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清蒸鸡鲜嫩味美,清香可口。它的烹调过程是这样的:将洗净的鸡加料后放入品锅(一种有盖的大瓷碗),而后再把品锅放在大锅中加水蒸.小李学习了热学知识后想,清蒸鸡虽味美,但烹调加工太费时了,他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提出了改进办法,一试果真有效.你能揭开小李这一改进的秘密吗?原来,小李的改进秘密就是在大锅的水中  相似文献   

2.
夏天是玩水的季节。一位热爱自然科学的家长,为了帮助孩子揭开水的秘密,培养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他精心引导孩子发现秘密、探索秘密、揭开秘密。  相似文献   

3.
画册上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可林老师又不明白了,她问:“这本书怎么会到你们手上呢?”于是,朱古力把姑姑送给他画册,阿贝发现了画册上的诗,他和阿贝去乡下寻找秘密,金元元的父亲送给他们金元元的照片,以及他们回城后去旧书摊寻找画册来历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听完朱古力的  相似文献   

4.
1 兴趣激励  我在进行“热传递、传导”一节教学时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演示实验的玻璃试管中装入水时加放一条小金鱼 ,在实验前设问 :“若将装有小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 ,小金鱼会怎样呢 ?”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 :“鱼肯定会死。”结果学生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如图 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 ,过一段时间后 ,发现试管上图 1部的水已沸腾了 ,老师特别提醒学生观察小金鱼怎样了 ?这时学生惊奇地发现 ,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2 信心激励  …  相似文献   

5.
1.观察水的形态、颜色。倒一点水在倾斜的木板上。问:“水怎样了?”答:“水会流动”。老师接着说:“象水这样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又问:“水的颜色怎样?”答:“白色”。“再仔细看看,水是白色的吗?”学生沉思,不语。老师拿出一杯牛奶,问:“牛奶是什么颜色?”“白色。”“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牛奶是白色的”。把一张浅色的纸放在装着牛奶和水的杯子的后面,“大家再  相似文献   

6.
一、设问引思师:用湿毛巾在黑板上迅速地写一个“水” 字,这个“水”字会怎样?请仔细观察.生:水慢慢地干了,字不见了.师:在同学们的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生:洗了的衣服慢慢地干了.  相似文献   

7.
神奇的力量     
在两本书之间居然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其中的秘密!今天,姐姐在看课外书时,忽然让我去拿两本厚厚的书来。我好奇地问:“要书干嘛?”“嗯……做实验。”姐姐神秘地回答。一听说是要做实验,我就来劲了,赶紧说:“没问题!”我以最快地速度将两本厚厚的书放在姐姐面前。只见姐姐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交叉插起来。她插好后,将书递给我道:“试试,看你能不能把两本书拉开?”“把书拉开?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吗?”我信心十足。我先轻轻一拉,没拉开。怪了,我既纳闷又感觉很没面子。我再使劲一拉,还是没动静。我使…  相似文献   

8.
《名侦探柯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构思出来的?在国外的众多fans眼中,怎样的推理才算的上是真正的推理?揭开名侦探背后隐藏的秘密,这就是“终极真相”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9.
“水的浮力”这一课,如何让学生感知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是个难点。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 让学生在空气中称量在水中下沉的物体,然后把物体放到水中再去称,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学生会发现,“在水中称,物体变轻了”。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水中重量不同了,秘密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影子的秘密     
我5岁时,就发现了影子的秘密,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那是我上幼儿园大班时,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去量树的高度。量完了,让我们回班,然后问我们:“你们是怎样量树的?”一位同学说:“我拿  相似文献   

11.
“孩子,你最喜欢吃什么?” 如果提这个问题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回答,他们会兴高采烈地围过来,争先恐后地纷纷回答:“肯德基.”“薯片.”“麻辣烫、麻辣烫,还是麻辣烫.”“铁板鱿鱼最好吃.”…… 可如果把这个问题提给高中生,他们会怎样回答呢? 前不久,大陆高中生去新加坡留学最后的面试,新加坡测试人员给几个孩子分别提的问题就是:“孩子,说说你最喜欢吃什么?”  相似文献   

12.
怎样才算享受过一流的教育?如果你置身如下的教育场景之中,就会获得会心一笑的感悟。公开课前,执教老师端着一杯矿泉水,慢慢地从孩子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香’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杯子举了举,问:“哪位同学闻到了杯中水的味  相似文献   

