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2.
周健美 《山东教育》2002,(36):37-37
每天离园前五分钟,我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穿整齐了吗?内衣塞到裤子里了?”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我里面的衣服露出来了”“我的裤子快要掉下来了”“我的鞋带松了”……我一边帮孩子们整理一边说:“老师看谁的小手会把自己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接着我带领孩子念儿歌:“快把衣服拉拉好,裤腰提提高,鞋带系系牢,爸爸妈妈笑哈哈,夸我是个好宝宝。”这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努力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穿戴整齐的孩子主动帮助动作慢的孩子,个别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并逐一…  相似文献   

3.
华卉 《山东教育》2002,(9):38-38
小班的时候,只要问问孩子们你最喜欢什么活动区,绝大多数孩子准会说娃娃家,可自上中班后,孩子们去娃娃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而且玩的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高涨。是不是娃娃家里的玩具孩子们玩够了?于是,业余时间我用布缝制了一些包子、饺子、烧麦,用海棉做了一些大饼、薯条、香肠等,把它们投放到娃娃家。孩子们新鲜了几天又没了兴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还是问问孩子们吧。午睡起床后,我边给小女孩梳头边和孩子们聊天。“小朋友,你们喜欢娃娃家吗?如果不喜欢咱就把它换成别的区。”“我们喜欢。”“喜欢?”“可…  相似文献   

4.
王霞 《河南教育》2004,(7):48-48
在班级思想工作中,我们常有这种苦恼与困惑:满腔热情的关心教育,换来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冷漠”。于是,在这种极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之中,我们就常常抱怨孩子们的“无礼”,而很少去静思自己的言行。实际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们的心理与梦想,没有寻找到一种孩子们认  相似文献   

5.
孔波  韩佩明 《贵州教育》2010,(23):25-26
我们每天都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着一堂堂自以为“生动”的课,教给孩子们为人处世的一个个道理,孩于们点滴进步都会使我们异常兴奋,我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突然有一天,沉下心来想想才发现,天真幼稚的孩子在接受着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沉浸在家庭“爱”的怀抱中,他们品尝到了上辈所未能尝到的“甜果”。凡事都由父母包揽一切,父母抵挡了一切的“风风雨雨”,但与此同时,孩子们也失去了体验人生挫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出人头地”的育子观念,使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升学第一”的教育观念又使得孩子们把眼睛只盯着分数和名牌学校。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我们班开展了“汽车”主题活动。在一次指导孩子们折汽车的活动中,俊俊将折好的汽车拿到我面前说:“叶老师,纸折的汽车站不住,又不能跑,我觉得不好玩!”我想了想,说:“那你有什么办法做出会站立、能跑的汽车呢?”他说:“我们可以用硬的纸盒做。”杰杰说:“那我用旺仔牛奶罐做油罐车!”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于是我们经过讨论,决定共同收集不同的材料,等下次活动时来制作新型汽车。我原以为经过一个周末,孩子们应该忘了上回的讨论。但在周一入园时,平时性格内向的轩轩拿着“胡萝卜汽车”高兴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8.
廖锦 《贵州教育》2009,(16):1-1
通过顽强拼搏、奋力攻坚,我省“两基”工作取得辉煌成果,顺利通过了“国检”。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事业整体推进、孩子们有书读、上学难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读好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门坏了以后     
周丽萍 《山东教育》2004,(36):30-30
活动室的门和墙壁之间相吸的附件坏了,风有力地从窗口吹向因孩子们频繁进出而推开的门,那激荡人心的“嘭”、“嘭”声不绝于耳,破坏了活动室宁静安详的气氛,门上的装置也被震荡得渐渐松落。可孩子们对这件事情却一点反应也没有,照例在进出时随手开门后任凭门自由地碰撞回去。  相似文献   

