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篇》)这句话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这句话与‘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史记·滑稽列传》所载西门豹之言,《商君列传》作‘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意思大致相同,不必深求”(杨伯峻《论语译注》第87页)。具体解释为,对于老百姓只可以  相似文献   

2.
《论语·泰伯》中“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句,历来有不同的断句和解释,分歧的关键在于对其中重点词“民”的理解。下面略陈己见。早在“五·四”运动前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为倡导民主,曾说这句话古人圈点句读错了,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有人认为应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都是“老百姓可以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涼"训"薄也。""薄"的本义为"林薄",引申有"少"义。"涼"的本义为"薄酒",与"林薄"义相通。在系统考察"涼"和"薄"的本义、引申义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左传》"作法于涼"应当解释为"制定少取于民的法令",故将"涼"字释为"不厚道"不妥。  相似文献   

4.
一种较为通行的观点认为,庄子在《齐物论》中谈到彼此是非的问题,是诡辩论和怀疑论。这种观点将"彼此"理解为"那一个事物、这一个事物",将"是非"理解为"正确、错误"。但这样来解释庄子有关的话语是不通的。庄子的"彼此"是指"当下不存在的事物、当下存在的事物","是非"是指"存在、不存在",这样来解释庄子的这段话,意思十分清楚:它不是怀疑论和诡辩论,而是充满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游褒禅山记》(人教版高中语文)一文注解"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时,将"卒葬之"三字解释为"死后葬在那里",可见教材将"卒"解释为"死"。但是凤凰出版集团出版的《王安石集》(2006年),却将"卒"解释为"最终"。远方出版社《唐宋名家古文精选》(2005年)将"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一句翻译为:  相似文献   

6.
高迎泽 《语文知识》2010,(4):73-74,93
本文回顾了历代对《论语》中"老者安之"一句的几种代表性的解释,认为使动解释和被动解释都是不合理的,上古汉语中的"安"和现代汉语中的"安"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是上古汉语中的"安"可以带原因或对象宾语,有及物动词用法。从句法的角度来看,古今汉语动词的价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以意逆志"是古代文学批评中一种传统的方法,由孟子提出。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将"以意逆志"解释为"根据作品探索原来创作意图"。那么,在高中古典诗歌教学中该如何理解"以意逆志"?一、"意"的理解对于"意",传统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意"即说诗者自己的心意;另一种认为"意"即作者的意旨。还有一种折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史记》之《管仲列传》中有一句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教参是这样翻译的:(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课本中亦无相关的注释,老师们在讲解此句时基本上皆参照教参的译文。教参将"九""一""匡"分别解释为"多次""完全""控制",笔者觉得这三个词语的解释值得商榷。首先,这句话中的两个数词在句中应做动词。"九"同"纠",含义是"纠集",与"合"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山水画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表现出一种"远"在其中,或是景之远,或是思之远。"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为例,结合"三远"带给人的视觉心理上的感受来阐释"远"与中国美学内涵的关联,以此为突破口来解释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远"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10.
《左传》选篇《郑伯克段于鄢》(见隐公元年)中的"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一句。历来对"聚"的解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聚"是聚集粮食或粮草;一种认为"聚"是聚集民众。本文从各种文献角度考察,得到"聚"为聚集粮食或粮草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词汇教学是非常关键的模块,但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词汇教学相对枯燥,若没有较好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文章阐述了心理语言学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关联、我国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现状与弊端,从形成一个完善的语义网络、充分使用情景记忆等方法、引导学生的词汇整理与输出、通过遗忘规律针对性教学、正视学生语言错误五个方面,综合探讨了心理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孙过庭与项穆的书论都是以"中和思想"为审美核心。以"中和思想"为主线,将两人书学思想作比较,分析二人书论中的"同"与"异"。孙过庭注重探索书法艺术中的奥妙,项穆则更强调书法艺术的翼卫教经之功用;孙过庭主张以短攻短来促进学书者自我完善性情,项穆则提倡学书者以长刺长来克制自己的性情;在书法形质上,孙过庭更注重"骨气",项穆则主张书法应"进退于肥瘦之间";孙过庭主张独立自主的鉴赏精神,而项穆则将书法鉴赏与人联系起来,意在归之于"中和气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究《孙子兵法》的思想内涵和现代价值,对孙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研究,孙子虽然没有美学专论,但其对美的本质、美感和形式美都已有了深入的理解。《孙子兵法》以其辉煌的成就和独具特色的体系构筑了东方军事美学。  相似文献   

14.
《诗经·小雅·都人士》的文本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都人士 ,而非两个或三个人物形象 ;全诗共五章而非四章 ,首章不是所谓的“逸诗” ,而是起扬全诗的关键篇章———点明都人士的去处 ;全诗表达了女子担心自己心爱之人(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后而不得见面的失魂伤怀之情 ,而非“刺诗”、“怀旧”、“娶亲”和“怀念”之说 ;诗中“都人士”的“都人”指“都城人” ,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人” ;诗中“君子女”的“女”并非指女子及其大家闺秀 ,而是指做官 ,“君子女”并非指男女 ,而是指都人士返回京城为官之意。  相似文献   

15.
魏延被杀是魏延与杨仪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内讧的结果。对这场内讧,诸葛亮负有责任;他对魏延和杨仪两人的矛盾认识不够;他没有搞好权力交接;他不该在临终时有所偏废。魏延被杀与诸葛亮去逝一样是蜀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唐代状元韦瓘生平事迹辨正@周腊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湖北孝感432000~~~~[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A].二十五史[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2]徐 松.登科记考(卷一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乐 史.广卓异记[A].笔记小说大观(一)[C].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4]舒其绅,严长明.西安府志(乾隆四十四年刊本,卷三十一·人物·唐)[M ].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 [5]刘于义,沈青崖.陕西通志(卷六十五·人物·唐)[M ].雍正十三年刻本. [6]孙映逵校注.唐才子传校注(注②)[M ].…  相似文献   

17.
论子贡的儒商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是一个儒商的典型,他对由商而儒和由儒而商的人,都有榜样的作用,子贡的“高”,“贵”,“清”,“达”的精神,迄今还活着,对当今的企业家,工商业者,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统计的方法,归纳总结了中古前期汉语被动句在结构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其中,“为”字式和“被”字式结构最为复杂,“为”字式、“见”字式、“为…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谓语动词后都出现了宾语和补语,“为…之所…”式谓语动词几乎全部是双音节的,“为…所…”式和“被”字式使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重瞳-霸王自叙>是一部蕴涵内在诗性品质的作品,作者通过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全新价值判断和阐释,向历史理性主义提出质疑,探寻历史的诗的真实,呼唤永恒的神性精神.  相似文献   

20.
《祝福》最早最深地触及了旧中国一个农妇的内心世界。鲁迅着力揭示的祥林嫂之痛苦 ,并不是以“偶然”为支点 ;祥林嫂的痛苦是精神痛苦 ,是相对清醒、自觉的精神痛苦 ;它恒久而深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