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桃夭》是《诗经》中一首轻快活泼的祝婚诗。全诗三章均以茂盛而美丽的桃树起兴,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以物喻人的比喻;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段看则属于兴中兼比,具有明显的隐喻性质。作者选取桃树作诗的整体隐喻意象,以桃花、桃子、桃叶作多重隐喻,层层递进地对新娘婚后生活幸福、早生子女、家业兴旺做了巧妙暗示,同时结合"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写实,表达了对新娘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的热情祝愿。《桃夭》的这种多重隐喻既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诗经·桃夭》与美国摇滚歌曲《一个女人的三段时光》都反映了妇女对幸福美满家庭生活的追求。比较两首诗:由于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中西古今妇女的审美观念、婚俗观念又同中有异;诗歌的主题与结构层次也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3.
《桃夭》篇的写法讲究。这首诗其中蕴藏的道理,值得我们探讨。《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先秦人为什么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么重要呢?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是相关的,理所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螽斯>为周南人祝贵族子孙众多之作,<桃夭>为周南贵族嫁女之乐歌,<兔罝>为周南人惋惜武士难以逢世为国尽力之作,三诗当为周平王东迁(前770年)前后所作;其创作年代上限不会早于西周晚期的周幽王之世(前780年-前771年),下限不会晚于春秋初期的周平王之世(前770年-前720年).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现在研究<诗经>比喻的人常常把<诗经>采用的其他修辞手法归纳为比喻,这是不妥当的.比喻是发展变化的,<诗经>中非用比喻的情况,经过发展变化可能会具有比喻意义,但不能把这种发展变化后具有的比喻用法简单地归纳为<诗经>用比喻的情况.现以<诗经·周南·桃夭>"灼灼其华"为例,阐述<诗经>中的非比喻用法.  相似文献   

6.
训诂,简言之就是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雅言解释方言.《毛诗正义》一书包含汉代的毛亨传,郑玄笺,唐代的孔颖达疏和陆德明的注音,具有丰富的训诂学价值.本文以《毛诗正义关雎至桃夭》为切入点,对其中包含的训诂内容和训诂术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以加深对训诂的认识,为今后训诂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沉甸甸的蜜桃挂满枝头,它浓缩了农民的汗水与辛劳,预示着喜悦与欢乐。再看看那桃枝,已不复挺直,弯了下来,不过却一点也不失美感。完美的曲线彰显着生命的饱满。这就是《诗经》中“桃之夭夭”的情景。“夭夭”指弯曲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同源字例释三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夭”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像一个正面人形上下摆动臂膀跑动的样子,经过商、周、秦几个不同时期的演化,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夭”字。到了周代,人们开始在“夭”字正面加一个“止”字旁,便同源派生出了“走”字。“示”本是一个表示古人在宗庙中所设神主牌位的象形字,同源派生出了后世的主和室(主字异文),“眚”和“省”古本同源,眚字从目表意,从生表声,眚的本义是省视、省察。  相似文献   

9.
《庄子》之《逍遥游》与《秋水》中"海运"、"夭阏"、"旋"的释义,长久以来众说不一。考辨发现,"海运"不宜指"在大海上运行",而是指"海动";"夭阏"不应看作联绵词,而是类义连文,其义偏于"阏";"旋"非掉转义,宜理解为转变义。  相似文献   

10.
11.
朱剑凡是湖南现代著名革命教育家,他首创周南女学,将之发展成为湖南私立教育的翘楚,并为社会和革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他的教育思想颇具特色并有很强的生命力,对当前的教育事业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丰、镐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诗经>发祥地,因为<诗经>大部分歌诗在这里产生和最初编集,而且使用这里通行的雅言和正乐;东部的洽川是<周南>的早先采诗之地,产生在这里的<关雎>是中国爱情诗之源,<诗经>中不少作品与这里有关.洽川保存着众多的<诗经>文化遗迹,诸如古迹、民间传说、建筑、地方乐舞等等,处处散发着<诗经>的乡土气息.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诗经>文化资源的开发,对"二南"的时代、地域,对古序注以及有关诗篇也应再作研讨.  相似文献   

13.
以雷山县治安村、陶尧村为例,调查民族村寨建筑,用图纸标记、视频、录音、拍照等形式记录,并整理成册,收集第一手资料,对建筑元素进行了提炼和分类,为民族村寨的改造、修缮提供参考和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苗族学生为个案,从“三语习得”角度探讨学习者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发现,苗-汉-英三语辅音的客观语言距离有利于苗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辅音;苗族学生母语(L1)和二语(L2)的能力对习得者习得英语辅音至关重要。习得者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习得英语辅音时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与河洛地域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相当多的《诗经》篇章就是反映了河洛地区的生活和文化,或产生于河洛地域;这其中应该包括《周南》、《小雅》的全部和《召南》的一部分。这些产生于河洛地域的《诗经》篇章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河洛地域文化的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复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等方面,尤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南素被冠以教育大省之称,孕育了代代勤勉不倦的湖湘学子,而省会长沙中学教育在全国享有盛誉。长沙中学教育的独特现象是百年老校居多,而明德、长郡、广益(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南、雅礼、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堂(今长沙市第一中学)又是百年老校中的名校。百年名校出现于长沙既有时代的机遇,也有各种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他们对湖南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极大。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诗歌的起源问题,有史以来,历代论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诗经》时代汉水流域的诗歌创作和流传不仅异军突起,而且蔚然成风,成为一方诗歌沃土。正是在这沃土之上,才处处响起了《诗经.周南.召南.鄘风》嘹亮的歌唱,才从汉水流域的大山腹地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武双全的著名诗人尹吉甫。尹吉甫的出现,即便不能说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与汉水流域有否渊源关系,至少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彰显了汉水流域厚重而突出的诗歌传统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机器学习及其子领域深度学习是现阶段解决很多人工智能问题的主要方法。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机器学习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开发具有普适性的高中机器学习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长沙市周南中学在机器学习课程开发中注重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建设课程资源库和寻求多方协同,遵循学本位、低成本、弹性、众创共享、由易入难、择优等原则。学校开发的机器学习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盾叶薯蓣的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叶片、块茎为外植体,建立一套盾叶薯蓣(D ioscorea zingiberensisC.H.Wright)的快速繁殖技术,筛选出适合盾叶薯蓣组培各阶段的适宜激素浓度和配比,分别为:盾叶薯蓣块茎、叶片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宜采用MS 6-BA 2.0mg/L NAA1.0mg/L;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2.0mg/L NAA0.2mg/L;增殖培养基为MS 6-BA2.0mg/L 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2.0 mg/L。在适宜遮荫的沙土苗盘中,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很高。在相同的激素配比下盾叶薯蓣块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比成熟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低。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结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我国目前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方式进行了思考,并从机构设置、人员组成、设施安排及经费来源等方面作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