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腰椎骨错缝或小关节滑膜嵌顿,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常被误诊为急性腰肌扭伤。腰椎小关节紊乱是腰部不正确的活动或负重造成的腰椎小关节的微动错位,继发关节突、关节周围滑膜和关节囊的损伤,在各种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中时有发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了解腰椎小关节紊乱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踝前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24例患者随即分为对照组、理疗组及中药熏蒸组,每组8例。对照组不做处理;理疗组采用超短波治疗,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治疗10次;中药熏蒸组采用中药熏蒸,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治疗10次。疗效评价采用AOFASY足踝评分和Myotonometer测试系统检测踝关节肿胀,结果:理疗组和中药熏蒸组的治疗都有效(P〈0.05),但中药熏蒸组的疗效更好(P〈0.05):结论:理疗纽和中药熏蒸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其中中药熏蒸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功能障碍、躯干活动度和心理的影响。方法:将女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与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全身振动疗法,治疗时间持续12周。采用数字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估功能变化,汉密顿焦虑(HANA)量表评估心理变化,运用表盘量角器测量治疗前后躯干活动度。结果:2组治疗前VAS、ODI、HAMA评分和躯干屈伸活动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ODI、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躯干屈伸活动度均扩大(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振动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缓解青少年运动员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焦虑,增加躯干屈伸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手法治疗运动员急性闲合性软组织损的疗效.方法:运用理筋手法治疗运动员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60例,并与对照组58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70.69%.结论:本疗法对运动员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症状体征、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及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对福建省若干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研究,对其中36名腰伤运动员进行针灸治疗。在治疗前中后期对运动员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度(ROM)评分及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分析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腰损伤在治疗14D后,慢性腰肌劳损在治疗30D后,腰伤运动员的各项评分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腓总神经和腓浅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提高,可见将针灸可有效应用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腰伤治疗,能够缓解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症状。治疗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基本恢复,无不良反应。建议:提高腰部力量训练、准备活动充分、重视训练后的恢复工作及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来加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牵扽法调整骨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将患者分为牵扽法治疗组(牵扽法调整骨盆)19例和对照组(常规针灸、理筋手法、斜板法等治疗方法)20例,进行疗效、JOA腰椎功能评分、改善指数和改善率、骨盆空间结构评分比较。结果:疗效、JOA腰椎功能评分、改善指数和改善率、骨盆空间结构,牵扽法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用牵扽法调整骨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恢复时间大大减少,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膜嵌顿症,是运动员的腰部急性常见损伤,也是广大群众常见的急性损伤性腰痛疾患。伤后疼痛剧烈,患者腰部功能丧失。我们采用手法解除嵌顿引例,均收到手到病除的效果。现将病机、症状、诊断、治疗手法简介如下。[发病机制] 椎间关节关节囊的滑腹层,由于外力影响,如腰部骤然前屈或侧屈,加旋转动作,使一侧椎间关节间隙拉开,造成滑膜嵌入。再由于腰部突然伸直,使进入关节腔中之滑膜形成嵌顿状态。脊柱关节关节突在腰部为矢状位,前屈后伸幅度大,侧屈旋转幅度小,因此滑膜嵌顿多发于L_(3—4)、L_(4—5)、L_(5—S_1)。  相似文献   

8.
腰部急性扭伤,在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如投掷运动出手时过份扭转躯干。举重时由于腰背肌和腹肌力量不足,支持不了重物,平衡不了脊柱,使身体重心不稳或突然转移等均可发生⑥。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亦因站立姿势不正,弯腰动作不协调或转身搬物时用力不当亦可发生。腰部扭伤时,病人常可听到腰部“咯嗒”一响或一闪感,随即出现腰部疼痛,弯腰动作受限,直腰困难或成强迫体位。甚至不能坐下或行走。一般称为腰部急性扭伤:闪腰;腰椎小关节半脱位或滑膜嵌顿;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等等。手法治疗急性腰部扭伤中,祖国医学如三板疗法⑥,倒搬腿法①,刘氏手法③,  相似文献   