10.
吴放 《山东教育》2002,(30):25-26
吴放老师:我很想成为一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可时间久了孩子们根本不“怕”我。我应该怎样把握亲切与严肃之间的度呢?请您指教。甘兰甘兰老师:你好。谢谢你的来信。正如你问题中提到的那样,“和蔼可亲”和“严肃”并不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教学风格,这是一个应该如何来把握它们之间的“度”的问题。不过,在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明确一点,那就是让孩子们“怕”或“不怕”老师不是我们提出和讨论问题的出发点或目的。在任何情况下,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都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职责,因为心理和生理上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11.
杨万萍 《教育导刊》2004,(4X):40-45
春游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去海边春游,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有的说:“我要去玩沙!”有的说:“我想学习照相,把大海拍下来!”“春游”这一话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曾记得1998年第一次踏上讲台,脸上镇定,内心却是“波翻浪涌”,紧张得手足无措;还会想起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知自己“口若悬河”,不知孩子们“如饥似渴”;第一次和孩子谈心,开“夜车”,猛“啃”书,因为我怕伤害到那些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陈明华  秦志强 《师道》2003,(4):29-29
有位老人与邻里的孩子们有些麻烦。每天顽皮的孩子总要聚到他这里,向他的房子扔石头。老人想过各种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威胁,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但都无济于事。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来劲,石头扔得更欢了。出于无奈,老人将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我慢慢喜欢上了你们向我的房子扔石头,为此我愿意付给你们每天一块钱,作为扔石头的报酬。”孩子们欣然接受了老人这一新奇的提议。于是,孩子们每天都在约定的时间来向老人的房子扔石头,老人也如约付给孩子们一块钱。随后,老人试探着对孩子们说:“最近我的财政上有些困难,每天只能…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春天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自然界的种种变化,孩子们也非常愿意交流他们的新发现,“王老师,柳树上都长小芽了”,“我看见龙潭湖上的冰都化了”……怎么引导孩子们把他们的发现用更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呢?我决定选择一首春天的儿歌,让孩子们在感受、表现、创编儿歌的过程中,进一步表达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同时发展他们的语言。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诊断”栏目: 您好! 开学初,我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游戏角——烧烤店,孩子们可喜欢烧烤店的游戏了。为了丰富游戏角材料,我和孩子们制作了许多“食品”,如玉米、鱼、鸡翅、年糕等。烧烤店刚开张时,不管小客人吃多少,都只要付1元钱。  相似文献   

17.
在一间铺满花布的灿烂的房子里,年轻的妇幼中心的阿姨正在向幼儿园的孩子们讲述“妈妈的子宫”。孩子们席地而坐,坐在花布上的孩子和他们倾听的神情组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情。“妈妈的子宫”被画在一张硕大的白纸上(还同时画有卵巢),呈粉红色,白纸用支架撑展着,挂在孩子们的正前方。阿姨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们回答:“这是喇叭花!”孩子们嬉笑着,东倒西歪,奶声拖的很长。阿姨纠正:“这是妈妈的子宫。你们回答的很好,它长得像一朵喇叭花。你们知道子宫是做什么的吗?”“不知道”“它是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睡觉…  相似文献   

18.
我长大了     
《幼儿教育》2004,(11):33-35
大班上学期,某班开展“我长大了”的活动。教师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一起回忆了各自成长的经历。在谈话结束之前,教师问:“长大了,你们感到高兴吗?”“高兴——”孩子们回答得有些勉强。教师又问:“你们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吗?”“自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满意地结束了活动。  相似文献   

19.
范秀娟 《早期教育》2001,(23):32-33
又到了玩沙时间,中班的一群孩子跳着蹦着来到了沙池旁。周老师轻轻的一声“孩子们,今天你想怎么玩”,就像热油里撒进了一把盐似的炸开了锅,有的说挖洞、有的说堆沙堡、有的说玩拣石子……周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你们的本领都这么大。我们来一场比赛怎么样?”“好!”孩子们欢呼着噼哩啪啦地使劲拍起小手。  相似文献   

20.
蒋蓓 《顽皮娃娃》2006,(6):I0001-I0006
观察背景 进入中班以来,小朋友生日时的“分享会”成了孩子们期盼的活动。维维小朋友生日当天,维维妈妈不但带来了大蛋糕,而且为每个孩子准备了美味的巧克力。漂亮的大蛋糕和巧克力马上吸引了孩子们:“哇,好漂亮的蛋糕呀!”“上面还有小白兔呢!”“我想吃那颗红樱桃”……孩子们还纷纷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小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