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行高中教材的简易逻辑部分,学生最易混淆的内容是“否命题”和“命题的否定”,这也是教师教学时的一个难点.本文指出了对命题的否定形式错误理解的原因,又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命题的否定形式.  相似文献   

2.
“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历来是我国高中数学的重点课,难点课,它对于提成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加速学生对所学思想方法的提炼和形成都有好的促进作甩因此,在历次高中数学课标改革中对这部分内容都作了保留.近年的几十套高考试卷中,多数试卷出现了有关充要条件的判断的题目.笔者以为,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判断充分必要条件,首先应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知识问联系,依托四种命题的真假来判断充分必要条件.下面笔者就从理解概念及如何依托四种命题的真假来判断充分必要条件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8年高考涉及“电场”部分的试题注重考查主干知识,测试考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部分试题“源于课本、紧扣教材”,此部分的命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分析小学数学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试题是由基本概念、计算和应用题三大部分内容构成的。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是每份试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尤其是数学概念.所以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命题方法.总是要针对学生知识上易出现的漏洞,在题目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知识陷阱”。通过学生解答来检查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是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简单逻辑关系的理论,它使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深人数学内部去体会、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它培养学生“不做似是而非的结论”的良好思维品质,是逻辑推理能力的思维基础.因此,这是每个人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必备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6.
有关三角形问题是三角函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解斜三角形”知识由初中移到高中,三角函数知识的较系统地学习又给解有关三角形问题开拓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时产生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而以三角形为依托的三角函数问题,逐步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因此,学习有关三角形的问题,必须掌握它的几种基本题型及解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易逻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2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对“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及“等价转化”的数学思维有较深入地了解.(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从整体上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构建起本节知识框架与思想方法体系.教学重点(1)由“或”、“且”、“非”联结的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及真假判断;(2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3)反证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考“3 X”改革的深入,高考命题已有较大调整,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已被命题人所青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高考之所以开发这种新题型,目的是为了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由“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学习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对圆周运动知识和一些“娱乐”活动相结合的题目作如下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说的“新知识渗透型”试题,是指与高中甚至大学数学内容有关的新型试题.由于这类试题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适应新问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类试题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这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逻辑的初步知识的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等术语,了解命题的构成。由于该内容中逻辑术语较多,学生容易感觉抽象和枯燥,特别是命题的构成、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等内容学生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1.
空间与图形     
王艳 《贵州教育》2009,(3):75-82,51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州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郭守月 《中学理科》2005,(10):38-39
斜抛体运动是力学知识的难点之一,研究斜体运动的规律足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否使学生对斜抛体运动的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清晰、全面的理解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本文借助矢量作图法直观地再现了抛体运动的动态过程,并通过矢量图浅显易懂地推导出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矢量形式和标量形式,同时也揭示了其运动轨迹的形成过程.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在“动”中求“静”,在“静”中看“动”的辩证思维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明显地提高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斜抛体运动是力学知识的难点之一,研究斜抛体运动的规律是对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否使学生对斜抛体运动的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清晰、全面的理解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本文借助矢量作图法直观地再现了抛体运动的动态过程,并通过矢量图浅显易懂地推导出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矢量形式和标量形式,同时也揭示了其运动轨迹的形成过程.用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在“动”中求“静”,在“静”中看“动”的辩证思维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明显地提高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说的代数“渗透型”试题,是指与高中甚至大学数学内容有关的创新型试题.由于这类试题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又能考查学生适应新问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这类试题颇受命题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王言泽 《农村教育》2004,(11):42-43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坚守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片面理解,把教学工作这一复杂而又科学的事业仅仅理解成“教给学生知识”的简单工作。学生成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知识容器”,无任何生命性和能动性,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下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6.
原子物埋部分的知识特点是“点多面宽”,考查该部分知识的特点是“考点分散”.原子物理部分虽说不是主干知识,但每年的高考必有一道试题,主要是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辨别方面进行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从近几年的高考看,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学生意识:体验教学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意味着主体的觉醒、心灵的唤醒.体验使知识进入生命领域,真正的体验学习是学生将客观知识“活化”“生命化”,或者是将客观知识在学生个体身上“复活”,使其成为个人经验的有机部分,成为“我的知识”.因此,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学生意识,简言之就是“目中有学生,学生是主体”.这是对学生生命关注的自觉,是要还给学生体验的权利,是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合适的“加工”情景,指导并提高学生体验成效的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18.
在近几年的毕业复习中,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对充要条件的理解和掌握是一个薄弱之处。他们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产生混淆,对充要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两方面的证明模糊不清。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的内容?下面谈几点教学意见。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命题和命题的四种形式,并且知道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分别是等价命题。这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充要条件等概念的已有基础。教材正是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来阐述条件和结论之间  相似文献   

19.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又要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因此.高考化学科的命题遵循“两个有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所确定的知识范围命题,考知识.重能力,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考查.以选拔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有一定创新意识的新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教育、过程教育、学法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教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盛桃子的筐”.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随着教育形式的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这种旧的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大胆改革.向素质教育转化。我也不例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改革的潮流中.在自己改革的道路上。亲自体验到了新教育方式的优越性.它真正使“知识的容器”、“盛桃子的筐”变成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