9.
腰痛 腰痛的常见疾病是: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及疏松、腰椎小关节紊乱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一旦出现腰痛症状,急性期应休息治疗1-3周,经医院诊断治疗后,转为康复治疗阶段时,可以接受运动锻炼康复。该运动处方也适宜长期弯腰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atha瑜伽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NLBP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Hatha瑜伽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走罐康复治疗.以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RMDQ)、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尺(VAS)、腰背肌耐力、腰椎关节活动度为测评依据,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停止治疗6个月后的测定指数进行测评.结果:1)治疗6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Roland-Morris评分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腰背肌耐力和腰椎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1),对照组耐力和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2)停止治疗6个月后,两组组内各项指标停治前后比较,实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VAS和RMDQ评分明显上升(P<0.05),肌耐力和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atha瑜伽、走罐治疗均能不同程度的减缓NLBP患者的疼痛.Hatha瑜伽作用优于走罐治疗,在停治一段时间后,瑜伽更能维持疗效,抑制复发,效果优于走罐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不同保守疗法治疗运动员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膝关节MCL损伤的运动员共72例,随机分为电针+推拿组(对照组)、电针+推拿+康复训练组(实验组),每组36人,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不同组的运动员治疗前后的疼痛、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76%和94%,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45),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运动员膝关节MCL损伤的疗效要优于电针结合推拿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周围疼痛及膝关节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4-L5)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时脊柱腰椎节段受力特点,以便对速滑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其椎间盘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层纤维的中前部,在前部更为明显;椎体应力集中在椎体前部,其值高于其下方髓核应力值,邻近椎体终板应力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此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运动员椎体所受应力分布在皮质骨椎弓周围及邻近终板的地方,椎体后部结构应力集中在小关节上下关节突与椎弓根等位置.  相似文献   

13.
少年运动员恒定负荷条件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2 0名少年运动员 ,在 1 0 0W恒定负荷运动条件下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血浆CGRP含量在运动 30分钟后即刻较安静时上升 1 9%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合有关心功能指标提示 :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可使血浆CGRP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讨优秀与一般水平摔跤运动员之间的颈部动觉感受性是否有差别,分析优秀摔跤运动员颈部动觉感受性特征,以提高其运动技能水平。研究方法:首先确定动觉心理特征包括肌紧张感与运动幅度感,分别以复制力与角度的误差绝对值大小作为反映它们高低的指标,以德国进口DIVAD系统中的DIVAD140为实验仪器,以37名男子自由跤运动员为被试,考察运动员颈部动觉感受性情况。实验设计采用3×2组间设计。结果显示:优秀自由跤运动员颈部前、左、右三个方向的肌紧张感都显著高于一般运动员;在颈部运动幅度感中,优秀运动员仅左屈运动幅度感明显高于一般运动员,但两组运动员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幅度感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法(SET)对运动性腰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运动性腰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腰腹肌训练治疗,实验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SET治疗。结果:治疗后比较发现,两组患者JOA评分及等速肌力测试均有改善,组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差异,JOA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显效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ET治疗腰部运动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少儿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受试对象分为三个组 :饮食干预补铁组 ,间歇补铁组和对照组 ,干预和治疗时间为三个月 ,以血红蛋白为评价指标 ,比较治疗效果。认为在少儿运动员中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和饮食行为干预是预防和治疗运动性贫血的好方法 ,必要时饮食干预和间歇补铁同时应用 ,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28例和单一使用推拿治疗30例相比较,综合治疗组之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推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0.0%(P<0.05).  相似文献   

18.
对武术馆校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及原因,从武术馆校选取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并做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损伤部位分布在踝、膝、髋等关节,大腿、小腿及腰部肌群等部位。损伤类型以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的比重较大。损伤原因主要与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内容、运动负荷、比赛及训练安排有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investigation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muscle tension and subsequent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 Twenty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tudy, which included a 10-minute EMG baseline, 30 minutes of pedalling on a bicycle ergometer, followed by EMG measurements on the frontalis muscle for up to 3 hours after the end of exercise. The same subjects from Phase I went on to Phase II, which included eight 32-minute EMG biofeedback training (BFT) sessions, utilizing the frontalis muscle. Ten subjects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BFT following an acute exercise bout, while the 10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The greatest decrease in muscle tension in Phase I occurred 90 minutes after the end of the exercise. This find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baseline,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no relaxation effect as a result of exercise. In Phase II,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 and post-test measurements in both groups indicated that learning of relaxation did occur.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dicating that physical exercise did not enhance the learning of EMG BF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联合抗氧化剂对运动员一次性大强度离心运动后不同时相下肢肌肉疼痛等级和血IL-6、CK、CK-MM、LDH的影响,探讨联合抗氧化剂减缓运动员运动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运动员16名,随机均衡分为对照组(A组)和联合抗氧化剂组(B组),运动前2周至运动后2天每天分别口服安慰剂或VE、VC与Se组成的联合抗氧化剂.服药两周后进行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建立DOMS模型,在服药前、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4 h、48 h分别测定运动员肘正中静脉血IL-6、CK、CK-MM、LDH水平及运动后相应时相下肢肌肉酸痛程度.结果 (1)运动员运动后下肢肌肉酸痛程度逐日加重,B组运动后各时相酸痛程度均显著轻于A组.(2)B组血浆IL-6运动后各时项均低于A组同时项,其中运动后24 h呈非常显著性差异.(3)B组血清CK、CK-MM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A组,其中运动后48 h二指标活性显著低于A组.(4)B组血清LDH运动后各时相均低于A组.结论 联合抗氧化剂能有效减轻大强度离心运动导致的运动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减轻D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