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何崇见 《考试周刊》2011,(68):29-30
电视“真人秀”是近年来西方最火爆的节目形态之一.《美国偶像》是福斯广播公司从2002年起主办的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赛。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的美国版,人气非常高,近年的收视率牢牢占据着美国黄金时间段电视节目榜首。本文将“真人秀”置于消费社会的宏观视野下,以文化背景和心理动因作为切入点.试图从宏观的社会层面和微观的心理层面考察电视“真人秀”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娱乐节目形式,在我国已经引起电视节目制作者和观众的巨大关注.它以真实的画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成就了一场大众娱乐.中国的真人秀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走向“平民化“、向受众回归的一个重要体现.但目前这类节目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真人秀节目出现了模仿痕迹重、缺乏创新、观赏性和道德底线相矛盾、缺少应有的“娱乐“氛围、缺乏产业化的运作理念等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认真解决,使真人秀节目真正实现本土化,实现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伟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4):95-100
真人秀节目作为近些年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类型,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吸引着受众,但似乎难以走出同质化、娱乐化的困境。在广电总局下达“限娱令”之后,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纷纷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然而在这种尝试中,真人秀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的现象依然存在。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构真人秀节目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研究节目倾向低俗化的失衡现状,从节目的价值导向、服务功能、媒体公信力及电视媒介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三我失衡”的危害,可以从“三我和谐”的平衡中探索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探索与发展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10个年头,随着电视节目平民化、日常化的发展趋势,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在我国正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越来越受到电视界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借助文献资料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的缘起、发展现状和症结问题等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对节目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的思考.试图为我国电视文艺“真人秀”节目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视真人秀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电视节目之一,它成功将人们拖入了由电视媒介主导的"民主"狂欢浪潮之中。真人秀的发展过程是全民娱乐精神的高度呈现,也是公民意识觉醒和民主参与能力提升的过程。电视真人秀呈现出了公众通过新媒体参与事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事件走向的民主动态,于是公民意识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6.
《八小时以外》2013,(11):87-87
如果评选近期最红的电视节目,冠军应该是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儿》。这台明星亲子真人秀让五个“星二代”一炮而红,父爱泉涌的明星爸爸们也各有看点。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演出     
古迪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娱乐明星,因为参加“真人秀”电视节目而成名。20岁的古迪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灰姑娘,因为交不起房租,她被赶出了租住的公寓,身无分文无家可归,她索性去报名参加了“真人秀”节目。出乎意料的是,她的传奇竟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8.
李旻玥 《文教资料》2014,(36):151-152
近些年,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其持续火爆的原因,则是在于真人秀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给观众营造了另一种视听盛宴。本文将从人物设置元素、主题结构元素、视听技巧元素、剪辑编排元素等基本元素,来对真人秀节目的娱乐元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视真人秀节目自引入国内以来,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随着激烈的商业化竞争和电视节目的整体娱乐化,电视工作者一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着本土化改造,一方面又不断挖掘新的表现形式和题材,让真人秀这种舶来品在中国出现奇观化发展态势。本文以当前热播的《爸爸去哪儿》、《最强大脑》、《花儿与少年》等真人秀节目为讨论范本,对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表现和原因进行学理化的分析和解读,以期对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真人秀”节目巧借戏剧舞台表演创作中的“情境”理论,全方位、近距离的真实记录,在道德和欲望之间大打擦边球,以冲突集中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迎合了观众的审美趣味。本文将具体阐述“情境”论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及其在“真人秀”节目本土化过程中的价值,为媒体的节目制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段娟 《培训与研究》2010,(10):107-109
2010教育规划出台,两会召开,教育热点的高考改革一如既往地激起全国人大代表和人民的最大关注。大家对高考改革的切入点和途径、方案各持己见,若将高考改革的主要元素引入医学的"标""本"类比探究,分清主次,分清急缓因时因地更好地逐步解决问题是值得尝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辩名析理”是冯友兰解读郭象《庄子注》的哲学方法,其提出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冯友兰认为郭象的“辩名析理”的方法具有提高精神境界的功能。此与郭象本人的思想相对照存在疑问。冯友兰本人在对郭象思想的解读中较为重视“辩名析理”方法的运用,但实际上此种方法又具有其自身不可或缺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3.
“滇”的族属问题是云南民族史研究中的基础课题,至今仍然争论不息。通过利用大量考古学资料,采用考据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滇”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氐羌族群南迁的时间几个方面考证,“滇”应是滇池地区的土著居民,同时用反证法否定了“滇”为“越”、“僚”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瞽史新探     
"瞽史"一词在《国语》等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千百年来,历代学者对其有着见仁见智的诠释。或以为"瞽史"是"瞽"与"史",或以为"瞽史"为独立的史职,或以为其为文字产生前的盲人史官,或以为其为文字产生后的记事史官。如果深入探寻瞽史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对瞽史的来龙去脉及瞽史之《纪》的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则有种种迹象表明,瞽史并非盲人史官,而是在文字产生以后主要负责追记口传史事的史官。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16.
“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近年来,随着德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以及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面对种种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德国政府则是坚决而鲜明地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动摇的方针。由此可见,“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有关分析,试图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档次。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广电总局“限娱乐”的大背景下,长期以来广受关注的电视娱乐化现象得到明显规制,媒体、受众逐步回归理性,娱乐有度、娱乐真善美等成为新时期的新追求。这样一个新时期,我们称之为“后娱乐”时代。“后娱乐”时代为纪录片发展带来契机,一方面拓展了记录片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开发了潜在的受众,原本边缘化的纪录片走向中心。  相似文献   

18.
游记散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文学文本,也是文化文本。当前的游记写作存在着平面化、雷同化的弊端。要写好游记,关键在于"用心行走",即游时要善于发现,忠于自己的感受;记时要善于挖掘具有独特视角的真知灼见;平时应注重内在功夫的涵养。  相似文献   

19.
钢琴曲《夕阳箫鼓》足中国钢琴作品的经典之作。此曲旋律优美、舒展,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刚柔并济的音乐神韵与诗情画意。本文从演奏和艺术处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人们对这部经典作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婉约也东坡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虽然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而豪放却不是苏词的主流风格。苏轼词婉约风格也很突出,他的传统题材的词作,既吸收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了深沉、淳厚的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