13.
一次,有个孩子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旁边又加一团黑色。画完后,老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范画,再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而另一位老师的做法则不同,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怎样画苹果,可发现有位孩子画的苹果是方的,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把它画成方的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滚到地上摔伤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呀!”于…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把科学定义为“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重在体现把科学作为探究过程来传授。也就是说 ,自然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两点浅显的看法。a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情景和需要的基础上萌发的 ,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在平时的自然教学中 ,我们发现一个小实验、一个小游戏 ,甚至是一句鼓励的话 ,就能把学生引入探索的情景。如教学《大气压力》时 ,教师拿出一只空杯子 ,装满水 ,然后盖上一张硬纸片 ,问学生 :“我把杯子倒过来会怎样 ?”学生回答 :“水会流出来。…  相似文献   

15.
5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王小华,你的家庭作业怎么又没做呢?”老师严厉地问,“你爸爸妈妈干什么去了?”只听王小华支支吾吾地说:“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到上海打工去了。”怎么又是外出打工?爸爸妈妈放心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个班干部秘密地进行了一次家长外出打工的调查。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全班66个学生中,有39个家长外出打工,占59%!外出打工者的孩子在校表现怎样呢?王荣同学因为父母都在上海,没人照料,家庭作业经常不写,昨天还叫他哥哥替他写,成绩一天天下降。徐杰同学在前些天大人不在家的时候自己…  相似文献   

16.
要辅导孩子造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即把句子造正确、完整、具体、通顺。有哪些方法呢? 1.创设情境法。如用“高兴”造句,先告诉孩子,要带他去游乐场之类的消息,再问他:①听到这消息,你心情怎样?②你是怎样高兴的?然后引导孩子根据刚才的问答造句。  相似文献   

17.
鉴于“引探教学法”以回答思考问题为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的特点,“引”要把握教学契机,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有层次,循序渐进。如我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一、初学课文,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的“探”能顺利进行,我布置了初学思考题:1.搜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材料。2.飞机为什么能在漆黑的夜间安全飞行?3.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哪些实验?结果如何呢?3.蝙蝠是怎样用耳朵和嘴巴配合飞行的?4.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学生依照这些思考题学习课文,就可以做到探时有目的、有方向,也弥补了课前只学字词、肤浅读通课文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孩子,因为心里压着一个小秘密,他变得闷闷不乐。直到有一天,神父交给他一颗种子,嘱咐他:“找个花盆,把秘密和种子一起埋进去。记得每天给它浇水,每天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它听,总有一天,秘密会变成世界上最美丽的花。”这个孩子按神父说的话去做,他的心情一天天变得轻松和坦然。在花盆里开出第一朵花儿的时候,孩子欣喜万分,他想起了神父说的话:“不要担心,孩子,谁都曾经和你一样经历成长的烦恼,秘密在帮助我们长大……”说到“秘密”这个词,无忧草自然而然地放低了声音,注意到——不少孩子正心领神会地互相交换眼…  相似文献   

19.
你和孩子的谈话 ,很可能自然不自然地就会安排在饭桌上。面对孩子 ,“功课都做完了吗 ?”是你的开场白 ,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接触 ,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产生怎样一种效果呢 ?当逆来顺受的传统不能在孩子身上体现的时候 ,你就会把孩子很强的自我意识看成是“自私” ,把孩子正当的独立人格看成是对你的“叛逆”。“代沟”在你与孩子之间不知不觉就出现了。那么 ,如何使你和孩子一起共同跨越“代沟” ,使你更易更好地教育孩子呢 ?就是经常与孩子聊天。聊天的益处1 .在心理上是一种情绪的渲泻和自信心的培养。心理学上讲 ,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观察、去实验 ,来获取更多的材料。经过收集、整理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由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 设置悬念 ,调动学生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只停留在好玩、好奇的水平上 ,老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下去 ,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不同寻常的现象 ,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如 :教学《沉浮的秘密》一课导入时 ,我让学生把石头、木块、泡沫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然后问 :“什么样的物体会沉 ?什么样的物体会浮 ?”学生答 :“重的物体沉 ,轻的物体浮。”我拿出一大块泡沫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