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女排一攻现状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排球队在2006年世界大赛重要场次比赛中各轮次的一攻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四轮次的一攻效果较差,在接发球、二传组织和一次攻3个环节上,存在问题比较突出;参与接发球运动员中,主攻运动员的接发球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尽快提高;3号位战术球分配较少,进攻实力不及世界优秀球队,有待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1):90-91
本期三组图全部是丹羽孝希在接发球轮次展开的战术组合,分别展示了他在反手台内拧拉之后的衔接套路。第一组图是丹羽孝希在反手位短球的位置采用拧拉的技术进行接发球抢攻,随后进行正手快带的战术组合。这组技战术的衔接比较困难,在一次衔接中包含了长、短和左、右两种不同位置的转换,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和协调性,才能顺畅地进行快速衔接。  相似文献   

3.
李晋  边玉翔图 《乒乓世界》2010,(10):110-113
接发球是难度最大的技术环节,尤其对业余选手来说。接发球的方式和质量往往直接决定了这一分的胜负。之所以说接发球很难,是因为发球一方十分主动。在发球的旋转、落点以及后续的战术套路上都做好了准备。而接发球一方必须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来球的旋转、落点。  相似文献   

4.
第9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队快攻战术运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3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各参赛队的技术统计分析,了解中国女子排球队快攻战术运用现状.结果表明中国女子排球队快攻战术效果高于强攻,得分率也高于巴西、美国队.提示坚持快、变战术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取胜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5.
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快攻战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金凤 《体育学刊》2005,12(5):115-117
对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赛中国、俄罗斯、古巴等参赛队的最佳扣球手快攻战术和扣球手的扣球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子排球队最佳扣球手的快攻战术扣球的成功率高于俄罗斯、古巴;"快速多变"的战术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夺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期拆招解式为大家带来了两组接发球轮次的进攻套路。本组是许昕在接发球时,主动通过反手拧拉上手,随后完成连续进攻的技战术图解。在这组战术中,许昕巧妙利用落点控制对手,并在连续进攻中通过节奏变化向对手施压,最终通过三板不同技术的组合拿下了这一分,展现了技术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李娜技战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观察法等对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7场比赛中发球阶段、接发球阶段、相持阶段以及整体的技战术运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李娜发球阶段技术较为稳定,但球速不高,为对手接发抢攻提供了机会;接发球阶段接第二发球得分率明显高于接一发;相持阶段战术合理,心理更加成熟稳定。建议:李娜在训练中提高发球速度;接发球应形成自己的技战术套路;加强相持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8.
网球接发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采用理论分析、行为解析、观察、访谈等方法,对网球运动中重要的环节——接发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发现目前关于接发球的一些观点存在模糊不清的现象,通过研究提出了接发球技术分为2个阶段的新观点;分析了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接发战术特点;并提出学习接发球技术战术的流程框架;总结了接发球的几个基本战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接发球除了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预判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判断能力主要指对旋转和落点的判断要精确,这样才可以采取最合理的回球手段,才可以更好地实施后续的战术套路。随机应变能力以意识为基础,而意识包含进攻意识、控制意识、调动意识和战术套路意识。任何选手在接发球时最直接的意识就是进攻,进攻无死角这种概念体现出了高水平运动员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11年世界杯中国女子排球队与德、意、美、日4国女子排球队比赛中后攻技、战术应用优劣势比较,分析中国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后攻技、战术应用现状。运用电视直播、录像回放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找出中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战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以和合理论为依据,从克服组织惯性等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了中国女子排球队伦敦奥运会参赛策略。结论:中、外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术应用差距明显,战术实施主要在6号位和1号位,后攻成功率高;群体情感效应受比赛分值影响大,和合创新能力较弱。大胆创新,独辟蹊径,发挥个体优势,形成共生效应等和合效应训练,克服组织惯性,扩展5号位的战术实施,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后攻技、战术整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2):104-107
接发球除了要掌握过硬的技术,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预判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判断能力主要指对旋转和落点的判断要精确,这样才可以采取最合理的回球手段,才可以更好地实施后续的战术套路。随机应变能力以意识为基础,而意识包含进攻意识、控制意识、调动意识和战术套路意识。任何选手在接发球时最直接的意识就是进攻,“进攻无死角”这种概念体现出了高水平运动员全方位的进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反手搓球后果断进攻,这是实战中最常用的战术套路。更准确地说,这个套路通常是针对接发球一方来说的。以经验分析.在接发球搓接后,对方如果不能直接打发抢。通常会搓球到自己的反手位大角,因此如果接发球放可以抓住这种规律,在进攻手段上多下功夫,就能抓住更多的得分机会。  相似文献   

