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解放区文学中政治话语压倒一切,以作品热情图解政治和生活成了作家的自觉,丁玲也不例外。但从单一的政治话语角度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必然造成作品的概念化和人物的简单化、类型化。对于个人自由的重视和妇女解放的追求是丁玲的思想核心,从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角度出发反映解放区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阴暗面使她成功地创作了《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但是却为她以后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厄运。丁玲作品中充斥着知识分子个人话语与主流政治话语的交织和互渗,尽管她试图弥合两种话语的冲突,达到一种平衡,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她是无法走出这种话语的困境的,最后只能压抑自己的个性、适应共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自我意识极强的丁玲无疑是一个最具悲剧意义的作家。纵观丁玲一生的创作与生活,表面上,她强烈的自我意识时而高涨,时而隐遁;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不管环境怎样,其自我意识从来都没有消失过,这种变异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学创作。丁玲是一个把自我意识张扬到了极致的人,她自身的悲苦命运可以说是她笔下众多女性的一个综合写照,她有过她们在生活涡流里的苦闷与迷茫、幻灭与追求、挣扎与绝望以及自我与坚强。  相似文献   

3.
我国杰出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生活至今已五十多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她从一个“五四”时期的文学青年成长为一个名扬世界的中国现代女作家。探究其因,她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对她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丁玲创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及其作品的影响等方面谈点粗浅看法,就教于学术界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丁玲在解放区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转变巨大.在以<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为代表的前期创作中,她依然保持着自己早期的创作风格,高扬着女性意识,以女性的视角感受着生活,描写新环境下女性的命运;而随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问世,丁玲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逐渐走向了模糊和沉寂.这一转变的动因主要是整风运动的影响和作家个人生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丁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女作家。从二十年代末起,她通过一系列优秀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表现出一种不断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示了其他作家“创作中少有甚至于没有的姿态”。过去,不少评论者充分注意到了丁玲各个时期的作品所表现的崭新的思想内容,但对其艺术特色却抱着相当冷淡的态度,一直缺乏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国外有些论者甚至认为丁玲在艺术上“毫不可取”,她的作品不过是  相似文献   

6.
丁玲在左翼革命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主动使自己的创作能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意义。她试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来完成一种"革命话语"的表达,但是,作家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创作之间产生了裂隙,使得丁玲的爱情与革命的书写方式与其他作家的革命+恋爱小说相异:她以细腻的笔触描述爱情,追求爱情,始终坚持爱情书写并在其中表达她对爱情与革命的双重诉求,而爱情与革命的互动更使爱情有了辩证的思索过程,也有了生命的意义。这种书写因作家对爱情在生命中最美妙情感的体验与感受而情深意浓,也因之使作家的"爱情话语"悄然淹没于"革命话语"中并成为早期爱情书写范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丁玲延安时期的作品,都是描写残酷的敌我战争的现实主义作品,经历生活的重重变故和苦难,她已经是一位现实主义革命作家。但是,一个作家的经历固然重要,而性格,才是决定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自我风格的要素。丁玲就是一个乐观浪漫的人,她延安时期的作品,虽然是描写革命,但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她的浪漫主义情结,尽管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她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性格进行创作,但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都有其浪漫主义性格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一生总有几个关键时期、关键人物,影响其前途与命运。上海时期的前后经历,对丁玲的思想发展与创作实践至关重要。向警予、瞿秋白、茅盾、冯雪峰等共产党人,是她先后结识的关键人物,促进了她的思想衍变。丁玲所处的上海时期,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指她于1922年至1924年先后在上海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学习;后期是指她于1928年从北京重返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并参与左翼文学运动。正是在后期,丁玲参加了左联和党组织,发生了思想质变,也在创作上获得丰收。上海时期的几年生活,在丁玲的一生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陕北时期,丁玲在努力纠正和改造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同时,却仍然无法抵御“五四”个性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诱惑,并在理念与实践层面向它投去了深情的一瞥。她继承“五四”个性主义传统,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继续强调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启蒙作用,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去“写真实”和批评现实,表现出了对知识分子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眷恋与守护。  相似文献   

10.
丁玲的创作,起步之初便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自尊意识以及探求女性生存价值的执着。投身革命以后,随着作家思想视野的扩大,这方面的特征不再那么醒目,但她始终深切关注妇女问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富于代表性地展现出中国现代女性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艰难跋涉的身影和她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灵历程。在这一点上,丁玲所取得的成就是一般作家很难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5.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出版社书籍编辑工作中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著作权纠纷问题,解决著作权纠纷应采取如下应对之策:签订出版合同;审稿中尽"合理注意义务";稿件加工整理中应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