公共资讯图书馆为例,分享在智慧服务的经验和成果,并述及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未来发展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重组后的高校图书馆典藏工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典藏工作是图书馆将所购图书经过验收、编目后进入流通部门的环节。本文就高校重组后图书馆典藏工作的变化、传统图书典藏、网络环境下文献典藏特点及对典藏人员的要求进行了论述,进一步强调典藏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