13.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0,(7):112-113
在业余选手的实战中.发长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发长球后的战术套路比较简单。对方在接发球时的手段和线路也相对简单明了,所以发球一方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进行预动和调节。从另一方面看。业余选手发短球的能力稍差,通常弧线发短了,旋转出不来;旋转加强了。弧线又容易过长。因此这样的发球不利于后续战术套路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4):102-113
1 接发球控制为主,转入防守 在接发球环节采取控制的手段通常是我们的主导意识。由于对方发球的旋转多为侧下旋,而落点又以短球为主,因此起到了控制我方直接进攻的作用。接发球时,为了避免无谓失误以及遏制对方的进攻,我们在搓接和撇接的同时必须注重回球的旋转、速度、落点。根据我们自身的技术特点,我们在接发球时,首先要考虑到后续的战术套路,如何在第4板的衔接中占据有利地位才是我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00-101
我们常说打球要有备而战。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都会认真分析对手,设计出针对性的战术套路,同时还会考虑到对手的变化,从而可以适时而变,破解对方的招式。每个选手在发球或接发球前都会认真思考,要想顺利实施既定的作战计划,前三板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作为发球一方,尽力占据主动是他的主导思想:而作为接发球一方,想方设法去控制和调动对方是第一目的,当出现机会时,要能够果断进攻。通常,接发球者是处于被动的,如果前三板处理不好,就会完全陷入对方的圈套之中。理论上.接发球的手段是有限的,但是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多变的,通过观察发球者的意图,以及在场上的一举一动,接发球一方总会找到对方的破绽,依靠灵活的战术和相应的技术,达到调动对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巴黎奥运周期中外女排在第19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的扣球进攻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分析,然后以轮次为切入点,对中意女排不同进攻战术打法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同时从接发球阵型和拦防阵型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中外女排在总体扣球进攻效果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中国女排的扣球进攻效果与意大利女排差距显著,主要表现在第三轮4号位强攻和第四轮2号位快攻上;比赛中,在意大利女排的压迫性发球和针对性拦防双重压力下自身无法形成有效进攻,导致中国女排在这两个轮次上的扣球进攻效果与其存在明显差距。研究认为,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大力跳发球时,中国女排应选择解放前排主攻手,改由后排主攻队员承担接发球任务并尝试采用4人接发球阵型;而在面对意大利女排的针对性拦防布局时,中国女排应更合理地选择进攻线路,通过多运用小球技术来增加对手的拦防难度,进而提高自身扣球进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12年女排大奖赛、伦敦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技战术指标的统计,分析中国女子排球队在近期国际比赛中技战术应用的现状。运用多元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找出中国女子排球队技战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论表明:影响中国队比赛结果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比赛的配合到位能力、进攻能力、进攻效率能力、防守能力4个方面,比赛中技、战术运用不稳定性集中出现在对于不同对手的防守能力以及队员配合跑位两方面上,而在进攻方面表现出缺乏得分效率即进攻不能有效换取得分。因此,强化进攻效果、提高整体防守跑位的能力是奥运会后中国女子排球队亟待解决的技战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试谈单脚起跳背飞扣球的运用与创新”一文见刊后,不少读者在研析该文战术打法时,犹觉图示简略,难尽其志。现再发同一作者“战术套路”一文,配以详尽图示,按轮次战术说明,俸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况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和实际观察,对世界排名一号乒乓球运动员塞弗的发球、发球抢攻、接发球、接发球抢攻、相持阶段技、战术运用、技术风格和思想作风以及其存在的技术弱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中国乒乓球选手战胜塞弗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1):112-115
接发球是比赛中最重要的环节,高质量的接发球直接决定了后续战术套路的顺利实施,也可以说,接发球技术决定着比赛的胜负。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对抗中,发球一方多会发短球来控制对方,不给对方制造直接上手的机会。对于接发球一方来说,采用什么样的回接手段至关重要。目前从乒乓球技术来看,接短球无非有几种方式:挑打、台内拉、摆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